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6035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分析多重复句的方法 多重复句是一种内部结构严密而又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它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语言材料,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多重复句分句多,层次关系复杂,这就给多重复句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条多重复句如何分析,分析得是否正确是有一些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仍有参考价值,本文介绍几种。 (一)两分法 第一重关系是全句要叙述说明的中心意思,揭示全句的主要矛盾。因此,第一层的划分,须将全句分做相对完整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切割时,要密切注视将全句整分为二(有两个以上第一层是并列、选择关系的除外),或

2、切分后有剩余,就要考虑第一重关系的分析是否恰当。 虽然如此,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 转折 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 因果 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 递进 之间转折关系,之间因果关系,之间递进关系。那么,哪个是统辖全句的主要关系呢?倘在之间划分第一层,全句看做因果两部分,则是赘余的游离的;倘在之间划分第一层,把全句看成递进关系的两部分,两句是赘余的,包括不进去。所以必须在与之间划第-层,全句是一个转析关系的复句。这种分析或检验的方法,不只适用于第一层次,也适用于其它各层次。但是这种检验方法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

3、两部分各自或其中之一在结构上不具有相对完整性,固然说明切分有问题,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划出来的两部分在结构上各自具有完整性就证明切分是正确的。 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必要的,没有知识分子|“四化” 因果 假设 就不能实现。 对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在分句之间或分句之间,划出的两部分在结构上都是相对完整的。但第一种划分是不正确的。对这类例子,这种检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 (二)换位法 所谓换位法,就是看分出来的两部分能不能交换位置,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变,句子通顺,只不过分句次序由顺装变成了倒装,或反之,说明划分是正确的。如果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变了,或句子别扭,说明切分是不正确的,换位时可按原

4、意加减个别词语。 (3)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尽管群众 假设 转折 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 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似有两处可划:一是划在分句之间,二是划在分句之间。两种方法切分出来的两部分结构上都是完整的,到底哪一种正确,我们可以用换位法来检验,按第一种划分换位,其结果是:领导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正确,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 按第二种切分换位,其结果是: 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但是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 显然按第二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比按第一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通顺,说明第二种划分正确。 这种检验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一般说来,只有转折、

5、目的、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的分句才有顺装”与倒装的问题,因此换位法也只适于这类多重复句,而不适用于并列、承接、选择、递进等多重复句。 (三)压缩法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我们检验多重复句划分是否正确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压缩法,即将1 多重复句压缩成一般复句,这时看看前后两个分句是否能构成原来划分的语法关系。如果能,就说明划分正确;不能,就说明划分不正确。 (4)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 假设 条件 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并列 这句我们可以首先将第三重关系的两个分句压缩掉一个,使这句变成二重关系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

6、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 假设 条件 众所不需要的。 然后再将第二重条件关系的偏句压缩掉,使这句变成一般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这种人群众是不需要的。 假设 这个一般复句不但能成立,而且概括了原三重复句的主要意思,说明原句的分析是正确的。压缩法的原则是必须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否则尽管压缩成的一般复句能成立,也是不正确的。(四)代入法 多重复句一般分句较多,错综交叉,纠缠在一起。为了避开细节删除枝叶,尽快突进到复句的主干部分,找清第一层关系,或检验第一层关系是否正确,可以采用化简代入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基本保留原来句子的意思和重要的关联词语,去掉枝叶。必要时用代词代入,简

7、化复句关系,便于总体驾驭。 (5)他也曾为体面的夫,体面的父,他的邻人来访问他,|到他 并列 并列这里来午餐,|学习些聪明的节省和持家的方法。 并列 在保留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化简代入:他如何,邻人如何。“他如何”止于父,邻人如何止于句末。经过简化,使关系明朗化,眉目较清晰,全句是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层在之间。 (五)关联法 所谓关联法,就是抓住关联词语,划分关联词语的管辖范围,尤其要抓住能够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以之作为划分检验第一层次的标志。所谓统领全句,就是这套(或这个)关联词语能将整个句子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具体地说,一个多重复句首尾两句有一对关联词语互相呼应,或后一个关联词语不在句末,

8、但可以管到句末,那么第一层就划在带后一个关联词语的句子前。例如: (6)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处在多么神圣的地位,哥白尼还是从实事求是出发,证明地球和其它行星一样都按照同一规律运行,为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 (7)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指正。 (8)我们要提倡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但是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 例(6)的不管还是,例(7)的因为所以”,例的“但是”是“但是”省略,都将句子一分为二,因而也是统领全句的。这样,我们就从关联词语所在的分句之间划分出第一层次,只要第一层次划分是正确的,仍然可用此法划分第二层、第三层。

9、如果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前一个不在句首,那么它们中间不是第一层次切分处。例如: 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 条件 假设 不能飞到高空。 如果与就呼应,如果不在句首,这就说明它们只在多重复句的部分中起关联作用,因此第一层不应划在它们的中间,即分句前,这样只有划在分句前。 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强调提高,| 强调到了不 转折 并列 适当的程度,|那就错了。 假设 2 但是后可添加如果与就呼应, 因如果不在句首, 所以第一层不应划在如果与就之间,即不能划在分句末分句前,这样就只能划在分句前。 具有某种关系的两个分句,如果包含在另一对关联词语中或可以受其中一个关联词语的管辖

10、,那么这两个分句的层次低于这对关联词语所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例如: 倘说,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 那么无产者 因果 假设 就因为是无产阶级,|所以要做无产阶级。 因果 句中倘说与那么呼应,因此分句处在“倘说那么 之间 (或者说受倘说的管辖),分句受那么的管辖,所以与分句和与分句的层次比倘说那么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低,因此第一层不在句后或分句前划,而只能划在分句前。 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个伟大的文学 因果 并列 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急先锋, |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并列 递进 句中可在我们后添加上之所以与后边两个因为相呼应。分句处在不仅而且当中,分句在

11、而且的管辖范围内,所以,分句与分句和分句的层次比不仅而且所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低,又因为“不仅”不在句首,所以第一层只能划在分句前,第二层划在分句前。 互相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都多次重复使用,那么使用同一关联词语的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其层次低于这对关联词语表示的意义关系的层次。例如: (13)我国所以有力量,|所以坚强巩固,还因为它得到全世界 并列 因果 工人和农民深刻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 句中的两个“所以”都与“因为”呼应,表示因果关系,“所以”重复使用,因此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比因果关系低一层次,这样,第一层只有划分在分句前。 如果前一组关联词语与后一组关联词语相同,则第一

12、层一定 在两组关联词语中间,一定是并列关系,第一层的两侧均出现第二层。 (14)我们不但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远期的需要; 递进 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化科学并列 递进 技术的发展趋势。 两组不仅而且”同时使用,因此分句间是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一层前后,分句间和分句间各有一个第二层,是递进关系。 如果中间的一个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前一个关联词语与前面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后一个关联词语与后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那么在这分句前,往往是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例如: (15)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 假设 |也是群众所不需要

13、的。 条件 第二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那么不管,那么跟前一分句的如果呼应,不管跟后一分句的也”呼应,因此,分句间应该是第一层,分句间是第二层。 (六)标点法 所谓标点法,就是要抓住能够体现分句包含关系的标点符号,分句间经常使用冒号(:)、分句(;)、逗号(,)。它们停顿时间的长短依次是冒号分号逗号,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说来也恰好体现了分句的大小包含关系,如果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了这三种或其中两种标点符号,原则上应将第一层划在停顿时间较长的标点符号处。 (16)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的。 并列 解说 3 (17)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14、 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 并列 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并列并列 例(16)句中同时出现了冒号、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冒号处。例(17)同时出现了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分号处。这种方法确定第一层虽然简便,但这不处处可行,比如有些句子间使用了一种标点符号,或者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但却不能体现分句的包含关系,这时,就不好凭借标点符号来确定第一层次了。 (七)关系法 所谓关系法,就是扣紧意义关系,搞清分句间疏密度,从而确定第一重关系。这里所谓疏密度是指分句关系的远近,很显然,这是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分析多重复句,看分几个大的意思,其间又各包括几个小的意思。一般说来,分句间关系疏的是第一层。 (18)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转折 解说 | 也没有洗。 并列 (19)他站住,脸上现出欢喜与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 并列 并列 |却没有作声。 并列 例(18)三个分句相比,之间关系近,是说衣服脏破的样子,之间更近一层,是说似乎像什么样子,与之间关系最远,是说虽是长衫,但是很脏,很破。全句应看作转折关系句,与间划第一层。例(19)四个分句也并非等距离拉开的,关系最密:都是写嘴唇;与关系较密,写脸上的表情;与之间关系最疏:一写动作,一写脸上表情;所以应当在与之间划第一层,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 (八)主语法 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