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0759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复习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复习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伊 宁 八 中朱 晓 琴高考复习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目标】1、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2、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3、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教学设想】讲解一课时,训练二课时【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

2、能力等等。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授课思路】 近来一直复习文言常识专题,刚好借助修辞专题可以顺带复习现代文以及诗词,将必修模块中的文章按照题材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分别让学生复习查找其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即能够复习现代文,又能自己整查找整理修辞手法。最后利用课堂有效实施运用,可谓一箭双雕。【授课过程】:【导入】 踏雪寻美修辞系列一:诗歌中的修辞一、【检查复习概况】:填写空白诗句,并回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彷徨在这 、 又寂寥的雨巷 (反

3、复)我希望逢着 结着愁怨的姑娘 (比喻)她是有丁香一样的 丁香一样的 丁香一样的 (排比) 那河畔的金柳, 。(比喻) 软泥上的青荇, 。 (拟人)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满载一船星辉, 。(夸张)问苍茫大地, ?(设问)万山红遍, 。(对偶)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借代)总结整理以上名句默写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二、【修辞知识介绍】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

4、人和拟物两种形式。借代: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

5、一种修辞方式。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巩固训练】1: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要会分析其作用。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答: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修辞系列二:散文中的修辞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汉语修辞美学例: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比拟 2、借喻和借代的辨

6、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巩固训练】2:在画线的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 ,她 ;【巩固训练3】:拓展教室文化建设中前后黑板上的对偶句:集雄心壮志 创锦绣前程【小结】:美文欣赏:看不见的风在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