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治疗仪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6787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短波治疗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超短波治疗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超短波治疗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超短波治疗仪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超短波治疗仪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短波治疗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短波治疗仪(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短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是一种传统的治疗仪器,它采用电子管振荡产生超短波高频 电场来进行治疗的仪器设备。设备通过电容电极输出能量,将患部置于电 极之间,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 动,并互相摩擦而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 受热,能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加强组织机体的新 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促 进血液循环和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目的。超短波广泛应用于一切炎症过程如软组织、关节、骨骼、五官、胸腹腔脏器、神经系统、生殖器等的 炎症,对急性亚急性炎症效果更好。特别对化脓性炎症疗效显著,

2、早期应 用可使炎症加速消退不致化脓,当已有组织坏死时应用则可使炎症局限化, 加速脓肿成熟、破溃;在破溃或切开引流畅通情况下应用,可促使坏死组 织脱落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超短波对急性软组织感染治疗,不 但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同时可减少手术的机会。如果用超短波结合 抗菌素治疗急性化浓性炎症时,其疗效明显比单纯应用一种为高,有的报 导二者合并治疗较单用抗菌素治疗,可将药量减半。1、内 科: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胃肠炎、结肠炎。2、外 科:前列腺炎、肛周炎、肛痿、痔疮、术后切口感染、颈椎病、肩 周炎、腰及骨关节韧带扭挫拉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3、妇科:盆腔炎、附件炎。超短

3、波治疗仪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患者。2、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大块金属异物的患者。3、严重心力衰竭、传染病患者。4、器质性心脏病术后患者。5、有出血性疾病及高烧的患者。超短波适用于疼痛性疾病如神经痛、灼性神经痛、肌痛、幻肢痛等。超短波适用于血管运动等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如症状性高血压(III期)、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枝气 管哮喘、胃肠功能低下、痔疮、结肠、膀胱、直肠痉挛、胃贲门痉挛、食 管痉挛大多有良好的疗效。此外对急性亚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引起的 少尿症或无尿症疗效显著。超短波适用于各种创伤伤口及溃疡超短波能加速各种创伤反应的消退,如疼痛、肿胀、血肿、关节积血、 积液以及骨折,脱臼复位后肿胀

4、等。超短波能加速伤口肉芽组织生长和炎症的消退、促使伤口愈合,特别 对急性亚急性感染伤口以及有大量软组织缺损的伤口效果显著。但由于超 短波多次作用后有脱水和促使肉芽组织及新生上皮组织老化坚硬的作用, 所以连续应用超短波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不超过 15 次为宜,而且对感 染伤口的理疗亦根据对不同发病阶段不同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物理因子和 不同剂量的治疗原则。设备和治疗方法(一)治疗机国产的超短波治疗机,按输出功率可分为两种规格: 一种是立地式大功率(200 400瓦)治疗机,另一种是手提式小功率(25 80瓦)治疗机,输出电流为数安培。前者适用于大部位,深层组织和内 脏疾病的治疗,后者适用于小部位

5、,浅层组织,特别是五官科疾病的治疗。(二)电极 超短波治疗电极以电容电极为主。这些电极由金属网或 金属板构成,治疗时为避免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烫伤,金属外面必须用绝缘 物覆盖。因超短波波长短,频率高(30 300兆赫),超短波电流很容易通 过电介质,故治疗时电极无需直接接触皮肤。电极和皮肤间隙以空气或用干毛巾棉垫隔开。电容电极按照其形状可分为:1板状电极 内部是金属网或金属片,外包橡胶、毛毡、绒布等物质, 呈长方形,正方形长条形。一般分大、中、小三套。2. 圆形电极 内为金属板,外包橡胶、绒布。一般亦有大、中、小三 种,其直径分别为12厘米,9或8厘米,以及5或4厘米。此外,超短波治疗机还附有直肠

6、和阴道等体腔治疗用的金属电极,这种体腔电极一般都有玻璃外罩。治疗时经消毒后可直接插入腔道中。(三)治疗剂量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病人的感觉,参考氖灯管 亮度和仪表读数,而区分为如下的几种剂量1级(无热量):患者无温热感,氖灯管刚启辉,光暗弱。2级(微热量):仅稍有微温感,氖灯管全亮,光暗淡。3级(温热量):有舒适温热感,氖灯管明亮。4级(热量):有明显热感,但能耐受,氖灯管明亮。临床上,一般急性炎症或急性病,用 1级量(每次8 10分钟)或2 级量(每次10 12分钟)。慢性炎症或慢性病用3级量或4级量(每次15 20分钟),4级量一般少用。其次,对神经节段反射的治疗,一些敏感的器官如眼、脑

7、、心脏、睾 丸和卵巢等,以及全身情况衰弱,或有明显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贫 血的患者等均应采用小剂量治疗。儿童多用 8 12分钟。疗程应根据病情发展而定,如一般急性炎症 6 8次即有明显好转或治 愈。慢性炎症则需12 24次方可好转或减轻。(四)操作方法要点1患者取舒适体位,治疗部位无需暴露,可将所着衣服的厚度计算在 间隙内。2选用适当电极,对准治疗部位,并根据病变深浅和病情需要确定垫 物(间隙)厚度。3. 超短波电场治疗主要应用电容电极法,其电场的分布与电极放置方 法、极板和皮肤间距大小密切相关,常用有双极法和体腔法。(1)双极法分为对置法与并置法,前者用于治疗深部或内脏病灶,后 者用于表

8、浅或病变广泛而较浅表的部位,以使电场的密集电力线通过靶物 为原则。(2)体腔法 是双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制的体腔电极(直肠、阴 道等)置于相应的腔道内,另一板状或带状电极可置于腹部、腰骶、或围 绕骨盆周围。4. 电极与皮肤距离(气距)因治疗部位以及所用机器的输出功率而有 所不同。一般病变部位浅表,间隙宜小,病变深在,间隙宜大。应用大功 率治疗机时,间隙应加大;应用小功率治疗机时,间隙应缩小,在具体应 用时还需考虑病变的范围和所用电极的大小。一般小电极、小功率机治疗 小部位时,间隙0.5-1厘米。大电极、大功率机治疗大部位,深部病变时, 间隙3 4厘米。对表面高低不平的部位气距相对宜大,以免作

9、用不均(图 5.5.7)。5. 小儿头部慎用对置法,成人头部治疗时剂量不宜过大。用并置 法时,两电极间距离不宜小于电极的直径,或至少不得小于电极的半径。处方举例(1)大超短波 中号极 温热量 气距3 4cm 两肾区与腹前对置, 15 20分钟 每日1 2次 共12次。适应证: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衰竭(2)大超短波 中号极 微热量 气距3 4cm右下胸前后对置 12 15分钟每日1 2次 12次适应证:急性肺炎(右下肺)、肺脓疡(3)小超短波 中号极 微热量 气距1cm 右耳前后对置 10 12 分钟每日1次6次适应证:急性外耳道炎(右)(4)小超短波 中号极 微热量 气距1cm 两上颌窦并置 1

10、0 12 分钟每日1次6次适应证:急性上颌窦炎(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对超短波电场十分敏感,因为神经组织接近于电介质,尤其对大脑细 胞,植物神经及内脏之末梢神经反应更敏感,中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头部时除有温热感 外常出现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现象。人体长期的大功率电场作用下,有嗜睡、困 倦、易兴奋等现象,这些症状在停止接触或采取预防措施后迅速消失,在临床工作中 因剂量小一般不出现不良反应。超短波作用延脑时,直肠和口腔温度升高。研究测定 大脑组织和脊髓深部温度比表浅的高。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家兔头部后, E.E.G 波幅度 增高频率减低。使用强剂量(热量)作用时,有是时呼吸加快,唾液增多, E.

11、E.G 波 幅减低,同时纺锤状波数目增多,这表明超短波能直接作用于脑组织。超短波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故临床上有镇痛效果。小剂量能加速不全断离 的神经纤维再生,大剂量则抑制之。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超短波用治疗剂量作用于健康人心区、颈部或下肢远端未发现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变。 但动物实验发现,过大剂量长时间作用后则使心律由减慢直至停止。动物实验证明超 短波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有人用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对部分 血循环代偿不全1级患者有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作用。对代偿功能严重紊乱者无治 疗作用。剂量过强时可出现不良反应,故胸部超短波治疗应注意心脏情况,一般尽量 使电场不直接通过心脏,如治疗

12、必须通过心脏时,宜用小剂量短时间,操作时须渐增 渐减,并注意脉搏、心律和血压的变化,如遇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超短波对血管的作用,除通过神经反射及体液作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外,并对 血管受纳器和血管平滑肌有直接作用。超短波作用于蛙的足蹼上,开始血管收缩,其 后扩张,同时发现很多“储备”毛细血管及较大的动静脉均有轻度扩张,较大剂量时 可保持 2 周之久。更强作用则引起毛细血管中的血流减慢而停止,这些血管比先前扩 大 310 倍,此乃交感神经麻痹,副交感神经强烈兴奋所致,它比用同样温度的生理 盐水加热时扩张更明显。人体用无热量和微热量超短波作用时,即可引起毛细血管扩 张,在一定范围增加强度可使深部内脏

13、血管扩张增强, 并可保持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 比其他疗法扩张血管作用更深更久。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器官血液循环改善,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对一些血管病和炎症有好的疗效。超短波作用颈动脉窦或颈部交 感神经节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作用头部或脊髓区能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增强某些药物的免疫物质进入脑和脊髓组织,可提高对脑炎和脊髓炎等的治疗效果。对血液和免疫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用III级剂量超短波作用于家兔后,使血细胞总数增加,III级剂量作用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这三种剂量都能使网红细 胞数增加。中小剂量电场使骨髓充血,增强其造血机能,促使骨髓细胞及 骨髓母细胞分裂,但大剂量长时间超

14、短波全身照射使周围血细胞明显降低。 最近国内动物实验报导:小剂量超短波 15分钟作用有显著的抑制手术后静 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对小血管手术有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对细菌、毒素及血清免疫成分的影响:实验证明,葡萄球菌及结核杆 菌在超短波(4.8米)作用下,比在同样温度水浴中死得更快,电场的杀菌 作用还与波长有关系。家兔实验发现超短波作用后,血清总蛋白量稍高,白蛋白降低,a、 B、Y球蛋白均增高,尤其Y球蛋白增高明显。体内抗体和协同抗体杀 灭病毒或溶解细菌的补体均增加,凝集素、调理素亦增加。实验还证明: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后,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增加,48 小时后更显著,把多形核白细胞放入生理盐

15、水中用超短波作用后,其吞 噬功能增加,放在超短波作用过的血清中,其吞噬功能也增加,但大剂量 长时间全身作用下( 4560 分钟以上),以上诸种免疫抗毒成分反而降低。对结缔组织的作用临床与实验证明超短波作用下,能加速结缔组织再生,促进肉芽 组织生长。但长期作用后可使上皮细胞增殖变厚,角质层增生,发生显著 的脱屑,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加快,故超短波有加 速伤口愈合和结痂作用,但如大剂量长时间作用则可使伤口及周围结缔组 织过度脱水老化、坚硬影响伤口愈合。对炎症过程的影响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超短波对炎症,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炎症 有良好作用。在治疗急性炎症时,证明小剂量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大剂量 有时反可使病情恶化。超短波对浅层组织急性炎症的治疗以小剂量为宜, 治疗深部内脏感染时则剂量要相应增大些,这是由于超短波透过人体的电 场分布和耗损有关。其消炎机理:1首先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影响,改善神经营养和神经功能状态,使炎症组织的兴奋性降低,阻断或减低了病理性冲动的恶性循环。2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局 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过程改善。3.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对炎症组织中的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4促使炎症组织中的pH值向碱性方向逆转,从而消除了组织的酸中毒, 有利于组织的抗炎作用。5. 炎症组织中钾离子减少,钙离子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