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06426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正理解新课改理念走“特色”加“绿色”道路一所学校要有办学特色,才会升华衍生岀强大的教育 力量,继而形成学校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学校特色呢? 归根究底,它就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为社会和 他人所认可的个性。近些年来,有不少学校因办岀了自己的特色而名噪一时, 还记得湖南省汨罗市的素质教育改革吗?在当时可谓是成 功的典范,他们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极富特色,以致学 习汨罗课改曾轰动一时。前几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以下简称“洋思中学”) 又异军突起,2010年我慕名而去,对其办学有了深刻体会。 该校教学楼上刻着醒目的一行大字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就足以让人折服,因为就我们学校我是不

2、敢说这样的话的。 他们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无不体现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的办学理念。他们让后进生享受更优厚的“待遇”,尽可能 做到让每个孩子达到自己最大发展高度。他们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 学效果。寓教育于细微之处是他们取胜的法宝,训练有素的 “小组合作” “兵管兵” “兵教兵” “兵带兵”模式让人记忆 犹新。2011年我又慕名去了山东省在平县杜郎口中学(以下简 称“杜郎口中学”)。他们独特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人感 受到了它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 来,效果好起来”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他们 的课堂,学生可以交头接耳

3、、粗声大嗓地质疑,可以随时插 话提岀不同的观点,可以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似 乎更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还有很多学校,他们素质教育常常 是挂在牌子上,写在报告里,而应试的工作却原原本本地进 行在课堂里,体现在分数上。他们在抓教学成绩上可能有一 定特色,像全国有名的河北衡水中学,它是高考的“加工厂”, 但它的做法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违背了新课改 理念,并不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为什么?它们的发展虽有 了特色但不够“绿色”。什么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 展意味着更生态、更环保、更健康、更和谐、可持续。而学 校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求我们的办学行为符合国家 政策

4、要求,我们的办学目标符合国家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 的办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最近好像没有人再提汨罗的课改了,学洋思热潮也在慢 慢冷却。杜郎口经验倒是还有不少学校在模仿,也许杜郎口 经验更接近课改要求,但是教育部最近推介的基础教育课改 示范性学校中并没有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我认为并不是 它们没有特色,应该是缺乏“绿色”吧。所以说一所名校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特色”加“绿色” 的发展道路。光有“绿色”,没有“特色”,学校不一定能打 响名气;只讲“特色”,不注重“绿色”,学校名气不能持续 发展。据说北京市十一中学不但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而且它 从校园建设、教育、教研、科研、管理上都很有特色,所

5、以 北京市十一中学被教育部推介为基础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 有机会真想亲自去体验一下。纵观全国,特色学校比比皆是,但真正符合新课改理念 的“绿色”学校就微乎其微。而学校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就必 须真正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精神实质。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它主要有 以下八个方面: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树立师生 交往互动的平等观;强调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树立学生自主发展活动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教师 应有健康的心理和敢于批判的精神。以上八大课改理念是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学校办学的核 心思想,只有真正领会

6、并实践了其精神实质,学校教育才会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绿色发展。那么 怎么理解这八大理念呢?下面我结合专家的解读及我对课 改的自我理解谈一谈这八大理念。怎样理解“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就是说我们学校教育工作,应当聚 焦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 为指导思想。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发 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教育绝不仅是考试的成绩、升学率的高 低,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 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行为,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 生、保护学生,某些学校的

7、“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的知识过关形式不是应试教育又是什么呢?什么是开放的大课程观呢?过去的课程观,课程即知识;20世纪90年代提出课程 观,课程即学习经验;现在提出课程即育人媒体。旧的课程 观认为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情,教师无权更动 课程,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只管完成课程规定的内容。现 代课程观指岀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师生共同探究新 知的过程。课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的,学生和教师是课 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的价值在于 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课程 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现在 还有很多的老师还是前一

8、种观点,可见真正执行新课程理念、 真正做到绿色发展是多么的困难。怎样来理解师生交往互动平等观?它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交往。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 等,而没有强弱高低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 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就是相互交流、共同参与、 相互建构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 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 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 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 实现的过程。怎么认识“强调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

9、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 的共同框架,强调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落实到课 堂教学中去。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 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 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 可有可无的,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 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 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这句话又该怎样去解读?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

10、习要 求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培养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力的摇篮。终身学习要求我们变 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学 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 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 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岀来,使学习过程更 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至于“树立学生自主发展活动观”,“自主”就是自主探 究、自主实践: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自己动手得 来的,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 它强调学生要多

11、动手实验、动手实践。所以我们的实验课不 能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不能少,我们要把每节课变成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自 主”还体现在自我选择: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 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 干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工作者要 善于使学生在多样性教育中学会选择,应当为学生创造选择 的范围,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主动选择才会 带来主动的学习,“要我做”和“我要做”哪个效果好不言 而喻。有自主性才会有创造性。“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目的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

12、的进 步和多方而的发展潜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 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另外教师 对学生应多做积极评价,积极评价会更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 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不但不能把考试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 一标准,更要把它作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的良好机会。我认 为政府对学校的评价也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还 有不少地方政府对学校的评价是单一的、片面的,有的做法 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严重影响这些地方的学校的绿色发 展。最后,什么是“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和敢于批判的精 神” ?许多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用自己的想法束

13、缚 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老师 不同的意见,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最终变成一群只会听 人吩咐,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的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师观和 “唯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的具体表现。学高为师,不 仅在于知识容量,更在于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批 判自己,甚至敢于否定自己。不能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 而是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与教师平等的创造主体。课堂 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专用传授场所,更是思想交流的碰撞场所, 在这里,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甚至否定。同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质疑“毫不客气”地进 行反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

14、 康的“保健医生”,要有敢于批判与被批的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八大基本理念为学校教育树立了 目标和方向。如果学校教育不能做到规范办学,没有正确地 把握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或者没有执行新课改理念,那么学 校的发展就难以称得上是“绿色”,就难以展现它的生机与 活力,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一所“名校”更要走“特色”加“绿色”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们许多的名校都是因为升学率高而出名,唯分数论英 雄被广大家长甚至连政府也认可,然而很多这样的名校的教 育教学理念是相当落后的,“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魔鬼 训练”等教育方式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这样的名校对素质 教育的推进起到了更大的负面作用。所以一所名校要担当起 课改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要走“特色”加“绿色”的发展道 路。当然,教育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学校的发展还普遍缺乏自主性。同时还有不少所谓的名校因 自己的升学率高而不思改革,“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魔 鬼训练”等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手段还大有市场。但历史 前进的车轮不可阻挡,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必将会得到老 师、家长、学生、社会的普遍认同,对名校的界定也必将进 入多元化评价时代,学校的发展必将走向“特色”加“绿色” 的发展道路。(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九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