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05812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学期30课诗五首课后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诗五首课后练习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珍羞(xi)金樽(zn)宗悫(k)B投著(zh)塘坳(o)大庇(b)C突兀(w)瀚海(hn)挂罥(jun)D风掣(ch)狐裘(qi)岑参(c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1)山气日夕佳,_。(2)_,吟鞭东指即天涯。(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2、_。(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

3、极处世。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

4、颈联、尾联。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8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二、诗词欣赏。(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 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B心远地自偏(偏僻) 采菊东篱下(篱笆)C山气日夕佳(傍晚) 飞鸟相与还(结伴)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 欲辨已忘言(辨别)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

5、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3陶渊明是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的心情。(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6、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_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_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_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_能力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1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

7、六月间。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2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问题。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面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B这首诗诗人以独白形式

8、,极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意营造的氛围。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凉凉之感。(2)下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虽然回环婉转,但也纯乎天籁,诗人的情感自然流露。B诗中既歌且舞,表明作者渐入醉乡,把冷清的场面写热闹起来,反映作者情绪变化。C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终作为“有情”之物描写。D诗的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表现自己凄凉之感。(3)古代诗词中描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来。_(4)试评析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方法提示:从诗句的内容、意

9、境及在诗中作用评价_创新题语言的创新与应用。1用现实中的实例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含义。_2名言警句积累。(1)采菊东篱下,_。(2)一言既出,_。(3)少壮不努力,_。(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5)言者无罪,_。(6)淡泊以明志,_。3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3)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_,作者是_。_,作者是_。_,作者是_。参考答案基础题一、1C 2D 3(1)(2)略 (3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A 5C6C 7B 8(1)这是新奇的联想,既表现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作者为读者展现了动人景象: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二、(一)1D(“

11、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2B 3东晋 安贫乐道 悠然自得(二)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诗歌最后一节。能力题1C 2(1)A (2)C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略。创新题1略 2(1)悠然见南山 (2)驷马难追 (3)老大徒伤悲 (4)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闻者足戒 (6)宁静以致远 3(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我欲乘风归去(苏轼)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