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05515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1. 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2. 获得了 客体的永恒性 (9 12 个月 ),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举例说明:和儿童做游戏时,把玩具藏到遮蔽物的后面,儿童看不见了,但知道到遮蔽物后面寻找。( 二 )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1. 万物有灵论 (泛灵论 ),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举例说明:3 岁的小孩子会在自己

2、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2.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举例说明:4 岁的小孩子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洋娃娃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3.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举例说明:告诉这个阶段的孩子小红是他的姐姐,他能够明白,但如果告诉他:“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 ”这时候他就答不出,思维不能转换。4. 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举例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长发的就是女生,短发的就是男生,穿裙子的就一定是女生。5. 没有守恒概念。举例说明: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糖果,前

3、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多,小于7 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 三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1.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举例说明: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2.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举例说明:他无法理解抽象的“2 , 13 ,只能认识放在眼前的一个苹果,”2 个娃娃,3 块饼干,儿童可能无法直接回答2+3=?但是如果允许他数手指时,他却知道先伸出两个指

4、头,再伸出三个指头,一共伸出了五个指头。3.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的遵守,不敢改变。举例说明:老师告诉他们上课不要乱动,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坐的规规矩矩,一动不动,他们并不知道,只要不开小差,不影响学习,也可以换轻松地姿势去坐。4. 思维具有可逆性。举例说明:问这个阶段的孩子:“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 ”这时候他就能回答出小红是他的姐姐。( 四 )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点:1.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举例说明:实验出示6 堆 10 个一组的木片,每一堆的颜色不同,要求被试找出颜色没有重复的任何一对,并穷尽全部可能的组合。指示被试设计一个完整的组

5、合系统。完整地组成 15 对。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题。此实验是研究儿童的推理水平。2. 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举例说明:他们能够理解“= ”在数学中是等价的符号,“紫禁城”政治上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符号,“布尔什维克”是共产主义者的符号。3.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举例说明: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儿童会考虑把东西拿走,这是可逆思维。而高一级的补偿性可逆思维是考虑改变另一边的力臂来维持平衡,不是简单地拿走东西,即从另外的方面入手。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

6、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 4 12 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0-5 岁)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此时,儿童道德认知不守恒,也不懂规则对社会行为的约束性。他律道德阶段(5-10岁)他律 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其特点:(1) 、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2) 、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3) 、视惩罚为天意,认为惩罚是客

7、观世界维持道德秩序的手段,赞同严厉惩罚。(4) 、单方面遵从权威,有一种遵从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自律道德阶段( 10 岁以后)自律 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 、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2) 、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3) 、逐渐运用公正的标准 互惠考虑人际关系。既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他人利益。这被认为是自律道德的核心。(4) 、主张温和而恰当的惩罚,与特定行为相配合,要符合逻辑,对错误有补偿作

8、用。4图式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个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于其具有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认知图式。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初生儿仅具有几个简单的遗传图式,如吮吸,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吮吸、反射。学习能产生迁移,是因为在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去。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

9、的基础和条件。2同化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2顺应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样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

10、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2平衡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平衡从三方面调节着个体的认知过程:一是调节同化与顺应两种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平衡;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三是在个体知识的分化与整合中保持平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