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05233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CYOUR某某广告设计有专业制作电子名片、电子应側、冃录本“产品曲画设讣、广告设计、An album of paintings of CGdlLns cevrd. of the professicmal electron that maken electron c nt number: wtwyt-wywy-btgtt-yttyuf: 严:-1 -:. i胡官屯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有关文件 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闻韶镇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2、性评价实施方案。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对学 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 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实施要遵循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 验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展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2、全面性原则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 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

3、、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 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3、公平性原则 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 平、公正、公开,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真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的实效性。4、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 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 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5、可操作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素质种类,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的科 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估过程要简便、直观、易操作

4、,努力实现评价操作与管理的信 息化,实现评价作用和效益的最大化。三、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 会实践、公民素养六个维度,各维度又包括 30 个二级指标。1思想品德:爱党爱国、爱家孝亲、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 务、遵纪守法。2学业水平:知识技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 3身心健康:生活方式、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心理素质。 4艺术素养:审美感受、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 5社会实践:实践意识、团队意识、实践能力、体验经历。6公民素养:环境意识、安全意识、人生规划、传统文化、自律意识。 学生综

5、合素质评价具体内容与主要观测点、相关数据与证明要求见附件 1、附件 2。四、评价结果的表达 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思想品 德”、“公民素养”和“艺术素养”的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呈现;“学 业水平”、“社会实践”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身心健康”的评价结果 以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呈现。在实施评价时,对总评结果为优秀或尚待改进的学 生必须提供充分的实证材料。五、评价表及其使用说明 评价表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见附件 3)、“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学 期用表”(见附件 4)。每学期结束前,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

6、评价表”的内容按以下程 序进行评价: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教师评总评;然后将总评各项指 标呈现在“学期用表”中。使用后,将“评价表”和“学期用表”均放进“成长记录袋”。各项用表使用说明如下:(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的使用1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应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自评主要应用于形成性评价中,其结果供教师参考;学生互评和教师 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2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及时 评价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要引导学 生在掌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自觉对照,不断反

7、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引导 学生通过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客观反映学 生的努力、成就和进步。要引导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和分析,学会交流、合 作与分享,在互评中,清晰了解自身发展的状况,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其在原有的基 础上的发展。3指标项目的评定要求。思想品德、公民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 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可评为优秀;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 题,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可记载为“尚待改进”。被评为“优秀”或“尚待改进”必须提供 充分的实证性材料。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可评为A ;凡基 本符合标准者

8、,可视情况得B或C ;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 ;凡被评为“A”或“D”必须提 供充分的实证性材料。身心健康: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可评为良好;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 一般;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为差,凡被评为“良好”或“差”必须有充足的实证性材料。4综合素质评价中,每一个维度各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中若同一个等级的个数达 到半数及半数以上,则该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以该等级呈现,若两个不同等级的个数 各占半数,则最终以高等级的评价结果为准。例如,某学生的“思想品德”中的“热 爱祖国”、 “理想信念”、“仁爱友善”和“责任义务”的评价结果分别为合格、合格、 合格、优秀,则该学生这一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为合格

9、; “公民素养”中的“环境意 识”、 “安全意识”、“传统文化”、 “人生规划”、 “自律意识”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优 秀、优秀、合格、合格,则该学生这一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为优秀。5如果“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果不一致,应提交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后形 成评定结果。若有特殊情况则应提交学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处理。(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学期用表”的使用学生学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表是对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表现情况的全面、概括的 反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学期用表”与“初中学生模块修习成绩报告单”一起 使用,包括高中学生模块修习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计和总评、获奖情况、考勤 情况、

10、班主任寄语和监护人寄语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统计各项目的方框(口)中应填写一学期各评定项目中二级指 标所对应等级的累计数字。若项目的结果统计中某一等级的个数达 2个及以上,则该 维度的总评以该等级呈现,若两个不同等级的个数各占半数,则最终以高等级的评价 结果为准;要认定为“优秀”、“A”或“良好”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要认定为“尚待改 进”、“D”或“差”应将实证材料报年级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审定。学期获奖以年级、学校或以上级别认定项目为准。考勤情况以考勤记录为准。“班主任寄语” 主要表达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待。“监护人反馈意见”是家长对评价情况的反馈意见或表达对子女发展的期待。(三)学生综合素质

11、毕业评价使用市、县对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 评价要求记录档案材料。六、评价的实施和管理(一)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及班 级评定小组。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培训和监督工作,机构如下:组长:王玉军副组长:付其文赵长青成员:吕英俊、朱成才、闫洪强、付建民、史纯勇、候照宝2、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小组由分管级部校长、级部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 长代表组成,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并监督评定工作。评定委员会人数为 5 人或以上。3、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 的具体评定工作。评定小组

12、的人数为 3 人或以上(二)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对评定者进行专项培训,规范评价过程的操作。教师要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保证评定工作科学、有效和公正地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承担和协调,需要全体教师的积 极参与,共同完成评价任务。(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评价管理。要建立公示制度,向学生及其家长解释并 公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评定结果应及时 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评定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公示。严格管理评价档案,不 得擅自更改评价结果。健全申诉、举报和监控制度。学生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 领导小组

13、或年级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诉或举报。领导小组和年级评定委员会应组织人员 对评定工作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评定工作结束后应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四)、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过程评价、学业成绩和学期评价相结 合,由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期评价 重点关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公民素养六个维 度,其操作程序如下:(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标志性成果(20%) 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着重收集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最满意的、能反映

14、 自己成长进步的标志性成果。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生 数的 30%,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获奖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参加人数的 30%。具 体标准为:校级各类证书加 6 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比赛和评选中取得 的证书,县级每个加 8分,市级以上加 10 分;在非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比赛和评 选中取得的证书折半计分。(2)日常班级评价(30%) 日常评价由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两方面组成,学习习惯由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完 成。学习习惯分课堂评价、作业情况两个部分,课堂评价是教师用来记录学生课堂表 现,下课后教师在评价表上签字,课代表利用课余时间把成绩抄写在小组合作学习

15、课 堂记录表上;作业情况是教师用来评价学生作业情况的,优秀的加分,抄袭或者不完 成作业的扣分。行为养成主要由教育处、学生会组织完成。通过一日常规检查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日常规检查包括两休纪律、两操秩序、礼仪、仪表、课间活动、卫生区清洁等进行 评价日常评价,一周一汇总,一月一统计。学期末,按成绩高低排出名次,以3:5: 2划分为ABC三个等级。(3)学期末组织期末评价(10%)学期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学期结束时,根据 六个维度评价标准,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让学生评出自己各项目等级,写好自评报 告,填好学生自评表。学生自评结果作为学期评价的一部分,按10%比例合成到学

16、期评价成绩中。学生互评即为小组内部评价,小组六位成员根据小组成员的日常表 现,以2:3 : 1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40%比例合成到学期评价成绩中。班主任组织 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教师评价,以3:5 : 2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50%比 例合成到学期评价成绩中。(4)学业成绩评价(40%) 学业成绩评价分期中、期末两次,期中占10%,期末占30%,两次成绩使用等级制, ABCD 所占比例分别为 20%、30%、30%、20%。(5)班级评价小组对成绩进行合成 班级评价小组对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学业成绩、标志性成果四部分进行合成,A=100分,B=90分,C=80分,D=70分,E=60分,按照“总评分数=日常评价x30%+期末 评价x10%+学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