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68676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渠县琅琊中学 杨眉一、说教材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3篇课文。这个单元以鉴赏宋词为主,选取了四位名家的作品,他们在词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材选编的辛弃疾的两首诗分别作于他的早期、晚期,是典型的辛词豪放风格,情感和中心思想相似。只是前期的词多些昂扬、激愤,晚期的词转向了沉郁、悲壮。 2、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 不禁抚今思昔, 心潮激荡,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和南宋一般的士大夫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

2、的士大夫更为强烈,他又较少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束缚,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因此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解读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要解读他的英雄情怀,而他的英雄豪迈和爱国情怀是融为一体的。把握住了这些,就把握住了作品的情感脉络。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课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及其词作,学习古词的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鉴赏词中用典的含义及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作者深沉

3、的爱国之情和抗敌报国的英雄情怀。胸怀大志,热爱祖国。二、说教法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悲愤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呢? 导入上,主要是通过慷慨激昂的精忠报国歌,设置特定的情景和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同样是词的教学,每首词的切入点又是不一样的。辛词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理解辛词的难点。备课时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理解用典的含义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同时又解决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用典”这种诗词中常用手法的作用。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最后通

4、过欣赏艺术家的朗读,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水平。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借助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交流,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用典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对我来说实现了两个挑战:一是不再看课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二是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课堂教学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设要求。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熟读诗词;理解辛词用典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以及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不足。1、朗读指导还有些薄弱,不够明确、具体,只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没有具体的语句指导。教学设计没有实现。2、典故与典故之间的关系点拨的还不到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中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出来,便于自己今后更好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