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66920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立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单元: 立志单元教学目标:在学生基本掌握前面单元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会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本单元识字27个,写字26个。继续学习默读,做到重点段落不出声、不指读。会用课文制定词语造句。以“说说你的志向”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6课时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2、能够正确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们前进的目标,能把你的志向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生畅所欲言。)好!立志成才,从小做起。(师板书:15立志)今天,我们在这里认真读书,就是为实现美好的志向而努力。早在1910年的一天,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校长和一群孩子们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二、新课(一)自学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

3、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3、同桌互读。4、生字卡片测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二)交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1、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读文,自主学习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组内汇报*读文所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3、质疑。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老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4、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三)诵读通过诵读,感受周恩来年少而志高远的胸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分角色读文。(四)识字1、测读本课需认识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学生不认识的字。2、同桌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内容,书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13岁的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真实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中国人,要为我们的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位伟人的满腔热情,你们能读读吗?(一)交流再次感知课文。1、有感情朗读全文。2、学习了这篇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5、,说一说你的志向。3、用“立志”造句。(二)写字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2、交流识记方法。3、学习书写。注意提示学生“且、顾、略、微”这几个字的书写要点。(三)练习1、与同桌读一读这些词语,再选择其中的5个听写下来。崛起年龄微笑思索恩情其中浓眉大眼若有所思2、写一写:为而。练习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板书设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小立志周恩来*报效祖国 女娲补天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

6、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准备新课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不读qon

7、)、冶(治)等等。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

8、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4)女娲怎么补天呢?)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四、学生探究阅读。1.提出阅读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l|标明起止。)(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

9、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3.反馈。(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生发言。)(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3)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

10、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教师适当指导。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里有没有听说或看到过像女娲这样的人一一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呢?(比如,解放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可以放1998年发洪水时解放军解救群众的镜头。)(学生发言。)再分层次、分小组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引导想象,引导体验女娲的思想感情。五、小结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神话

11、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六、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2、女娲补天原因经过结果天塌地裂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起火发洪水造船救人炼石补天爱心吃苦勇敢第二课时一、写字练习。本课生字较多,在阅读理解课文前,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挂出小黑板,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主要有一一隆: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从字义联想部

12、首,:从隆想到窿;缺: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启发学生发现后,每个字词练写几遍。二、导入阅读过程。与学生的谈话要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同学们还联系实际说了我们现在许多具有女娲这种精神的人这则古代神话故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盼望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具有女娲这样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精神的人,所以古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女娲补天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三、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1、找出相关自然段。启发阅读理解:女

13、娲是怎样补天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2、女娲补天的过程?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试读课文。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刚才试读了这一部分课文,得到了什么印象?(女娲补天克服了很多困难。)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朗读这一部分,我们的语气语调要突出女娲了救民于水火、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请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分别读这几个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全班再行练习。)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再反馈。)根据反馈,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5、指导复述。我们不看课文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我们可以从女娲看到什么、这么开始讲起。复述并不是要求我们按课文中写的一句不差地去讲,那不是复述,而是背诵课文了。复述就是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去讲,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当故事来讲0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学生练习复述,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