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归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6180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 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预防医学的特点:1 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 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2 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 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 重视微观与宏观相 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 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4 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

2、制,制定卫生政策, 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 保健。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 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 的有害作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 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 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临床预防服务定义: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

3、的健 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 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 3.免疫接种4.化学预防。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 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 生活质量。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 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

4、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3.免疫接 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 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 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 的发生。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 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 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 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人的社会化:指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环

5、境,参与一定的 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职能的社会人的过程。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 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 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条件。2.物质环境: 包括在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 健康的重要因素。3.个人因素:(1)甲亢的婴幼儿发育状态;(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6、(4)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人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 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 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 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 依据。健康行为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 感状态。分为三类:预防性健康行为;疾病行为;病人角色行为。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1.倾向因素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是产生 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

7、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2.促成因素是指允许行为动 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3.强化 因素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嘉庆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不同层次的行为改变理论分3个水平: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健康信念 模式HBM、阶段变化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2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 论:社会认知理论SCT。3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 论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 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个子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

8、境3加强社 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人群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是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行为和生物遗传等因 素决定的,可以量化的整个人群的健康。强调两点:注重分析在整个生命全程中 影响人群健康的全部的决定因素,而不仅重视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或临床病 因;重视促进全体人群的健康,而不仅仅关注那些已患病者或高危个体。八大要 素1.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2.分析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强调循证决策;4.增加对上游领域的投入;5.采用多元化健康促进策略;6.加强部 门和组织间的合作;7.调动公众的广泛参与;8.建立人群健康改善的责任制。 社区的概念是指若干社会群

9、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 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区卫生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 即强调了解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通过确定优先项目、消除不同群体间健康 的不平等来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实施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 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词,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 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 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 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卫生步骤1确定所需要的信息

10、2收集信息3分析信息4做出诊断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1.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2.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3.以 社区为范围的服务;4.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性服务;5.提供综合性服务; 6.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7.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8. 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与一般医院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比 大医院更加明显;(2)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主动性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上门 服务如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等;(3)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4)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是六位一体以预防为主的服务;(

11、5)社区 卫生服务提供连续性服务,从出生到临终全程提供服务;(6)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可 及性服务。2.联系:(1)分工协作、各司其职;(2)互补、互助与互利关系;(3) 双向转诊。职业性损害的条件:1接触机会2接触时间 3接触方式4接触强度 职业病特点:1 病因明确,即为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这些致病因素或作用 条件后,即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 2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且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 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剂量) -反应(效应)关系 3 在接触同样 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4 如 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5 大多数职业病目

12、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越 晚,疗效越差。职业病诊断因素:1 病人的职业史(先决条件)2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 情况 3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职业性损害预防措施:原则:三级预防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 职业性损害三级预防:1 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职业性 有害因素的接触和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是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工作中最有效的 措施。2 当第一级预防措施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害劳动者健 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任务是早期检测,及时处理,防止职业性 损害进一步发展。3 当一二级预防未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好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

13、 者健康的影响,有些劳动者已发展为职业病或工伤患者,此时应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和处理,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有效治疗、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等。 急性放射病:骨髓型、胃肠型、脑型 影响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因素: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2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3持续 作用时间(毒物的蓄积取决于摄入量、生物半减期、作用时间)4 机体对污染物的 感受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状况、遗传缺陷性疾病)5 多种污染物的联 合作用(相加,曾毒、拮抗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突发

14、事件特征:1 发生的突然性 2 分布的复杂性 3 危害的社会性 4 处理的复杂性 5 行为的违规性 6 影响的长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1.突发性 2.普遍性 3.非常规性。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 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 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危害: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造成心理伤害 3.造成 严重经济损失 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 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特点:1有共同食物史2发病潜伏期短3无人与人之间直

15、接传染 4中毒 表现和治疗方法相似。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季节性明显,以510月较多;常见 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引起细菌性 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 物质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毒物后在某些组织和器官内逐渐积累从而量比较高的 现象。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该 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 功能蓄积。合理膳食1.概念合理膳食也成为平衡膳食,

16、是指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 上满足不同生理条件、不同劳动条件下用膳者的要求,并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 比例适宜的膳食。2.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1)选择食物要多样,合理配餐;(2) 满足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及合理比例;(3)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损 失;(4)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进食环境;(5)食物应感官性状好,多样化,并 能满足饱腹感;(6)食物应对人体无害。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合理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反面为满足机体对 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推荐摄入量(RNI):是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的群体中97%98% 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成年人 轻体力劳动男性 d (2400kcal/d),女性 d (2100kcal/d)。适宜摄入量(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