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07965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溶胶对降水形成与降水性质的影响以山东为例摘要: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典型的深受海洋影响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胶 东半岛受海洋的影响,大气中气溶胶粒子胶有明显的海洋特征,而山东内陆地区大气气溶胶 粒子具有明显的大陆特征。这也就形成了山东地区的大气中气溶胶粒子胶既有大陆性又有海 洋性。在降水的形成和沉降过程中,大气气溶胶粒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降水的性 质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关键词:气溶胶粒子降水大气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在大气的液态或固态颗粒。气溶胶粒子在大气能作为云凝结核 或冰核,通过影响云进而可以影响降水形成过程,最终影响气候。国内外开展了很多关于大 气气溶胶粒子气候影响的研究表明,

2、大气气溶胶的变化已经影响了降水的形成。(一)、气溶胶对降水形成的影响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降水形成的影响,表现为对云的形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降水。 大气气溶胶粒子可以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而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即直接辐射 气候效应。另一方面,气溶胶粒了又可以作为云的凝结核影响云的光学特性、云量以及云的 寿命,产生间接效应。1、促进作用Khain等模拟发现,增加少量气溶胶粒子,能使上升气流增强,促进深对流云的发展, 从而单位面积降水量增加0io van den H eever等通过观测2002年7月福罗里达半岛气溶胶异 常偏高时的云降水变化,发现随着气溶胶粒子浓度增加,凝结核浓度随之增加,

3、深对流云强 度增强,降水量加大And reae等对业马逊地区的现场观测也发现,当烟尘气溶胶粒子遇到 深对流云时能引起对流强度的明显增强。大量的观测、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发现深对流云 对气溶胶浓度强迫的响应是非线性的,深对流云,气溶胶粒子增加引起降水增加或减少机制 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通过对云降水的观测和模拟可以看出,深对流云对气溶胶强迫 的响应不仅与所模拟的云有关,而且与气溶胶的分布、半径、浓度、组成等特征密切相关。 而在另一些研究,研究者有意识地区分凝结核对深对流云降水的影响。12、抑制作用“A 1b rech t效应”,是由人为气溶胶增加引起粒了半径的减小命时问发生变化。另有新近的研

4、究提出一种气溶胶对云的半直接效应(m id r二t effect on cbud):吸收性气溶胶也可以通过云的半自接效应来使地面变暖3,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边 界层通过黑碳(B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性可以使部分云产生挥发,同时允许更多的太阳辐射到 达地面。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作用表现为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讲就是气溶胶可 以通过参与云中的微物理过程来改变云的物理特征,从而改变其辐射特性。通过近些年的研 究,这种间接辐射强迫主要可以描述为两类间接效应2(图1。第一类间接效应也称Tw 15),云滴尺寸越小云的反照率会越大,而对于光学厚度较小 的云,云滴尺寸越小云的反照率反而会越小。Massie

5、等10通过MODIS卫星资料和辐射传输 模式研究认为水云比冰云对云反照率的影响更显著。Rosenfeld研究表明在污染云中会出现降水并不发生或是延迟发生的现象在同样的区域, 非污染云的云滴增加到2030Lm并且产生降水。Albrecht11的分析结果表明海洋上空气溶 胶增加会减少毛毛雨,观测结果低云量也有增加。Yun等12、Heymsfield等13、Pawlowska 等14的研究也发现海洋性云中含有较多的降水粒子,而在污染的情况下降水的粒子较少。 Yin等15利用一个分档气溶胶)云模式研究了沙尘气溶胶作为CCN和IN对云和降水的影 响。目前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的研究还只限于个例研究,但是在以

6、人为源作为CCN主要源的 大陆上,气溶胶很可能是引起云的降水效率减小的重要因素。气溶胶影响云的生命时间、云的面积。关于气溶胶增加引起的云生命时间减少的效应研 究较少。Wetzel等16 指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云的光学厚度有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气溶胶 的增加会使云层变厚,从而延长云的生命时间。虽然从理论上认为云的生命时间的增加的可 能性,但是目前还并没有可靠的观测表明由于第二类间接强迫引起的云的生命时间的增加 17。(二)、气溶胶对降水性质的影响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在水中表现一定得酸性或碱性,有人指出,大量的人为活动产生的 铵根离子以及Hy(SO4)z具有一定的酸性,钙离子(主要来自于陆地,很少

7、来自于海洋)镁 离子(主要来自于海洋)具有一定的碱性。在降水过程中,雨水对气溶胶离子的冲刷,使大 量的酸性、碱性粒子溶解在水滴中,从而改变与水的酸碱性,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既有表现 酸性的,又有表现碱性的,酸性粒子多余碱性粒子,降水表现为酸性。山东地区的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根离子(主要来自于海洋,而且夏季明显大于冬季, 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陆地)和铵根离子(海陆兼有)7月份主导风为南风或东南风,直 接来自黄海和东海方向,大气气溶胶粒子为海洋性;1月份主导风为北风或西北风,受渤海 湾以及内陆尘埃的影响,东北部大气气溶胶粒子为海洋性,其他地区为大陆性。山东地区的 降水中主要碱性物质钙离子(绝大多

8、数来自大陆气溶胶,海洋的影响可忽略),不论夏季或 冬季,钙离子浓度基本不变。结语: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对降水的形成,以及降水的性质都有影响。对降水形成的影响是通过 对云影响实现的,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对降水性质影响表现为是否下酸雨。参考文献:1 许霖,金莲姬,覃峥嵘,翟晴飞,大气气溶胶粒子影响深对流云降水的国外最新研究进展2 Breon FM, TanreD, Generoso S. Aerosol effection cloud droplet size monitored from satelliteJ.Science, 2002, 295: 834-838.3 段蜻,毛节泰,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

9、的研究进展4 Wang Pengfe,i LiZihua.The Microphysics of Cloud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 lPress, 1989.王鹏飞,李子华.微观云物理学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5 TwomeyS. Pollution and the planetary albedoJ.AtmosphericEn-vironment,1974, 8: 1 251-1 256.6 Novakov T, Penner J E. Large contribution of organic aerosolsto cloud-condens

10、ation-nuclei concentrationsJ.Nature,1993, 365:823-826.8 AckermanA S, ToonO B, Taylor J P,etal. Effects of aerosolson cloud albedo: Evaluation of Twomey s Parameterization of cloud susceptibilit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hip tracksJ.Jour-nalof Atmospheric Science,2000, 57: 2 684-2 695.9 HanQ, Rossow W

11、B, Chou J,et al. Global survey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cloud albedo and liquid water path with droplet size260 地球科学进展 23usingISCCPJ.JournalofClimate,1998, 11: 1 516-1 528.10 Massie S T, Heymsfield A, Schmitt C ,et al. Aerosol indirect effects as a function of cloud top pressure J.Journal ofGeo-physi

12、calResearch,2007, 112: 1-13.11 Yum S S, Hudson JG. Maritime /continental microphysical contrasts in stratusJ.TellusB,2002, 54(1): 61-73.12 Heymsfield A J, Mc Farquhar G M. Microphysics of INDOEX clean and polluted trade cumulus clouds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2001, 106(D22): 28 653-28 674.13 Pawlowska H, Brenguier J L. The indirect effect of aerosols onclimate: Effect of ae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