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05665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点击1308次2007-12-10 20:37:35 学校名称:成都市培华小学 教师姓名:祝 琴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七册第七组第25课课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5 爬山虎的脚教学要求: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2 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3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教学准备:动画课件,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然后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

2、嫩茎“拉”一把,使它贴在墙上。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教具准备:词语卡片、爬山虎图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 看板书,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你知道爬山虎是什么吗?2、 对,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再读课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看板书,学生字 曲 虎 逐 茎隙 拂 漾 柄 瞧1、读生字,说说哪些生字容易读错?你来提醒同学们注意。(虎的声母是h、拂的声母是f;逐,zh是翘舌音。)2、哪些字的部首不易确

3、定?你在哪儿查到这些字的?(曲,独体字,在难检字表才能查到;虎,查虎字头)3、哪些生字容易写错?(虎,第三笔容易将“横钩”写成“横”;隙,右边日字上下各一个小字)4、以上汉字你发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上面三行汉字结构各不相同,下面一行是左右结构排列的)5、连字成词,读词语卡片。二、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自己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在讲什么。3、你喜欢哪个自然段?选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个自然段在讲什么。(例如:喜欢第1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孩子想这段的意思。这样逐段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划分段落1、读课题,想想从题目里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4、是什么?(对,这篇文章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在写爬山虎的脚?(3-5自然段)3、小结:这部分内容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前面两段又介绍了什么内容?4、读第1、2自然段,思考、同桌讨论。5、划分段落。重点段(3、4、5自然段)之外,第1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生长地点,第2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这两部分独立成段,因此本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爬山虎的生长地点。第二段:(第2自然段)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段:(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分段的?(复习分段的方法)从题目入手

5、,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再看文章的前两段与重点段的关系,是否独立成段。四、学习课文第一、二段1、齐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生长地方是在墙上)2、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3、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4、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读第3句。说说叶子的均匀和整齐各表现在什么地方?5、先引读第4句:“更美的是,当一阵风拂过的时候(读)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波纹,指什么?此地漾起波纹又是怎样的情景? 边读边想象:一墙的爬山虎的叶子,一起一伏,像水面上的波纹一样,真是好看得很。6、欣赏图片,齐读第二段,归纳段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抓

6、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3、背诵第3、4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已经学习了课文,并理清了课文的脉胳。谁来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这样说课文的内容)2、还学习了抓住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说说这一课是用什么方法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重点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爬山虎的脚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要求:1、画 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2、想 从这些语句中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3、议 与同桌交流你读懂的内容和不

7、懂的问题。(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1、哪些同学喜欢第3然段,请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哪些句子写了爬山虎的脚?第3-5句2、从这些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对,这是脚长的位置。 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对,这是脚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相机板书黑体字)3、读这三句话,边读边想,你能在黑板上把爬山虎的脚画下来吗?4、对画进行评价。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爬山虎那细小的脚?(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5、再读课文第3段。(二)学习课文第4段1、了解了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你还想了解什么呢?2、读第4自然段,爬山虎

8、是怎样向上爬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示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3、对这个句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4、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再读第4自然段,想哪些句子具体描写爬山虎“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找出具体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用做上标记。 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5、汇报学习结果 这一段第1、2句具体描写了爬山虎这样往上爬的。 具体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有:触、巴、拉、贴 理解“触、巴”的不同含义触,是什么意思?(挨着)出示“巴”的两种解释 粘贴 盼望,期望你选哪一种解释呢? “触”和“巴”能否交换位置? 看板演:哪只脚是刚触着墙的?哪只脚是巴在墙上的?板书:触、巴依据:这一段的第

9、一句。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巴,粘得更牢了。 从触到巴,细丝有一个变化是什么? 还可以从哪儿体会到细丝有力?板书:拉 细丝是怎样拉嫩茎的?读第二句。拉的结果怎样呢?板书:紧贴6、小结:难怪爬山虎能够稳稳地牢固地爬满墙,原来爬山虎有千万只这么细小的脚拉着爬山虎向上爬。还想看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吗?课件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师朗读第1、2、3句。7、看到这样的脚,让作者想到了什么?读第4句。 为什么会想成龙的爪子?(是因为作者体会到了爬山虎脚的坚强有力)8、再读体会脚的坚强有力。(三)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触着墙的脚与没有触着墙的脚有什么不同?2、从“相当牢固”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能从哪个词体会到脚很有力量?(休想)3、将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老师。四、总结1、围绕着爬山虎的脚,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写爬山虎的脚时,作者先写了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最后写怎样爬)2、再次朗读第三段,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3、我们知道爬山虎最引人注意的是它那绿绿的叶子,而作者却能够将那毫不起眼的脚描写地那么细致。由此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会观察,学会仔细观察等)4、指导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拉 紧贴 位置 形状 颜色 巴 巴爬山虎的脚 爬 一脚一脚 触 触 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