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051313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美丽的西双版纳【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体会本文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拍摄( ) 贿赂( ) 镶嵌( )2 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订正后写在下面。心弛神往 轻描淡写 善男信女 可见一般水中喜戏 积善修行 为防不侧 狼狈撤退 3 阅读全文后思考:文中五个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揭示下文的作用,你认为第五个小标题怎样修改才能与前四个小标题一致?我的意见 【活动方案】活动1:交流字词积累情况,检查预习成果。小组交流积累的字词

2、,小黑板展示。活动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默读或大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文字,并在旁边写出自己欣赏的理由,可以从生物、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考虑小组指名分析,其他人补充)活动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快速阅读“高高的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内容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示例:作者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事物。如写“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实物特征。(2)任选四个片段之一进行赏析,进一步了解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独立

3、思考后写在下面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点评)活动4:做一回小导游:选择文本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150200字)(独立完成小组轮流朗读并互相点评精选优秀习作认真誊写后张贴在教室里)课堂随笔:【反馈练习】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选段,回答问题。妩媚傣寨水五月份,正是收获谷

4、子的季节。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平日在电站当工人。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由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多少钱。下午,他们再一起去帮助他们的朋友波温岁打谷子。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起一座神塔

5、,在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镶嵌着许多小镜子,以求得到神灵的保护。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尘、杂物落入井里。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们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从不到井边玩耍,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村边的小河边成了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耍,连村中寺庙里的小和尚也不例外。人们在河边涮洗着衣服和新摘下来的青菜;每当傍晚时分,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有时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请用简洁的文字命名选文呈现的三个画面。(各不超过5个字)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划线句中的“精心创作”体现

6、在何处。 傣家人爱护水,故而在水井上盖房子或神塔,但又在“泼水节”时大肆泼水,似有浪费之嫌。你如何看待这种矛盾的行为? 假如你是导游,请结合选段内容所展示的傣寨民俗风情,写一段导游词,给前来旅游的外地游客作一番介绍, 100字左右。 一碗馄饨那天,她又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几口,

7、眼泪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的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他吵架了,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我只不过给你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样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子愣住了。女孩匆匆吃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的时候,一下了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再不回来吃,菜就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了的恩情“视而不见”。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7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8文中第7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9第6节为什么能独立成段? _10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九段的理解? _ _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