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06971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人员:主持人:内容:药品调剂差错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系统的信任,增加医疗费用。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如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系统的缺陷或缺乏等。熟练与非熟练的工作人员均可产生差错,涉及药师、医师、护士、辅助人员(如药房技要认员 )、行政管理人员、药品制造商,以及患者和他们的监护人等。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1 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多种,如药品名称不对或规格、数量不符及医师处方错误,药师把关不严发错药品,护士核对有误或配药时加错药品,一些患者及家属对药

2、品包装上的用法与用量写法、理解有误造成严得后果,而药品外包装相似也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调剂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责任者本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药剂人员加强处方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协助临床提高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1.1 处方中部分药名易混淆1.2 颜色相似在同规格注射液中,丹参、曲克芦丁,特别是一些无色液体制剂,如柴胡、安痛定、硫酸庆大霉素等很容易混杂,所以发类似药品时务必打开盒盖检查,同时应注意保持针剂外包装盒完好,避免混杂其他药品,检查药品数量。护士在领取药品时应认真核对,配药时更应再次审核,防止差错发生。1.3 包装相似由于外观包装,或一个厂的系列产

3、品其及药物名称的书写十分相似。虽然有些是同类药品,但在摆放时须分开放置。1.4 有的药品包装具有特殊性如:白内停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等,内附药片或药粉,须先溶解然后滴眼。发药时应特别交代清楚。有的患者就不懂将药物溶于滴眼液中,只用不含药物的溶剂滴眼,这样既达不到局部用药的目的,又无治疗作用。1.5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需特别说明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浓度过高会烧伤黏膜,它用于坐浴的有效浓度是 0.102%,每天坐浴 1 次2 次,有的患者加入的水偏少,而且每日内坐浴次数过多,导致外阴灼伤。1.6 电脑划价有误划价员对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了解掌握不够,或电脑输入药物名称、规格有误,审方发药时不注意核对

4、原处方而出错。对于划价收费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多掌握药学方面的知识,及时与药师沟通。1.7 部分医师处方书写潦草不规范调剂人员辨认出错,例如:丹参片、甘草片、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等。调剂人员在审核时应注意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及时与开方医师沟通印证。1.8 用法、用量交代不清造成患者误用例如:胃肠动力药吗叮啉应饭前服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奥美拉唑应在晨起吞服,或早晚两次服用,奥美拉唑与果胶铋同时服用时应分开时间;思密达与其他药品合用应间隔4 h;在常用的降糖药中,需在饭前 30min 服用的药物为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为克服胃肠道反应双胍类药物可在进餐时或

5、饭后服用如二甲双胍;需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糖苷酶类如阿卡波糖 (拜唐苹 );饭前 5 min20 min 服用的是瑞格列奈 (诺和龙);空腹或饭中是罗格列酮 (文迪雅 )。否则,一方面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1.9 效期药品定期检查、登记、上报、处理工作不到位,有个别品种有到期、过期现象。1.10 药品摆放不合理处方与非处方、内服与外用未彻底分开,易混淆品,易挥发污染品,易燃品未妥善放置,造成差错隐患。1.11 工作流程不到位,简单粗放特别是未严格履行复核,引发差错事故。对个别同类药品认知不清,引发开方、发放、使用错误。1.12 个人因素调剂人员品行各异、

6、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工作习惯不良、态度不端正,有些人对本专业业务不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佳、超负荷运转,引发差错事故。2 预防调剂差错的措施2.1 潜在差错的处理潜在差错是在处方、调配给药中的一种错误,在具体实施给药前已经被其他医务人员或患者发现,并通过干预得以更正的。潜在的差错应该与已经发生的差错 (已经影响患者的差错 )区别处理。发现潜在的差错应该是医院常规质量提高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处方、调剂、给药的组织系统应该被设计成尽可能地减少差错;应该常性回顾并登记潜在的差错,使得人们能够在差错发生之前重视药物使用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加强多方面的检查。2.2 建立各机构和部门防止药品差

7、错的相应政策和规程应该包括药学、医学、护理、风险管理、法律顾问和行政机构管理多个部门。2.3 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制度负责药品发放差错数据的收集和评估。审查小组应该调查差错的原因及制订减少差错的计划方案。2.4 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在人才的选择、培训、管理和评估方面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所制订的政策或规程应该确保合理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时间,尽量避免超负荷工作或加班。2.5营造和谐有序、相对独立的内部工作环境,消除潜在的差错根源(如频繁地被打扰 )。2.6明确医院内药物的处方、调剂和给药专业人员的名单及其职责范围,医疗文书中的任何改动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被改正的不正确的记录应被视为潜在的差

8、错,应确保及时更正错误,防止差错出现的患者身上。2.7 完善药物安全使用方面的检查计划应该集中监测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药物,包括特殊的药物类别(如抗菌药、抗肿瘤和心血管药物)和可注射的剂型 (如钾制剂、尼古丁物质、肝素、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胺、硫酸镁产、胰岛素)。应特别关注那些经常与严重药品发放差错相关的或安全使用范围狭窄的药品。2.8 充分利用药物信息资源药师和其他对处理药品发放医嘱负有责任的人员应该具有获取患者适当临床信息的常规途径 (包括药物治疗、变态反应、高度敏感状态、诊断、妊娠状态和实验室标准),以帮助评价药品发入医嘱的合适性。2.9 逐步建立医院治疗患者 (含住院和门诊患者 )的药

9、品发放资料这些资料应该包含有足够的信息,以便对药品发放史、过敏史、诊断、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ADR 、药物重复治疗、相关的实验室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监控。2.10 开展有关药品发放差错的教育项目通过专题讨论会、时事传报或其他传递信息的方法与护理、风险管理和医学人员共同讨论药品发放差错及其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3 对药师的建议在防止药物滥用方面一直期望药师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目前已经证实了药师在预防药品发放差错 (由不合适处方引起的 )方面的作用。药师应在开发、实施和监测临床治疗方案方面与医师合作,以取得既定的治疗结果;药师应关注调配过程、避免药品发放过程中由于调配环节而导致的差错。3.1 药师应

10、参与药物治疗监测和药物使用评估药师应该参与药物治疗监测(包括随访、治疗评估、给药评估、可能的重复治疗,可能的相互作用回顾、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评估)和药物使用评估 (DUE) 工作,以帮助达到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药物的目的。3.2 药师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药师应该通过熟悉文献资料、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参与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等途径掌握最新的知识,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提供正确的药物使用信息,确保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建议。3.3 不主观设想或猜测不明确的药品发放医嘱对于有问题的医嘱,应该在调配药品之前就与处方者联系解决。3.4 调配药品时保持工作环境的有序和整洁,在操作时应保持连续,避免中断。3.5

11、 药师复核医嘱及处方在调配一种药品之前,药师应该复审手写药品发放医嘱的原始副本。药师应该确保核对过所有的工作;所有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药师应该尽可能对读处方、读标签、计算剂量进行自我复查。对高风险的药品应该由第2 位药师进行核对,必须确保药品、标签、包装、数量、剂量和用药指导的正确性。3.6 逐步推行单剂量给药尽可能减少护士在实施医嘱前不必要的操作(如重新包装、计算等 )。药师应该检查药品在病区的实际使用情况,协助护士实现患者用药的最大安全性。3.7 加强拆零药品管理药袋标签项逐次填写,包括患者姓名、药品名称、用法、效期、批号等。表达清晰的标签可以预防差错(如“充分摇荡”、“仅供外用”、

12、“非注射用”等 )。3.8 对非住院患者的药品调配药师应该给予患者或其监护人有关药品使用方面的忠告,使他们能够清楚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药品,如何理想地使用,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情况等。同样药师对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等内容。住院患者,也应提供类似的服务。4 讨论药品发放差错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得以预防的。许多差错有的可能未被发现,有的对患者的影响表现得很小甚至没有,这可能使人们忽视这些差错的结果或对临床产生的影响。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差错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为防止差错事故,可以通过必须建立处方、调剂、实施药品发放的有效管理系统,如工作人员的适当培训和指导,完善通讯系统,合理的工作负荷,有效的药物操作系统,个人工作结果的检查验证,质量管理,适当的设施、设备和各类辅助材料。药师的使命就是要帮助确保药物的最佳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