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69365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备课设计课题10.1认识分子课型新授课时1序号1课标分析一、 八年级应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二级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4.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5.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二、根据以上课标要求,对接分级目标,确定本单元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2.

2、对分子的热运动,要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热现象的了解,让学生建立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观念,进而认识分子热运动的特点。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要求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4.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探微观世界的历程,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使其感受探索的乐趣,领悟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5.让学生了解近代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有关事例,尤其要关注我国探索宇宙的重大事例和成就,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和热爱,以及学习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6.要求学生了解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空间尺

3、度。教材分析一、知识内容分析:本章教材包括两部分:即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两个方面。介绍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历程和在此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分子、原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太阳系、宇宙的结构,知道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和卢瑟福“行星模型”,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两种宇宙模型,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学习和领会猜想、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二、知识结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

4、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

5、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三、学情结构分析:本章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如火箭发射、宇宙探索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素材,对于本章内容,虽然学生大多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并不能直观形象,需要较强的想象力。学情分析 分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难于掌握,对于应用,初中生主要通过开解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如何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概念,掌握好知识,运用好知识,教学中可通过录像、实物投影、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综合起来,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多个

6、侧面让学生去感觉、去体会、去认知、去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分子及分子的

7、大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难点:对分子概念及其直径的理解,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破的措施:1.创设活动情境,丰富对分子知识的体验2.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最熟悉的现象进行对分子运动的体验3.生生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在小组合作中突破难点。4.巡视过程、个别辅导,有针对的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教学准备教师:量筒、水、酒精、高锰酸钾学生:课本、练习本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活动评价活动前置学习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1. 木桌和木凳都是由“木”这种物质做成的,说明物体是由 组成。2. 飞扬的灰尘、流动的水用肉眼看到,病毒、细胞用肉眼看到。(均选填“可以”或

8、“不可以”)1. 课前三分钟读书。2. 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1.同桌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2.老师抽查指导。创设情境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1.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2.糖放入装有热水的玻璃杯中为什么不见了?3.情境图片展示教师提问:1.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2. 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3. 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4.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9、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认识分子”。1. 回答老师提问 。2.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1.同桌互相说出本课的学习目标。2.老师抽查几位同学。探究新知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一)什么是分子活动1: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马上开始溶化,不一会儿,整

10、杯水都变成了红色。教师: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展示图片:教材P106图10-5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教师总结:分子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知道物质由我们肉眼看到到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1.小组成员轮

11、流说出导学案的答案,小组集体纠错。2.抽查。3.互查,督促改错。深入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1.我们学习了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知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个大量倒底有多少呢?一粒沙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那么一个沙分子又有多大呢?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买气球,买回家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气球瘪了,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一些。我们不是把口扎紧了的吗?为什么气体分子还能跑掉呢?原来它们从缝隙中跑掉了,那气体分子肯定要比这些

12、缝隙要小的多了,到底有小到什么程度呢?2.介绍“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1滴油酸滴入盘中的水面,让其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我们只要测出一滴油酸分子的体积,再测出油酸展开后的面积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算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也就是分子的直径为1010m。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其它物质分子的直径。我们看到书上105页的图10-3,这里分别是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金原子的结构图。3.介绍分子的大小科学家们发现分子是十分小的,小到什么程度。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要用放大几千万

13、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一厘米;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如果把1cm3气体装在一个容器中,每秒钟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气体分子,要跑9000年才能跑完。小结:物质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小1.学生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交流分子的性质3.让学生体验实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拾集实验得出结论4.观看“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电脑动画1. 学生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小组讨论,老师抽查。2.同桌学生讨论、分析、交流分子的性质。3.教师迅视学生实验情况。自主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

14、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化墙外香?2.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晾干?3. 物体为何有三态变化?1. 学生观察、分析,语言表达,在模型的帮助下、分析、讨论,推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1.用模型把微粒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2.用宏观的模型解释微观的现象,加深对微观概念的理解。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反馈练习通过练习,使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初步进入微观世界导学案P71当堂训练1. 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案相应练习。1. 抽查部分同学

15、回答,集体补充。作业布置预设问题:部分学生(所教班级基础最薄弱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微观世界的抽象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对分子的大小无法理解。补救措施:通过分层作业,进行补救A. 基础型作业(必做)1. 网上搜索关于微观世界分子的相关信息,并找到空气分子的图片并标出空气分子的大小 2. 预习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B. 能力型作业(选做)1.尝试计算中学生吸一口气大概能吸入1.0103cm3空气,相当于一口吞进了多少个空气分子。 2. 预习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板书设计10.1认识分子一、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体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二、分子的大小 分子很小,直径约为110-10m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