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表格(打印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833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表格(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药学表格(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药学表格(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药学表格(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药学表格(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表格(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表格(打印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麻黄(2-9g)辛、微苦,温;肺、膀胱 (草质茎)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 风寒表实证2、咳喘实证3、风水水肿(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阴虚者均慎用)桂枝(3-9g)辛、甘、温;肺、心、膀胱 (干燥嫩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1、外感风寒表证2、寒凝血滞诸痛证3、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紫苏(5-9g)辛,温,肺、脾(茎、叶,不宜久煎)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外感风寒证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3、食鱼蟹中毒生姜(3-

2、9g)辛,微温,肺、脾、胃(新鲜根茎)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1、 外感风寒表证2、 多种呕吐证3、 风寒咳嗽4、 半夏南星及鱼蟹中毒(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香薷(3-10g)辛,微温,肺、胃、脾(干燥的地上部分)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 风寒感冒2、水肿脚气(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利水消肿须浓煎;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者忌服)荆芥(4.5-9g)辛,微温,肺肝(干燥的地上部分)(不宜久煎)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消疮1、外感表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无论风寒风热,均可使用)防风(4.5-9g

3、)辛、甘、微温,膀胱、肝、脾(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 外感表证2、风寒湿痹证3、破伤风4、风疹瘙痒(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羌活(3-9g)辛、苦、温,膀胱、肾(干燥的根茎及根)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 外感风寒表证2、风寒湿痹证(以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辛香温燥之性较烈,阴血亏虚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白芷(3-9g)辛,温,肺、胃(根)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通鼻窍1、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2、 鼻塞,鼻渊3、 用于疮疡肿毒4、 寒湿带下(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细辛(1-3g)(0.5-1g散剂)辛、温;有小毒,肺、肾、心(根及根茎)解表散寒

4、,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1、 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痛证3、 寒饮咳喘4、鼻渊(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忌用;用量不宜过大;反藜芦)苍耳子(3-10g)辛、苦、温;有毒,肺(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 风寒表证及鼻渊2、 风湿痹证3、 风疹瘙痒、疥廯麻风(血虚头痛不宜用,过量易中毒)(治疗鼻渊之要药)*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阳1、 外感风寒表证2、 阴盛格阳证。*藁本辛、温,膀胱、肝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 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 用于风寒湿痹*胡荽辛、温,肺、胃解表透疹,健胃消食1、 麻疹透发不畅2、 胃寒食滞*

5、柽柳辛、平,肺、胃心解表透疹,祛风除湿1. 麻疹透发不畅2. 风寒湿痹*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 风寒头痛鼻塞2、 鼻渊头痛*鹅不食草辛,温;肺、肝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1、 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 湿疮肿毒3、 寒痰咳喘证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3-6g)辛,凉;肺、肝(干燥的地上部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解毒,疏肝解郁、行气1、 风热感冒,温病初期2、 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3、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 肝气郁滞,胸闷胁痛(叶长于发汗解表,梗偏于行气和中)(体虚自汗者不宜使用)牛蒡子(6-12g)辛,苦,寒;肺、胃(成熟果实)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

6、。解毒消肿祛痰,1、 风热感冒,温病初期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 用于热毒、疮疡、痄腮、丹毒、喉痹(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忌用)(炒用使苦寒及滑肠之性稍减)蝉蜕(3-6)甘,寒;肺、肝(黑羽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镇静安神,透疹1、 外感风热,温病初期,咽痛喑哑2、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惊痫夜啼、小儿夜啼,急、慢惊风,破伤风证4、风热目赤,目翳,多泪(孕妇慎用)(一般用量宜小,止痉则大量)(肺主表和皮毛,蝉蜕归肺经所以能疏散风热和透疹;肝藏魂、开窍于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蝉蜕归肝经所以能明目退翳、镇静安神、熄风止痉)桑叶(5-9)甘、苦,寒;

7、肺、肝(干燥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1、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2、 肺热或燥热伤肺之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 肝阳上亢之眩晕,目赤昏花4、 血热妄行(外用煎水洗眼,秘制润肺止咳)菊花(5-9)辛甘苦,微寒,肺、肝(干燥头状花絮)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 目疾、目赤昏花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肝风实证3、 疔疮中毒(疏散风热黄菊花,清热明目白菊花,清热解毒野菊花)蔓荆子(5-9)辛、苦、微寒;膀胱、肝、胃(成熟果实)发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1、 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 目赤肿

8、痛,目昏多泪,耳鸣耳聋3、 风湿痹痛柴胡(3-9)苦、辛,微寒,肝、胆(干燥根)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1、少阳证,外感发热2、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疟疾(解表退热生用,量稍重;疏肝解郁应醋炙;升阳宜酒炙或生用,量宜轻)(性能升发,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慎用)升麻(3-9)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干燥根茎)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1、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热毒所致的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等多种病证3、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生用;升举阳气用炙升麻)(麻疹已透,阴虚

9、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葛根(9-15)甘、辛、凉,脾、胃(干燥根)解肌退热,透疹、降压生津止渴,升阳举陷1、 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 麻疹透发不畅 3、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 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5、降血压(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止泻宜煨用)*淡豆豉甘辛凉,肺胃解表,除烦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浮萍辛、寒,肺、膀、胱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1. 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2.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3. 水肿,小便不利。*木贼甘、苦、平,肺、肝疏散风热,明目退翳,1. 风热目赤,翳障多泪2. 便血,痔血。第二章 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

10、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石膏(15-60)(先煎)辛、甘,大寒肺、胃(矿物)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1、温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喘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忌用)知母(6-12)苦、甘,寒肺胃肾(根茎)清热泻火,滋阴润燥1、气分实热证,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内热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5、内热消渴6、肠燥便秘(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芦根(干品15-30,鲜品加倍)甘,寒肺、胃(新鲜或干燥的根茎)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利尿

11、除烦止呕1、 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肺热呕吐3、 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用于热淋涩痛天花粉(10-15)甘、微苦,微寒,肺胃(干燥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1、 热病口渴,内热消渴2、 肺热咳嗽或燥咳3、痈肿疮疡(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栀子(5-10)苦,寒,心、肺、三焦(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热病烦闷2、湿热黄疸3、血热出血,血淋涩痛4、火毒疮疡5、目赤肿痛(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焦栀子:凉血止血)决明子(10-15)甘苦咸,微寒。肝大肠(种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用于润肠通

12、便不宜久煎)(气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夏枯草(9-15)辛苦寒,肝胆(干燥果穗)清热泻火清肝明目,消肿散结1、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 用于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4、热毒疮疡(脾胃虚弱者慎用)*竹叶甘、辛、淡,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生津,利尿1、 用于热病烦渴2、 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淡竹叶甘淡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利尿1、 用于热病烦渴2、 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寒水石咸寒,心胃肾清热泻火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莲子心苦、寒,心、肾清心安神,涩精止血1.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 用于失眠,遗精。*鸭趾草甘苦寒,肺胃膀胱清热泻火,解毒利水1. 热病,2.咽痛,疮疡,毒

13、蛇咬伤,2. 水肿,热淋*谷精草辛、肝、凉,肝、胃疏散风热,明目退翳1. 用于目赤翳障2. 用于头痛齿痛。*密蒙花甘微寒,肝清肝养肝,明目退翳。目赤翳障*青葙子苦微寒,肝清肝明目,退翳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黄芩(3-10)苦、寒,肺、脾胃、胆、大肠、小肠(干燥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热病烦渴,寒热往来4、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血热出血证6、胎动不安(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炙用,止血炒炭用)(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连(2-5)苦、寒,心、脾胃、胆、大肠(干燥根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湿热中阻痞满、脘痞呕恶,湿热泻痢腹痛2、热病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3、痈肿疮毒,目赤牙痛4、消渴5、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柏(3-12)苦、寒,肾、膀胱、大肠(干燥树皮)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1、 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脚气、足膝肿痛,湿热泻痢,黄疸2、疮疡肿毒,湿疹湿疮3、骨蒸劳热,阴虚发热,遗精盗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