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8030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良好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良好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良好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良好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习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2012-03-16 23:50:15)转载标签:杂谈如何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饮食、睡眠、盥洗、大小便及生活自理与互助等,它是培养良好行为、独立生活能力及发展幼儿及发展幼儿智力的有力措施,也是培养其热爱劳动、团结友爱良好品德的需要。(一)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原则1 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适当提前进行。2 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和家庭成员对幼儿的要求和教育发法必须一致,以免引起幼儿的心理紊乱。3 对幼儿的尝试成功与失败都应正确对待。尝试成功了,要给予肯定表扬与鼓励,并提出新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尝试失败了,不要批评惩罚和埋怨,应帮助其找出失

2、败的原因,帮助克服困难,鼓励再次尝试。4 对幼儿的抵抗性心理,应正面引导,不要强迫命令。可采取分散注意力或不理睬的方式予以暂时缓解。5 良好卫生习惯应从小开始培养,它需要经过成人长时期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养成,一定要持之以恒,避免急于求成。(二)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对年幼儿童,所采取培养方法应形象具体,反复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1 示范法: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凳的摆放等都是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暗示。2 结合法: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

3、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比如有一部分幼儿吃饭不好,老是将饭裹在嘴里,老师可在教学时画一张“猪宝宝”的画像,问孩子小猪的嘴巴丑不丑,孩子当然说:“丑!”这时你可以说:“这是小猪不好好吃饭,老是把饭包在嘴里,时间一长啊,嘴巴就长长了。”以后在吃饭时,孩子一看到小猪画像,就会很快咽嚼饭菜了。又比如还有一部分幼儿不爱走路,老师要大人抱,你可以说:“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跑,小鱼自己游,它们都没有叫妈妈抱啊!”一是给孩子形象教育,二是无形之中还教会了孩子“飞、跑、游”等单词,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3 反复练习法: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是如此。为提高幼儿反复练习的兴趣,可

4、采取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问小朋友在吃饭前应该先做什么,让孩子强大,有的孩子会说洗手,有的会完整地说:“应该用肥皂洗手。”当然是完整说的孩子应该奖励。或者让孩子比赛穿衣、铺被等来达到练习的目的。4 定位法:将幼儿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其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如每天中午午睡前,外衣裤、鞋袜让中、大班幼儿自己脱,自己叠放整齐,摆放在老师指定的固定位置上;每天吃完饭后,碗筷应该放在哪里,餐巾用后放在哪里等等。定位法是指导孩子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坐标,使幼儿在完成这些习惯时不会手忙脚乱、没有头绪。5 督促检查法:

5、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对有的思想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的幼儿,应不断地督促,但不宜包办代替。如孩子在某个环节上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你可以说,“刚才你还差一样事没有完成,想想看,是什么事?”当他想起来后,你可以说:“很好,现在请你去完成它。”这样的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太会忘。(三) 儿童具体卫生习惯的培养1 饮食为使幼儿能得到丰富的营养,除注意膳食的调配和烹调技术及饮食卫生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亦非常重要。具体是从2岁左右开始逐步培养其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进餐的能力。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能吃零食

6、,环境要安静、舒适,进餐时间、地点及座位要固定;进餐过程中要使其情绪愉快,专心进食,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不用手抓饭菜,并提醒其应一口饭一口菜地吃。教他怎样把饭菜送入嘴巴,舌头怎样运动,怎样把食物嚼后咽下,进食完毕后,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3岁以下幼儿,要求他喝一口温开水,3岁以上幼儿要求他饭后用温开水漱口。进餐后休息片刻,进行安静的活动或散步片刻。为使幼儿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下列几点:(1) 对挑食和偏食的幼儿要经常向他们宣传各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几对生长发育的好处,并将不爱吃的食品精心制作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菜肴,让其色、香、味、形促进幼儿的食欲。如将有二不喜欢吃的蔬菜制作

7、成小馄饨、小包子、菜肉饭等混合食品,大多能适合幼儿胃口。(2) 可以让幼儿先吃固体食物,再吃流质食物。幼儿并不是一概不吃肉或不吃蔬菜,而是大部分不喜欢吃筋筋拉拉的炒肉丝或炒肉片;蔬菜中的西红柿、冬瓜、土豆、黄瓜、萝卜大多数孩子爱吃,而不爱吃的是有筋的菜叶、胡萝卜等;毛豆不爱吃是因为不好用筷子夹。而中、大班幼儿是用筷子吃饭的。那么我们可以避免造成幼儿不吃的因素,改善一下烹饪的方法。特殊食物可以改用小匙。(3) 在进餐中,有的幼儿吃得少、有的幼儿吃得多、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得慢、有的要添饭,有的不要添,老师或家长最常用的语言是:“快吃、快吃!”“你吃饭怎么这么差?”等等。这对孩子是一种很重的

8、心理负担,如果孩子畏惧你,拼命往下咽,造成的恶果是咽一口,恶心翻一口。在孩子进食时,你可以有意无意走到其身边,带鼓励地说:“今天表现真不错,比昨天有进步了。”或者说:“吃得慢没关系,今天肯定会把饭吃完的。”可以给吃得多的孩子多添一点,吃得少的孩子也要添一点,保证每个幼儿添一次饭菜。(4) 为了训练幼儿的嘴嚼功能,不要老是烹饪烂软的食物,可以软硬搭配、干稀搭配。吃饭时不要放磁带,尤其是幼儿没有听过的磁带故事或音乐,这样容易使其注意力分散,影响胃酸的分泌。2 睡眠足够的睡眠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在睡眠过程中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有利于恢复疲劳;睡眠时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

9、加3倍,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睡眠对身高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儿童足够睡眠的前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安静宜人的睡眠环境。卧室应温度适宜,空气新鲜,被褥合适,睡前必须保持平静,避免过度兴奋,保教人员或家长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让幼儿自动入睡,保证其睡足应睡的时间。婴幼儿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成反比,年龄愈小,睡眠时间愈长。下述睡眠时间包括日间睡眠,供参考:初生20小时;2个月1618小时;4个月1516小时;9个月1415小时;12个月1314小时;15个月13小时;2岁12.5小时;3岁12小时;5岁11.5小时;7岁以上9小时。午睡占1.52.5小时。睡眠

10、质量的好坏对幼儿生长繁育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2岁以上的幼儿,白天要保证2小时、晚上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的卧室光线不能太亮,可以用窗帘。但要空气流通。园所中不宜用搭阁楼睡或铺地铺睡的方式,这不符合卫生要求,一是房间空间不能达到园所建筑净高要求,二是睡地铺不卫生,是沙眼和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多。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上床后,中、大班幼儿可以自己拉被子盖,不必强求其很快入睡或闭上眼睛,如果那样反而增加岂紧张程度,使其心跳加快,难以入睡;只要不说话,睁眼睛也可以,因为幼儿的神经系统极易疲劳,即使睁眼睛,很快也会疲劳入睡;对不愿意睡午觉的幼儿,只要不影响别人,躺着、坐着都

11、可以。幼儿只要舒服,无论采取怎样的睡姿都可以。春天可将膀子放在被外,不蒙头,不咬东西睡。教师在幼儿睡眠时注意保持安静,不要窃窃私语或在卧室内进餐,不要频繁走动,也不要随意躺在幼儿的床上或离岗。起床时,帮助幼儿迅速穿好衣裤,对没有睡醒的幼儿可以轻轻叫醒,并让他醒一会儿再穿衣。起床后先让幼儿入厕洗手,然后进班安静地休息一会,再进行下午的内容。寄宿制园所要给幼儿准备专用的卧室,一人一床,床间距离4050厘米。大多数幼儿不愿意在园所住宿,容易想家,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晚上不要睡得太早,一般20:0020:30睡眠,睡前给幼儿看30分钟左右电视,上床前用热水洗脸、洗屁股、洗脚,早上一般7点起床。卧

12、室不要太黑,要留有一点灯光,如果睡前给幼儿听音乐故事,不要听新音乐、新故事,容易使幼儿兴奋。3 盥洗从新生儿开始就应养成洗澡的习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每天都应洗澡,每次大便后冲洗臀部。冬季也应该经常给幼儿洗头洗澡。2岁开始培养睡前及早晨漱口刷牙习惯,让其睡前不吃零食,注意口腔卫生。衣服要勤洗换保持整洁。幼儿盥洗用具专用,毛巾要消毒。2岁起逐渐学习自己用肥皂和水洗手,知道用自己的盥洗用具,使用完毕放在固定地方。养成幼儿盥洗习惯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让其自己开关自来水龙头,用自己专用毛巾、餐巾、脚巾。毛巾不能太大太厚,便于中、大班幼儿自己拧干,可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

13、,拧开龙头湿湿手,抹上肥皂搓搓手,再用清水冲冲手,甩甩水珠擦干手”等等。4 大小便排尿习惯从小就应训练。912个月后,可训练幼儿坐在痰盂上排尿,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1岁半后训练不兜尿布,按时排尿。夜间也应按时将幼儿叫醒排尿,避免尿床。大便习惯的培养也应注意:平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一旦出现面红、使劲、发呆等现象,立即请其坐痰盂。2岁开始可固定时间坐痰盂,逐步摸索幼儿大便规律。每次坐痰盂时间5分钟左右。3岁以后训练幼儿自己蹲便坑大便。基本上每天大便时间应该一致,不能一会儿上午,一会儿下午或晚上,这样容易使幼儿排便习惯错乱。托班 的幼儿不要让他们随地大小便,训练自己坐痰盂,对11.5岁的幼儿,里

14、面的裤子可采用开档式,外面罩一条满档裤。培养幼儿大小便的良好习惯需要家庭的配合,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排便习惯,便于教师提醒。但教师要了解幼儿心理,即使提醒,也是个别暗示,不宜大声询问谁要大小便,往往会使全班孩子都要去厕所。观察幼儿大便后的洗手情况,不要每一次提醒,让其自觉去洗,并知道擦肥皂。如果幼儿忘了没有洗,教师可以说:“你还有什么事没有完成?”或者说:“大便后应该干什么?”等。5 自理与互助生活上的自理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今后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一,因此应重视自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可从一点一滴开始,并应在各方面为其创造条件。如培养自己穿脱衣服,衣服的口子要大一点;培养自己穿鞋

15、,鞋子不用系带式的;培养自己收拾玩具,玩具要固定放置的地方。初学如遇困难或失败,可适当降低任务难度,以免幼儿因急躁而失去兴趣,党旗有信心克服困难时要积极鼓励。对在劳动中闯了小祸的幼儿,不要责怪,也不要由成人包办代替,轻易剥夺其自理生活的机会。托幼园所要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如帮助其他小朋友解开衣服背后的纽扣,收拾餐桌、餐具,简单的打扫卫生等,以培养其关心集体、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在自理互助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让能力强的幼儿先行一步,但不能事事都叫能力强的孩子做,这样容易伤能力弱的孩子的自尊心,或养成能力弱的孩子的依赖性。对于能力弱、胆子小的幼儿给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任务,使其慢慢适应。同时要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不要老是批评占了上风的孩子,袒护受了委屈哭泣的孩子,要问明原因,鼓励受了委屈的幼儿树立自信心,找出这次失败的原因,并且耐心告诉占了上风的孩子,也可以根据情况表扬,但要告诉他不要欺弱,因为不一定占了上风的孩子就一定是错的。如果在时间场合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替孩子完成任何事。如吃饭时吃得慢,洒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