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05274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巢湖铁道水泥厂预分解窑系统几项改造及效果一、 前言巢湖铁道水泥厂是由铁道部投资兴建,原准备建设一条湿 法华兴窑,规模为年产25万吨的水泥生产线。随后进行了将建设 中的湿法华兴窑改为新型干法窑,即“湿改干”。湿改干后,窑 的规格为3.5X54M,配五级旋风预热器及分解炉,设计生产能 力为日产熟料1500吨。窑系统主要设备见表一。工程于1993年 建成并进入调试、试生产期。自此以后,窑系统出现了一系列工 艺、设备问题,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开、停窑频繁,运转率低, 迟迟不能达产达标,工厂生产经营十分被动。为摆脱困境,1998 年12月,工厂决定委托天津水泥设计院对窑系统进行全面诊断, 并由天津院对与工

2、厂充分协商,提出改造方案或改进措施。我厂于 1999年4月初开始,组织全厂职工,大干50天,将技改项目实 施完毕。表一 主机设备表项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台数技术性能生产能力预分解 系统NHE型预热器 及ILC型1C1 1-6 4.8MC2 1-6 4.8MC3 1-6 5.2MC4 1-6 5.2MC5 1-6 5.2M1500T/D分解炉喷腾式分解炉1e6.3x 15M1500T/D回转窑e 3.5 x 54M1斜度4%转速 1.05-3.15RPM1500T/D篦冷机FULLER篦冷机1篦板冲程130MM冲程次数6-12次/分 有效面积46.8M22000T/D二、改造前系统存在的问题2.

3、1结长厚窑皮,结后圈严重。结长厚窑皮、结后圈、结“大蛋” 是我厂窑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大顽症,严重影响窑的安全稳定运 行。一般投料后4至5天,甚至2天窑内就形成长厚窑皮或后圈, 致使熟料质量下降,窑尾漏料,烧坏窑尾密封,最终被迫停窑。2.2窑尾上升烟道结皮严重。我厂窑尾上升烟道较长,经常结皮 且较厚,影响窑内通风,进而影响窑的产量及熟料质量。2.3 一级筒出口温度高。通常达370C以上,气体粉尘浓度大,达 200G/NM3 以上。2.4窑、炉喂煤比例失调。窑头与分解炉的喂煤比例常常是3: 7, 分解炉、五级筒出口气体温度倒挂,即出现五级筒出口温度却比 分解炉出口温度高出许多的现象。2.5篦冷机冷

4、却效果不好、运转率低。篦冷机冷却效果不好,致 使二、三次风温偏低,不利于窑系统的工况稳定;熟料冷却效果 差,出篦冷机熟料温度有时高达150C以上;自身故障频繁。2.6生料入窑成份波动大。增加了结大块、结圈的可能性,影响 了窑的运行。2.7喂煤不稳定。波动幅度大且波动频繁,而且经常出现断煤现 象,影响了窑的热工制度稳定。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窑年运转率低,产量上不去。表二列 出了 1993年以来产量完成情况。表二 1994年至1998年系统运行状况统计表(改造前)项目年度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年产熟料(万吨)917.620.224.824.225.9台时产量(吨)48.74

5、5.949.656.556.858.1窑综合运转率(%)25.936.635.446.745.970.46三、技改的实施及效果针对前所提出的存在问题,提出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方案 或改进措施。3.1篦冷机改造及使用情况我厂篦冷机是Fuller式篦冷机。由于一开始执行薄料床操作 制度,炽热的熟料容易直接与篦板接触,造成篦板、传动糅翘曲 变形,篦板之间缝隙过大或上下篦板咬紧,缝隙增大引起漏料增 多,漏料堆积在风室里,以至造成框架框架糅受热变形,风室之 间隔板变形开缝,框架糅与隔板之间的软连密封也被烧坏;相互 咬紧的篦板致使电机电流增大。最终,篦冷机整机性能大大降低, 后来欲进行厚料层操作已很困难,

6、篦床驱动电机电流大幅上升, 只得维持薄料层运行。如此结果是:相邻风室之间窜风严重;冷 却风大部分从料层中短路,二、三风温偏低,堆“雪人”、“红 河”现象司空见惯,篦板经常烧坏或脱落,篦板梁、框架梁变形 加剧。1998年,天津水泥设计院开发的第三代篦冷机的性能有重 大突破,用在几个兄弟厂家已获得成功。工厂决定引用第三代篦 冷机技术进行改造。具体改造内容:将一段篦床的篦板、篦板梁 全部拆除,更换新的框架梁、新篦板梁及新篦板,且前端6排篦 板改为充气固定篦板(加设两台高压风机供风强行冷却);在篦 冷机一段端墙上安装五台空气炮及以防范“雪人”;在一、二段 顶篷交接处安装一台用于监视篦床上熟料厚度和冷却

7、效果的工业 电视监视器;同时对二段篦床也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改造后经使用,篦冷机效果十分明显。冷风与熟料之间热交 换加强,二、三次风温大幅提高,“雪人”、“红河”现象消失, 出篦冷机熟料温度低于100C,篦床漏料几近于零。经过一年多 的运行,从没发生过因篦冷机故障造成的停窑,篦板、篦板梁仍 完好如初,监视电视不但能看到熟料的分布及运动情况,还能看 到熟料结粒情况、熟料温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掉窑皮,二、三次风 温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窑内工况的稳定。改造前后使用情况对 比见表三。表三篦冷机改造前后有关情况对比时间造成停窑 次数影响窑运行 时间出篦冷机熟 料平均温度三次风温改前199811378H126C

8、600-700C改后99.500H71C800-900C3.2采取针对措施,提高喂煤的稳定性我厂窑头、分解炉喂煤皆采用申克秤系统,这两套系统在 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断煤、喂煤量常常大幅波动现象。经分析 认为,是由于计量仓锥部常棚料等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产生。工厂 本想借此次篦冷机大改选机会,对喂煤系统出进行一次大的改造, 彻底解决问题,但考虑到资金有限,决定把大的改造放在将来进 行。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也就是在计量仓的 锥部增设环形空气喷吹装置,在中控室增设手自动清吹开关,随 时手动或定时自动喷吹,克服计量仓棚料现象。从使用效果来看, 喂煤波动现象虽未完全克服,但与原来比较,已有较

9、大地改善, 对稳定窑的操作非常有利。3.3加强和改进措施,提高生料质量充分利用荧光分析速度快,能做全分析的特点,每小时对 出磨生料做一次全分析,根据全分结果来调整各原料之间的配比。立磨主电机电流,在立磨产量、抽风量等相对稳定的情况 下,与石灰石含量有较稳定的因变关系,即石灰石量变动时,电 流值也跟着改变。根据这一特点,随时小幅度修改已定配比(各 原料仓底下料量之间的比例),以保持立磨电机电流值稳定在一 定范围。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实际上是稳定了各原料之间的真实 配比。加强管理,石灰石按要求比例搭配进厂;石灰石与粘土按 要求预配比一同进预均化堆场;保证配料站各仓,特别是混合料 仓下料通畅,尽可能减

10、少堵塞。通过上述各种措施,出磨生料合格率已大大提高,高合格 率的生料再经生料均化库均化,入窑生料合格率得到保证,合格 率已达到80%-90%,这为窑的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3.4分解炉改造及使用3.4.1分解炉改造的动因及内容原分解炉型式见图1。这种分解炉属斯密斯公司第二代产 品,窑尾废气与三次风在上升烟道混合喷腾入炉,煤粉在分解解 炉锥部对称喷入,炉顶为水平切向出口。C4来的物料在三次风入 口位置的对面且低三次风入口位置的地方进入上升烟道。自1993 年生产以来,分解炉出口与C5出口温度倒挂严重,入窑物料分解 率低,上升烟道常结皮且厚,处理困难,分解炉喂煤比例过大, 窑产量上不去,结圈时常发生

11、且重,由此导致频繁停窑。分析认 为,这种分解炉的结构形式与窑尾废气、三次风、煤粉、物料进 入方式不尽合理,具体说,C4来的物料完全依靠窑尾废气携带入 炉,一旦窑尾废气或C4来料发生扰动,很可能短路入窑,过长的 上升烟道又很可能使混合气体形成“柱流”进入分解炉,造成分 解炉里存在特稀浓度区,气、固混合作用不强,整个分解炉温度 并不均匀,煤粉不能完全燃烧,有后燃烧现象。当然,存在喂煤 量、生料量波动大以及生料成份均匀性差的不利因素,这也会引 起煤粉不完全燃烧。既然分解炉的结构不尽合理,那就必须进行 改造。天津院有关专家结合现场条件来考虑,将分解炉改成了如 图2的型式。具体改造如下:将分解炉圆柱体部

12、分向下延长6.3M,上升烟道由7.1M改 为高度仅为0.8M的缩口(带膨胀节),利用原分解炉锥体作为新 分解炉的锥体,在柱体中部增设上缩口,使物料形成二次喷腾。将原单一喷腾改为喷腾-旋流复合型,三次风由原来在上 升烟道与窑尾废气混合再入分解炉,改为由分解炉锥部割向喷入, 并且三次风管进锥部时向下倾斜15.8,使三次风进炉产生较强 的旋流效应。C4来料由原上升烟道加入,改为由分解炉柱体下部分两 路加入。喷煤嘴由原锥体两侧对称喷入,改为一只由三次风管与 分解炉锥体联接的相关线上的最高处向下倾斜喷入,另一只由三 次风管进炉处的右侧向下倾斜喷入。3.4.2技改后的使用及改进分解炉技改后,在99年6-7

13、月份的调试中,生产较以前有 所好转,但似存在部分工艺问题:长厚窑皮、结圈未能彻底解 决,影响了熟料质量,窑尾轻微漏料现象时有出现。烟室、缩 口处、分解炉锥体部位结皮现象存在。熟料中含有部分疏松.形 状不规则的“灰白色料”,有时出现大量的这种“灰白色料”, 这会使熟料立升重、f-cao达不到要求。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当 有较多的“灰白色料”出现时,缩口、烟室等挂料、结皮现象严 重,清理后,“灰白色料”会有所减少乃到消失,但几个小时以 后又如故,如此反复。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烟室、缩口结皮是引起窑内 结长、厚窑皮、结后圈的关键因素,同时与分解炉锥体部位的结 皮有较大关系。分解炉内旋流效应偏强,且

14、有一只喷煤嘴在三 次风管入口附近富氧区燃烧,易形成局部局部高温,从而造成锥 体部位结皮。“灰白色料”来自窑后圈后面的物料部分结成的 大球,这种大球到烧成带烧不透、烧不散,这种球的中心里灰白 色,有时略带黄色。烟室肩部挂料结皮,可能是由C5来料在斜 坡处的二次飞扬严重,使得烟室粉尘浓度过高易结皮所致。针对 上述分析,我们再次采用了优化措施。扩大斜坡处通风面积, 减少分解炉缩口内径。见图3所示, 将后窑口最高处至斜坡的垂直距离 H值由原来1.2M增大到1.3M,使此 处风速降低,减轻二次飞扬;将分 解炉缩口径消除物料在此处短路入 窑可能性。调整2#分解炉的喷煤 管的位置与喷射方向,防止局部高 温而

15、造成结皮。用好窑头三通管喷煤管。调整好内、外风比例, 确定喷煤管合理的位置,尽可能提高煤粉燃尽度。保证火焰形状 粗短有力。如前面提到的,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生料质量,并 确定率值指标为:KH=0.9 0.02, SM=2.50.1, IM=1.60.1。 提高喂煤的稳定性,减少波动,同时,降低煤粉细度,控制在 8.01%。在保证系统用风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系统总抽风, 以降低窑上升烟道风速。经过对分解炉的优化改造,一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其效果 显著:长厚窑皮及结后圈虽时有存在,但对系统运行已影响不 大;“黄料”基本消除;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日产由原 来的1250吨提高到1600以上;窑炉喂煤比例合适,比例接近 4:6;分解炉锥部结皮基本消除;窑尾上升烟道及分解炉缩口 虽有少量结皮,但已不致影响窑况的大幅波动;分解出口和C5 出口温度倒挂现象已十分罕见。3.5合理加长一级筒内筒将原C1内筒长度由2.3米增加到3.3米后,C1出口温度较 以前正常降低了近30C,基本保持在350C以下,气体的含尘浓 度下降,缓解了增湿塔回灰绞刀的压力,减轻了窑尾电收尘的负 担,提高了收尘效率。3.6加强生产管理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我们对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