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49986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管理)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议 “课程和社会进步“对课程知识的运用最根本的目的于于解决重要个人问题和社会问 题。这样的课程和学校生活是引人入胜的。课程需要融入文化,融入 社会,当孩子们知道自己有能力通过学习和活动给这个世界带来改变 的时候,他所能发挥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孩子学不好,于某种程 度上,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课堂缺乏吸引力。怎么开发充满吸引力的课 堂?怎么开发有用的课堂?“课程改革”不是新名词,可是国际教育 界不倦探索。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国际课程研究中心埃利斯教授、日本名古屋大 学教育发展科学研究所松下晴彦教授、日本岛根大学教育学部足立悦 男教授、韩国东新大学崔荣杓

2、教授、意大利慈幼会大学马利兹雅教授 等国际教育名家漂洋过齐聚杭州。全国比较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席专家钟 启泉教授、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裴 娣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马云鹏教授等国内知名专 家先后赴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 市下城区教育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承办的西博 会“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首个项目“课程改革 和社会进步国际会议”于 10 月 26 日举行,全球 200 多位教育专家 为“没有国界”的课程改革贡献智慧。会议上新鲜出炉的国际研讨论文集, 比砖头仍厚,

3、 拿于手里沉甸甸的。这些声音,是教坛最前沿的理念精粹。教育不是为新课程而表演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和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 )新课程改革,我们不能忽视当下摆于我们面前的好多阻力。首先,形式主义的公开教学的套路, 我觉得应当排斥。 教育不是表演, 而是对话,这壹种课程公开教学,不是壹味彰显教师表演式的做课、 论课,搞排行榜的做法,这是无助于有效教学的。仍有,我觉得要排除教师的教学研究中的壹种“短路”现象。动不动就发现壹个所谓的先进经验,然后就马上去推广去宣传,照搬现成经验是有问题的!关键不于于经验本身,而于于从经验中梳理出隐含的理论,变成自己能够融会贯通的东西。单纯的经验积累且不意味着教 师的专

4、业成长。再者,要排除分科主义的现象,学科之间不交流不沟通,教得再深也 是壹口井!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界和实践界,能够酝酿成为壹个充满改革激情的 多元声音交响的世界,壹个脚踏实地地实现悄悄的革命的世界。教育不能让孩子失去自我裴娣娜 (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壹篇高二学生的作文使我感到震撼。 他说:老师教我们写文章要真实,不要为文章而写文章。可是,我们真的能这样做吗?作文的要求,批卷的要求,考试的要求遏制了我们。我们于作文时要顾全批卷老师的见法,壹旦被认为偏题,那么我们就完了。试想又有几位“英雄”愿 意拿高考试剑呢?很难想象,为了迎合批卷的口味,为了迎合高考的口味,不少孩子于 抛弃“真实”!为了

5、追求高分,我们多年来忽视了学生们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学、作 文训练成了机械操练的工具,学生失去了自我,老师又何尝不是呢?语文课的脸已经悄悄地于变: 出现了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的以“启、 读、练、知、结”为特征的“自学辅导教学”;出现了以问题作为教学出 发点,指引学生参和活动进行尝试、探索学习的“诱思探究教学”; 出现了以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为特点“情境教学”。可是不管形式怎么变,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真正的发展,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观念层 面上的实质性超越。美国也于为课堂的实效头痛 埃利斯 (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国际课程研究中心教授 ) 日本人正于制造比

6、我们美国人制造的更好的商品,壹个国家出现的问 题的时候,大家均会指责是说教育没有做好。美国很重视教育,美国当下采用的策略就是设立壹些要素主义的目 标,要素主义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基本能力的课程安排、课程 方式,也就是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另壹方 面,美国又非常强调进步主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比如说: 探索、 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等,政府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学学生学业的成绩。 可是就目前来见, 效果且不明显, 需要教什么,需要检测什么, 这俩者之间出现的关系, 不是很简单就能处理的。探究型学习才能达到真正目的松下晴彦 (日本

7、名古屋大学教育发展科学研究科教授 )我们的学习分为俩种:壹种是获得型学习,壹种是参加型学习。所谓 获得型模式就是设立壹个具体的目标,分阶段进行训练。那么另外壹 种是所谓参加型学习,也是体验型学习。这种参加型模式是学生体验 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是不能完全把握的,这个模式就比较复 杂。获得型学习和参加型学习,每壹种均是有利有弊的,俩者要结合 起来壹起思考比较合适。值得壹提的是,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 们不是通过教科书提高认识, 而是通过环境中学习提高认识。 我认为, 不光是获得型或者是参加型的学习,更重要是通过探究型的学习,才 能达到真正的目的。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学习”单文经 (澳门大学教

8、育学院院长 )新课程改革中, 经常听到老师们把“快乐学习”挂于嘴上。 我于思考, 什么是“快乐”?课堂上让学生们尽情笑壹笑,就是快乐?放学了, 没有作业能够尽情玩耍了就是快乐?这是从“课业负担”走向了另 壹个极端!我理解,“快乐”是壹种历练后的收获。没有什么成功,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但凡成功,肯定要经过壹番艰苦的努力,甚至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挣扎。你于这番历练后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找到了自己 的坐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才能品味真正的“快乐”, 这种“快乐” 得之不易,弥足珍贵。所以要告诉孩子们,勤于写作习题,是很辛苦,但这就是成功之前的 历练。传递眼花缭乱的信息不等于教学 盛群力 (浙江大学

9、教育学院教授 ) 大家肯定均注意到了,多媒体进教室,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丰富了。 可是,把让学生见花眼的材料堆到课堂上,就是成功的课堂改革了 吗?针对这壹现状,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很明确地指 出:这是错将传递信息当教学了!当下很多人均把“信息”俩个字挂 于嘴上,好像我们有了足够的信息,就等于自动学到了什么。人人能 够通过网络获取成千上万条信息,这就等于人人均能读上了高等学府 吗?梅里尔的结论是:因特网当然是交流信息的好地方,可是,信息 决不等于知识;传递信息也不等于教学。教学中组织信息、练习反馈、 提供学习指导等均是十分重要的活动,信息本身且不具备这些要素。壹线的老师要注意到,如果媒体同教学是相配的,那么能够起到促进 教学的作用;反之,就可能是干扰,反而淡化了核心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