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57181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一、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火药爆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

2、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

3、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故A说法错误;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不干净可以用试管刷,故B说法正确;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为了节约药品,故C说法正确;D、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滴加B液体加

4、热C固体粉末取用D液体倾倒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应悬空放置在试管的正上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液体会更容易喷出伤人;粉末状的固体药品取用时,要注意“一送、二竖、三弹”;从细口瓶取液体药品,注意事项一般有以下几点:瓶塞应该倒放标签要对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中试管口试管要倾斜试管中的药品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解答:解:A、滴管应悬空放置在试管的正上方,故选项错误;B、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液体会更容易喷出伤人,故选项错误;C、粉末状的

5、固体药品取用时,要注意“一送、二竖、三弹”,故选项正确;D、瓶塞应该倒放、试管要倾斜,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既有药品的取用,又有物质的加热特别考查了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要仔细分析,认真处理,这也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4(2分)用教材上的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A查看实验装置的气密性B将红磷改成木炭或硫磺重新实验C查看实验中红磷的用量是否不足D红磷虽然足量,但不能确定氧气是否有剩余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

6、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装置一定是要密闭的,否则无法验证氧气的准确含量;B、将红磷改为木炭或硫磺后,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或二氧化硫气体,水不能进入集气瓶;C、红磷的量不足时氧气不能完全消耗,测量的氧气量会小;D、红磷足量,但是要反应充分,否则测量的氧气量会小解答:解: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时,外界的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使氧气测量变小;B、由于木炭或硫磺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或二氧化硫气体,所以反应后水的吸入量会很小;C、红磷的量不足空气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D、反应不充分时,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故选B点评:此题是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涉及到实验操作应注

7、意的事项,主要有:装置气密性要好;可燃物燃烧后不能是气体;可燃物要过量;容器冷却后才能使水进入容器5(2分)一位同学在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操作,有错误的是()A将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部向上倾斜B将药品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分加热D气体收集完,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进行分析解答;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增大受热面积,进行分析解答;C、

8、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进行分析解答;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 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增大受热面积,故B正确;C、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C正确;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

9、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重在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保证实验顺利完成6(2分)暂时存放一集气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B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D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气体正放还是倒放,需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决定解答:解: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瓶口应朝上正放盖好玻璃片故选C点评:了解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和存储方法:需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决定7(2分)(2020天水)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

10、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没有白烟生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没有火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是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解答: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是固体,没有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而不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易燃烧故选C点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一定要用词准确,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要分析清楚,象“光”和“火

11、焰”、“烟”和“雾”等8(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4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C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分析解答解答: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为78%、21%、0.94%、0.03%、0.03%A、在空气中氧气、氮气分别占到总体积的21%、78%,因此它们的体积比近似为1:4,故正确;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错误;C、空气中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12、0.94%,不是最少,故错误;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故正确故选AD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2020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从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考虑,同种分子或原子的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或原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有间

13、隔,都在不断运动解答: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分子的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此说法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故此选项说法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此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点评:能利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10(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考点:空气的成

14、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C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11(2分)(2020镇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