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7138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点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中考化学考点分析复习备考策略:要在实验分析类的试题中不丢分,在后段的复习中就必须回归教材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具体做法是:l 看原理:l 看装置: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什么?有哪些仪器?l 看步骤:实验如何操作?要注意哪些问题?l 会分析: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现象,据此可得到什么结论?能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l 知道实验目的:做该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l 进行多向思维:正向思维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结论;逆向思维如能得到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以下是取材于教材的试题:例1:(区期末试题)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甲 乙 丙(1)甲装置中,水的作用是 。(2)乙装置

2、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对以上三个实验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三点: ; ; 。能力考查点: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结论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1)吸收反应中生成的SO2,防止其逸出而污染空气点燃(2)发出白光,放热(3)3Fe + 2O2 = Fe3O4(4)都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都放出热量(合理答案均可)例2:(区期末试题)请根据某同学进行的以下实验回答问题:(1)在C操作中,为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D中发生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同学进行以上实验的目的是 。能力考查点: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结论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1)把加热至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发出白光,放热;(2)Ca(OH)2 + CO2= CaCO3 + H2O(3)验证木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例3:(06年广州市)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主要含有了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

4、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有一瓶CO和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计划用上图装置(无燃烧匙)测定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烧杯中应装入 (填化学式)溶液。能力考查点:在(1)中考查逆向思维能力。答案:(1)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不能燃烧等(2)4P+5O22P2O5 (3)NaOH例4:请根据右图和下表中的实验现象记录回答问题:(1)把你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据此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论(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同学在

5、“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中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做法是把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5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所用酒精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推测第5组的实验现象是 ;第2、3组“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是 。答案:(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2)4P+5O22P2O5 (3)不燃烧;第2、3组中酒精溶液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

6、起水分蒸发,使棉布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棉布不能燃烧。例5:(07年区二模)为了探究灭火原理,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一组实验:甲 乙 丙请回答:(1)甲中的现象是 。(2)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灭火原理是 。(5)请举出一个运用该原理来灭火的实例 。能力考查点: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结论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1)蜡烛熄灭 (2)对比 (3)2HCl + Na2CO3= 2NaCl + CO2+ H2O(4)隔绝空气(或氧气),可达到灭火的目的(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或用湿布扑灭实验桌上着火的酒精等(合理答案均可)例6:(07年区一

7、模)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 有同学根据右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 。(3)取5滴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于玻璃片上,待液体蒸发后,玻璃片上的物质是 。能力考查点: 能从图像中获取、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案:(1)从曲线可看出,原溶液的pH值大于7,而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到7,由此可判断实验中是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2)溶液由红色刚

8、好变成无色(3)NaCl 例7:(广州市07年28题)此外,教材中的主要实验还有:上册:12页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能正确描述蜡烛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的现象;能正确描述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步骤;知道白烟的主要成分。14页对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了解过程。27页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能描述红磷燃烧、实验的现象;知道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1/5;能辨别并说出能否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及其原因;掌握红磷燃烧的方程式。3435页四个实验:能描述现象;能写出方程式;能说出集气瓶底部的水、沙的作用。37页实验室制取氧气:结合一模试卷掌握表格分析题的答题技巧;掌握三个方程式;了解实验装置;理解

9、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催化剂的定义、作用;知道收集气体时一开始的气体不收集的原因,用排水集气法集满的现象,用排空气法集气验满的方法;具有实验条件控制意识。46页水的电解:清楚正负极的体积比;知道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及其现象;能正确描述气体验纯的方法。50页分子运动:认识所有粒子都在不断运动;此实验是氨分子运动进入到酚酞溶液中;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55页过滤:了解过滤步骤,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57页制取蒸馏水(07年28题):了解所用仪器、装置、原理以及各种操作的作用、注意事项。90页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如果改用

10、盐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称量结果相等吗?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109页二氧化碳的制取:能写出方程式;能说出为什么不能用硫酸;能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了解工业制二氧化碳的原理。124页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134页甲烷燃烧:甲烷燃烧的现象;通过什么实验验证甲烷的组成。136页镁与盐酸反应中有能量变化: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描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实例。(不是只有燃烧才放热,也不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有热量的变化)140页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环境或物质造成影响的现象。143页氢气的制取:能写出方程式。下册:10页金属与酸的反应:正确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比较金属的活动

11、性大小,分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最佳试剂;注意不能使用硝酸、浓硫酸等氧化性酸。12页金属与盐的反应: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能通过反应是否发生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大小;反应在溶液中进行。17页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理解判断反应开始发生的现象、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知道尾气处理的原因和方法;知道先通气再点灯,先熄灯再停气的原因;掌握高炉炼铁三个方程式、知道石灰石的作用。19页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知道铁锈的生成条件及主要成分;双吸剂(铁粉)原理。30页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了解三种代表物质溶于水的吸热、放热情况及溶解过程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44页配制溶质质

12、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熟悉配制溶液的基本流程,所需的各种仪器;溶解时先放固体,后加液体;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分类存放。56页一些物质的导电性:知道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及其导电的原因;会写电离方程式。69页粗盐提纯:熟悉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和各步的正确操作原理;知道一次/两次过滤失效后该怎么做;玻璃棒的作用;蒸发结晶时何时停止加热?71页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知道碳酸氢钠反应更剧烈的原因;能写出方程式。72页活动与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熟悉酸、碱、盐的相互反应规律,能从物质的性质、反应规律进行物质的推导;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会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