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原理的案例及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07389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效益原理的案例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效益原理的案例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效益原理的案例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效益原理的案例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益原理的案例及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效益原理1. 有用成果2.劳动耗费(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消耗,其中物化劳动耗费分为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经济效益的分类1.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效 益2.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3.有形经济效益和无形经济效益 案例: 如种植罂粟可以给经营者带来丰厚的报酬,但它却对社会有害,即社会效益为负, 所以经济效益再好,除非特殊需要,也是不能经营的。植树造林,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带来好的生态效益。案例: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及其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 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管理,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 划、合理布局,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

2、产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确保 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1.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整理,为农业实现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提高农业抵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不 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于这项工程中,从而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就会,减少劳 动力的盲目外流。2.生态效益:通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现 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明显地改善了项目区的整体生态环境。3.经济效益:项目区总土地收益包括新增耕地经济效益和改造中低产田经济效益两部分。工程 完成后项目区两

3、项合计每年可增加收益346.95万元(不含不可预见的冰雹、风 灾、冷害和严重虫灾等自然灾害)。五、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途径1.在劳动成果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劳动的消耗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表达式为:2. 在劳动消耗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表达式为:3. 在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消耗减少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可以明显提高。表达式为:4. 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增加量,经济效益可以提高。表达式为: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劳动成果的减少量小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时,经济效益可 以提高。表达式为:第二节 动态经济效

4、益一、资金的时间价值二、现金 流量图和资金等值计算三、动态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资金时间价 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二)利息和利率 (三)单利和复利 二、现金流量图和资金等值计算(一)资金等值的概念资金等值是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后,不同时点上数额不等的资金 在一定利率条件下具有相等的价值。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即资金额大小、 资金发生的时间和利率,它们构成现金流量的三要素。(1)贴现与贴现率(2)现值(P)(3)终值(F)(4)等年值(A)(二)现金流量图现金流量图就是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用一个时间坐标图表示的图形。(三)资金等值计算公式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如果现在存入

5、银行P元, 年利率为i, n年后拥有本利和多少?计算公式:F=P(1+ i)n (1+i)n称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也可用符号(F/P,i,n )表示。2 .次支付现值公式。已知n年后一笔资金F,在利率i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计算公式:系数1/(1 + i)n称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记为(P/F,i,n) 3 .等额分付终值公式。如果某人每年末存入资金A元,年利率为i,n年后资金的本利和为多少?现金流量图如图所示:4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是等额分付终值公式的逆运算,即已知终值F,求与之等 价的等额年值A。由等额分付终值公式可直接导出 为等额分付偿债基金系数,用符号(A/F,i,n )表示5 .等额分付现值公式。如下图所示,从第1年末到第n年末有一个等额的现金流序列,每年的金额均为A,这一等额年金序列在利率为i的条件下,其现值是多少? 依上图可把等额序列视为n个一次支付的组合,利用一次支付现值公式推导等 额分付现值公式:6.资金回收公式。银行现提供贷款P元,年利率为i,要求在n年内等额分期回收全部贷款,问每年末应回收多少资金?这是已 知现值P求年金A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