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0718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广州市晓园中学 练梦婷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俗名及主要用途;(2)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3)初步学会检验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方法,逐步形成“粒子观”。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和现象,学会总结归纳物质的性质;(2)通过探究实验,学会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3)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同类型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提升学习化学兴趣;(2)能利用课堂学习

2、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感受化学变化之美、化学世界之美。二、 教材分析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在学习完酸和碱之后,盐是学生要认识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初中阶段主要认识的是碳酸盐的性质。三、 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 对于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学生曾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中,以及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物中见过它的“身影”。2、 心理发展 初三的学生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理解。四、 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建立。六、实验准备仪器:试

3、管、导管、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酚酞、蒸馏水七、教学过程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入新课(1min)【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生活中天天见的食盐氯化钠,其实在盐这个大家族中,除了食盐,还有一些是生活中常见的,如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图片】钙片、纯碱、治疗胃酸的药【过渡】今天我们学习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盐: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回顾食盐的知识点学生感受、体会。承上启下,使这个课题各部分的内容连贯。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俗称用 途物理性 质(10min)【实物展示】展示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这三种试剂。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三种盐

4、的溶解性如何呢【演示实验】请三位同学操作:分别取少量(半药匙)固体于试管,加入5 mL水,观察其溶解情况。【引导】点评学生的操作,并引导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它们的溶解性。【解答1】有些学生比较细心,提出疑问碳酸钠俗称为纯碱,它是不是碱碱在结构上有OH,那我们看看碳酸钠的结构上并没有OH-,所以可以确定地说它不是碱。【解答2】看看它的酸碱性。用酚酞检验它是否显碱性。【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操作。【引导】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显碱性。可见不是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学生观察并查找教材资料,将相关内容填写到学案中。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并回答:碳酸钠、碳酸氢钠都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填写好学案上的相关内容。【疑问

5、1】碳酸钠俗称为纯碱,它是不是碱【疑问2】那它是不是与碱有什么关系,不然名字中为什么有个“碱”字一个学生操作:取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振荡培养从教材等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信息的整理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利用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三种盐的溶解性不同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纯碱不是碱,是盐,水溶液显碱性的认识,以及纠正学生认为盐是显中性的迷思概念。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15min)检验CO32- 或HCO3-(1-2min)与碱的反应(3min)复分解概念(3min)总结(1min【过渡】这是他们的物理性质,那么他们的化学性质如何呢【实验】会“游泳”的鸡蛋:将鸡蛋放入盐酸溶液中。【板书】CaCO3 +

6、2HCl=CaCl2 + H2O + CO2【引导】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过渡】CaCO3、Na2CO3、NaHCO3 具有相似的结构,那他们是否具有相似的性质呢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与酸反应。观察现象并回答:鸡蛋浮在水里,鸡蛋表面有很多气泡。从学生最熟悉的碳酸钙开始,以碳酸钙作为学习碳酸盐的参照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向未知拓展,体现建构主义思想。化学方程式的推导为复分解概念的理解做铺垫。初步理解“具有相同粒子的物质具有相似性质”的理论。【演示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分别将碳酸钠、碳酸氢钠装在气球中,套在具支试管上,试管里装有相同浓度的盐酸,侧支管连

7、接导管通过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指导】观察顺序:气球、试管、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改进教材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引导分析】大家设计的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板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推导与书写学生思考回答:气球膨胀,装碳酸氢钠的那只气球膨胀得更快,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有气体生成,发生了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思考与练习通过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和现象,学会总结归纳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推导再次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做铺垫。【小结】碳酸盐都能与酸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

8、氧化碳。CO32- 或HCO3-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有气泡生成且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CO32-或HCO3-。 学生理解、记忆、做笔记 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粒子观”【过渡】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它们能否碱反应呢【演示实验】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提出要求】1、观察实验现象说明是否发生反应;2、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3、推测可能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再次引起兴趣【板书】Na2CO3 + Ca(OH)2= CaCO3+2NaOH【概念】在溶液里,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

9、+CD = AD+CB学生理解和做笔记。加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总结】依据板书总结学生总结练习。反馈效果,调整作业。练习【学以致用】1、实验室有两瓶试剂标签模糊,已知为碳酸钠和碳酸钙。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加以区分。学生讨论并回答:利用二者的溶解性不同区分。并将方案填写在学案中。即时练习,掌握牢固,训练语言的规范性。2、现有酵母粉,请大家设计实验证明其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提示】利用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即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检验。学生设计实验:取样加稀盐酸反应通入石灰水。培养学生的严谨实验设计思维作业1、看书复习2、完成教材78页课后习题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钙、碳酸

10、钠和碳酸氢钠 主板书 副板书二、CaCO3、Na2CO3、NaHCO3 CaCO3 + HClCaCl2 + H2CO31、俗称、用途 H2O + CO22、性质 Na2CO3 + HClNaCl + H2CO3(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 H2O + CO2(2)化学性质: NaHCO3 + HClNaCl + H2CO3与酸反应 H2O + CO2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Na2CO3 + Ca(OH)2CaCO3 + NaOH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CO32- 或HCO3-NaHCO3 + HCl=NaCl

11、 + H2O + CO2 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 + Ca(OH)2= CaCO3+2NaOH三、复分解反应AB+CD = AD+CB九、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基本将各教学目标渗透到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基本可以达到。本教学设计的亮点主要有二:一是改进了教材实验11-1的实验装置,使得反应现象更明显直观,也更便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快慢;亮点二: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看似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其实又包含了复分解反应这个概念的教学,因此本教学设计中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渗透到这三种盐的性质教学中,这样在得出复分解概念时就能达水到渠成的效果。不足之处如: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12、虽然在碳和碳的化合物这部分体现比较明显,在教学中没有再次说明用途和性质的关系。附:学案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学案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学习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俗名及用途;2、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及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熟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能利用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现象,能设计实验探究生活一些物质的组成成分是否含有碳酸盐。【问题引入】:为什么吃可乐糖的时候感觉嘴中有气泡一、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俗称、用途和物理性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俗称用途颜色状态二、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与酸的反应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否发生类似的反应呢演示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1) 、将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实验猜想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2) 、其化学方程式为:_(3)、通过实验你能否总结出碳酸盐的一条化学性质_2、与碱的反应分组实验: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材P74实验11-2)(1)、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现象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