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排序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7161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排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排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排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排序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专题复习之排序题一、复习要点:句子的排序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考查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二、考点分析 :常见题型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排序型,打乱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排好,考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另一类是嵌入式排序型,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句子,打乱顺序,要求考生排出正确的语序进行还原,抽出的这几个句子可以是连贯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分值为2分或3分。三、备考指南:掌握句子排序的方法1、抓中心,即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句是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例: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

2、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明确:答此题时,要注意“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第句应为中心句,按句内语序要先从门的作用谈起,所以第句排在第二位,第句又紧承“出进”话题而谈,两句又紧承第句话题,从“不仅仅进来出去”谈到“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本题答案:2、抓顺序,即理清句子思路: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

3、此。这样我们可以确定这段话的大致层次: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例: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 B. C. D.这一语段就是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是:日暮夜里(有人活动)更深人静第二天的早晨。所以,以时间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所以答案是C。这是最简单的一类排序

4、题,做到两点即可,一是弄清中心话题,二是排好时间顺序,一般是从早到晚,或是从过去到现在,如果其中还有插叙手法等,那就更得仔细推敲! 练习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保守党某部门任职,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2005年他以出色的演讲口才最终当选保守党领袖。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他依然与政治活动很少沾边,但学业极为出色。2010年5月,卡梅伦被任命为新一轮英国首相。幼时的卡梅隆丝毫没有显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赋。小学时不仅成绩在班级里倒数第一,而且极为害羞。A、 B、 C 、 D、练习3:例4、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选出下列介绍奖牌的

5、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 )奖牌背面镶嵌玉璧。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A B C D练习4: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赏。 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 B、 C、 D、3、抓关键词语关联词语:虽然但是,

6、不仅而且,只要就,因此,所以,然而,可是,等等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我,你,他,她,其,其中,此,彼,等等暗示性词语:也,又,再,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过去,现在,例如,相反,其实,可见,首先,其次,等等 重复出现的词语练习5: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 )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

7、方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A、 B、 C、 D、练习6: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B C D4、组 “单元”: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例: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8、。(只填序号)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 。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激起无限的赞叹 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第一句,谓语部分三个“可以”构成排比,意思应该一层深一层,比意思更深一层;又与中间的短语结合构成整句,为散句,三个“可以”,先整后散,语言更有韵味,所以,应放在前,在后。而和,说的是圆明园,是人文建筑,同上句“长城”相对应,句式结构也与上句对应,故放在前面紧承“长城”句。长城和圆明园同属

9、物质文化遗产,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先实后虚的逻辑关系,故应放在后。 参考答案: 练习7: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极目远望 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 B. C. D.5.认识语段的表达方式,明确表达顺序。题目所给的语段和备选的句子都是认识的对象,并由此判断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不同的表达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时间顺序,这能使读者从时间变化的过程中明白事物或情节变化的脉络。时间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

10、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如果记叙事件的还要注意情节的先后,行踪的变化、动作行为的承接等。如:2005年全国卷的题目,从表达方式方面来说,语段运用了记叙和描写。语段中“出现”、“城中”、“走出”三个词就表明了“主人公”行动先后的时间顺序。议论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又特点到用途等等。逻辑顺序常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这就要求对语段的表意和层次进行细致分析;通常情况下,有相应的关联词为标志。说明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在说明事物的形状、位置、大小、结构等时,使用由上到下、又下到上、由内到外、由表及

11、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这样能够让读者有条理地了解对象的信息;在说明事物的功能、特点、关系、用途、程序等时,使用事理顺序,并要注意读者心理接受、感应的顺序。如:2008年全国卷的题目,所选的语段就是说明的表达方式。此语段围绕“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这一对象,说明其功能和特点,就是按照事理顺序来表述的。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及事理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时,首先应选好立足点和观察点,使景物依次呈现;其次要注意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是远观还是近看?是由点到面还是由面到点?细究此类问题,就能把握写景语段的脉络。如:2005年全国卷的4题,就选了描写性的语段。此语段在写

12、景时,虽然没有明显表示出空间的方位顺序,但是符合了描写的事理顺序。6句式结构要保持一致。句式一致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句型的选择要一致,二是相关语句中相对应的词语或短语的形式要保持一致,三是采用的修辞格要保持一致,这反映到句子的形式上,主要涉及排比、对偶这两种。如:2007年全国卷的4题,所给语段采用的句式很鲜明,且构成排比的辞格。结构一致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句子内部相应成分要有一致的形式,二是几个句子中相应的部分要和谐一致。如2007年全国卷的4题,备选句就属于这一方面。7、连读语感检验: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3、例: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C )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A. B. C. D.通读一遍后不难发现该语段是对想象力的介绍,总领该语段,是对语段的总结 ,另外三个句子按的顺序读来很连贯,感觉很流畅。四、排序原则:要有统一的话题要有合理的句序要有上下文语意的呼应五、应试对策 首先,要确定首句或尾句,再排列中间句;也可以从局部入手,

14、再向整体扩展。其次,要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便是时间顺序。若是有明显的表示空间方位或处所的词语,便是以空间顺序为主(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如果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便可判断可能是逻辑顺序(总分、因果、主次、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再次,要抓住语言标志:如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包括关联词)的连接对象,一些特征性词句(如“总之”、“因此”、“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前后对应的词句等等。另外,选项中句末的标点符号也是判断的参考。六、规律小结v 排序题, 并不难;通读题, 前后看;v 有代词, 往前串;同话题, 连一连;v 找顺序, 时空间;逻辑题, 思维变;v 内容上, 要映现;排完后, 先浏览;v 不通顺, 再换换;对答案, 笑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