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08392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夯实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完成第12题。(导学号51340035)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B.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且速度较慢C.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P波的影响,再受到S波的影响D.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如石油勘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幔和地核B.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幔和地壳C.岩石圈指的是面以上的部分D.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答案:1.D2.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

2、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B.C.D.答案:3.D4.D(2016山东淄博质检)当地时间2014年9月27日,日本中部御岳山发生火山喷发,已造成57人死亡、6人失踪。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材料完成第5题。5.这次蔓延的火

3、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 A6.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地震波探矿很感兴趣,他们注意到了以下材料:科学家在对地球内部深处扫描时发现,在东亚地表下面存在一个巨大水库,水量相当于一个北冰洋的容量。为此他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完成。(1)根据地震波特性分析,科学家是如何用地震波扫描技术探知东亚下面存在巨大水库的呢?(2)人类已能利用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信息,为什么还要花巨资进行钻探?是否可以完全不利用地震波?答案:(1)横波不能通过的层次可能为液态,再

4、结合其他信息判断是否有水库。(2)深入到地下直接对内部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信息更真实、可靠。不能。能力提升读景观图,完成第78题。7.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B.3C.4D.5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7.C8.B9.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层和层属于地壳C.是软流层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答案:B发展低碳经济和提倡低碳生

5、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11.人类活动作用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D.北京冬季燃煤导致河流污染答案:10.D11.A12.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B处地壳的厚度为。(3)说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千米3035千米(3)西部、东部山地地壳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