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课时也焕发熠彩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05771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第一课时也焕发熠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第一课时也焕发熠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第一课时也焕发熠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第一课时也焕发熠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第一课时也焕发熠彩 长期以来大家在探索课堂阅读教学改革中,都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对第二课时教学的探讨中,其实初读也是阅读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初读对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初读也完成了语文听、说、读、写中的很大一部分任务。 首先,初读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课文常识,字、词、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来自于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生字绝大部分直接在初读课文中获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是课标对识字的评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元老李秉德教授曾先后两次疾呼“以识字为重点不可轻易丢掉”。这些任务的完成就完全依赖第一课时。另外,第一课时也是

2、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平台。学生解决不理解的新词也都是初读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老师讲解解决。只有理解词语,才能使之内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证。此基础上学习其它内容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其次,初读是联系精读的纽带。 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求都含“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是第一课时的任务。只有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精读才能达到“有感情”,失去了第一课时的支撑,第二课时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成了无本之木。而且只有在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精读时才能继续感悟课文思想感情。

3、另外,初读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机,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经过反复训练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一种习惯。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便于学生了解课文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物的事迹及表现出的思想品质,也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感悟课文打下了基础。而上述习惯的养成主要依赖第一课时的鼓励培养。除此之外,写字习惯的培养更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之一,写字习惯主要是对写字姿势而言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字的环节很重要,每次指导学生写字,教师都要重复写字坐姿及握笔姿势,还有运笔方法等。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只有第一课时才能给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给老师提供反复

4、强调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第一课时的优势,提高第一课时的效率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搜集资料是初读课文的必修课。 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不仅开阔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搜集资料还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因为理解课文必须先了解课的背景。课前收集资料就是了解课文背景最好的方法。 搜集资料还可以收到触类旁通,巩固记忆的功效,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前,生通过查阅资料不光了解到了李白有“诗仙”的称号,还了解了“诗圣”就是杜甫,“诗鬼”就是王勃。这样 一来,生自然就记住了三位诗人。 二、发挥课文题目的作用 文章题目是作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全文

5、内容,下面的千言万语往往从上面的课题就可见端倪。因此,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 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对于很多课文来说,抓住了文题也主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内容。另外,还可以利用文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安排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多而杂,巧妙地穿插教学环节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通常都让学生分四步读课文,其它的环节都巧妙地穿插在四步读书中。 第一步读课文是要求学生: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在读书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这一要求的后者,我和学生们逐渐地把它精简为八个字“友情提醒,助人为乐”,就是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有的字音或词

6、语容易读错,可以挑出来提醒大家。还可以把不好读的句子标出来,带领大家读几遍。“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拥有这么多人的学习团体中,通过学生们的挑挑拣拣,第一遍读课文时遇到的障碍几乎被排除干净。有些地方即使自己不知道已读错,但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醒,也会恍然大悟,纠正过来。而且,我们把提醒别人的这种行为定义为“助人为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格外细心和用心,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 在读完第一遍课文后,我会把字、词教学穿插进去,要求学生读课后生字、词语,看看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在读生字的时候,我还让学生尽量给生字组词,多多益善,看谁组的词多。我们

7、也把这一环节总结为“集思广益,各显神通”。用这样的宗旨要求学生既可以让他们在语境中识字,又可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在生熟读生字的基础上,我又让他们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有没有自己写起来最拿手的,找出来指导大家写,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练字的热情和写字的水平。有的学生在指导大家写字的时候,连写字习惯也一并指导了。魏书生曾说过“学生能干的事情老师不要干”。既然学生能胜任老师的工作,我们干吗还要越俎代疱呢?就连理解词语,我也是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自己学习的。这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吗? 第二步读课文是和第三步结合在一起的。第二步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扫清字、词、句障碍的基础上,第二遍朗读,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正确、流利。第三步读书是对第二步读书的检验。请一名同学在各自的小组中把课文读一遍,别的同学先不提意见,给读书的同学自我批评的机会。因为只有学会自己批评自己,才能自己提高自己。在此基础上别的同学再提出批评,意见就很少了。第四步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读完后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让学生谈感受其实就是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谈话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话语中的精髓,还要能恰当引导学生延伸话外意思。 通过四步读书,就可以把第一课时琐碎的学习任务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基本训练得到落实,真正体现了本色语文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