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制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6555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酸乙酯的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乙酸乙酯的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乙酸乙酯的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乙酸乙酯的制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乙酸乙酯的制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酸乙酯的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酸乙酯的制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酯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2 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分馏柱的作用。3 进一步练习并熟练掌握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二、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

2、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三、 药品及物理常数药品名称分子量(mol wt)用量(ml、g、mol)熔点()沸点()比重(d420)水溶解度(g/100ml)冰醋酸60.058ml(0.14mol)16.71181.049易溶于水95%乙醇46.0714ml(0.23mol)78.40.7893易溶于水乙酸乙酯88.1277.10.9005微溶于水浓硫酸5ml1.84易溶于水其它药品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无水碳酸钾整理为word格式四、 实验装置图 五、 实验流程图六、 实验步骤在100ml三

3、颈瓶中,加入4ml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口安一长的刺形分馏柱(整个装置如上图)。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乙醇和8ml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

4、慢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约6ml)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酯层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水相,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碳酸钾干燥。整理为word格式将干燥好的粗乙酸乙酯小心倾入60ml的梨形蒸馏瓶中(不要让干燥剂进入瓶中),加入沸石后在水浴上进行蒸馏,收集7380的馏分。产品58g。七、 操作要点及说明1、本实验一方面加入过量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产物,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

5、物,共沸点都比原料的沸点低,故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将其蒸出。这些共沸物的组成和沸点如下:共沸物组成 共沸点(1)乙酸乙酯91.9%,水8.1% 70.4(2)乙酸乙酯69.0%,乙醇31.0% 71.8(3)乙酸乙酯82.6%,乙醇8.4%,水9.0% 70.2最低共沸物是三元共沸物,其共沸点为70.2,二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为70.4和71.8,三者很接近。蒸出来的可能是二元组成和三元组成的混合物。加过量48%的乙醇,一方面使乙酸转化率提高,另一方面可使产物乙酸乙酯大部分蒸出或全部蒸出反应体系,进一步促进乙酸的转化,即在保证产物以共沸物蒸出时,反应瓶中,仍然是乙醇过量。2、本实验的关键问题是控制酯

6、化反应的温度和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在120左右。温度过低,酯化反应不完全;温度过高(140),易发生醇脱水和氧化等副反应:故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要正确控制滴加速度,滴加速度过快,会使大量乙醇来不及发生反应而被蒸出,同时也造成反应混合物温度下降,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影响产率;滴加速度过慢,又会浪费时间,影响实验进程。3、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不可用水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粗制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之后,酯层中残留少量碳酸钠,若立即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会生成不溶性碳酸钙,往往呈絮状物存在于溶液中,使分液漏斗堵塞,所以在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必须用饱和氯化钠溶

7、液洗涤,以便除去残留的碳酸钠。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15时100g水中能溶解8.5g,若用水洗涤,必然会有一定量的酯溶解在水中而造成损失。此外,乙酸乙酯的相对密度(0.9005)与水接近,在水洗后很难立即分层。因此,用水洗涤是不可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既具有不的性质,又具有盐的性质,一方面它能溶解碳酸钠,从而将其双酯中除去;另一方面它对有机物起盐析作用,使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降低。除此之外,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相对密度较大,在洗涤之后,静置便可分离。因此,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既可减少酯的损失,又可缩短洗涤时间。4、注意事项(1) 加料滴管和温度计必须插入反应混合液中,加料滴管的下端离瓶底约

8、5mm为宜。(2) 加浓硫酸时,必须慢慢加入并充分振荡烧瓶,使其与乙醇均匀混合,以免在加热时因局部酸过浓引起有机物碳化等副反应。(3) 反应瓶里的反应温度可用滴加速度来控制。温度接近125,适当滴加快点;温度落到接近110整理为word格式,可滴加慢点;落到110停止滴加;待温度升到110以上时,再滴加。(4) 本实验酯的干燥用无水碳酸钾,通常只少干燥半个小时以上,最好放置过夜。但在本实验中,为了节省时间,可放置10分钟左右。由于干燥不完全,可能前馏分多些。八、 教学方法1、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平衡反应,本实验应重点分析、总结提高可逆平衡反应产率的实验方法。2、组织讨论以下问题:(1

9、) 为什么使用过量的乙醇?(2) 蒸出的粗乙酸乙酯中主要含有哪些杂质?如何逐一除去?(3) 能否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为什么?(4) 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5) 如果在洗涤过程中出现了碳酸钙沉淀,如何处理?第三章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全面总结,是综合评定实验课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验报告的书写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1按照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实事求是,认真独立地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根据实验记录写实验报告,不可凭记忆或想象,否则

10、容易发生错误或遗漏。2书写实验报告应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册和规范的撰写格式。3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文笔简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迹工整,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二、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班级、组别、日期、室温、合作者、指导教师等。2实验序号和题目。3实验目的。整理为word格式4实验对象如为动物,要写明种属、性别和体重。5实验方法和步骤对实验指导书中已有的部分,可简写或省略。如实验操作改动较大,应详加记述。6实验结果这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忠实、正确、全面详细地加以记述。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尽量用原始曲线表示实验结果,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实验结果的

11、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 描述法:是用文字将观察到的有关现象客观地加以描述。描述时需要有时间概念和顺序。凡属于定量的资料,例如高低、长短、快慢、轻重、多少等,均应以正确的计量单位及数值表达。必要时可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不能简单、笼统地描述,如心跳的变化不能只写心跳“加快”或“减慢”,而要写出心跳加快或减慢的具体数值。(2) 波形法:指实验中描记的波形或曲线,经过编辑,剪贴在实验报告纸上,以显示实验结果。如记录到的呼吸、血压、肌肉收缩曲线等。在曲线上应有刺激记号、时间记号并加以必要的标注或文字说明。此外,还要就曲线频率、节律、幅度和基线做出定量分析。(3) 表格法和简图法:

12、对计量或记数性资料也可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表示,使结果更简明、突出,便于比较分析。制表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实验结果等则按顺序由左而右填写。绘图时,在坐标上应标明数字和单位。一般以横坐标表示各种刺激条件,纵坐标表示发生的各种反应,并在图的下方标注实验条件。以上三种形式也可以并用,以达到最佳效果。7实验讨论是围绕实验目的,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和思考,尝试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结果做出客观、深入地解释,指出实验结果的生理意义。如果出现非预期结果,应分析其可能原因。8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也就是对该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明总结。结论应简明扼要,切合实际,不应罗列和重复具体的结果,在实验中没有得到充分证明的问题不应写入结论中。实验讨论和结论的书写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应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能盲目抄袭书本。可适当开展同学间的讨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附】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姓名班级学号实验室 (小组)日期室温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