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049985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能源解决实施方案2018年(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智慧园区2018年5月21日目录一、概述4二、园区的分类41.科技园区42.工业园区43.专题园区5三、园区现状5四、园区智慧化的需求61.园区管委会诉求62.园区入驻企业诉求6五、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设计71.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72.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73.管理功能智慧化74.服务功能智慧化8六、园区智慧能源设计8七、解决方案91.设计思路92.核心功能体系92.1能源类92.2服务类113.赢利点133.1能源价差133.2金融服务133.3企业能源信息供应133.4节能服务143.5其他增值服务收益点14八、模式推广14九、案例分析151.智慧园区案例152.智慧能源综

2、合服务平台案例153.能源站案例164.其他增值服务案例18十、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潜力分析181.市场潜力分析191.1市场需求预测191.2投资需求预测222.市场竞争主体分析232.1能源公司242.2售电公司242.3技术公司252.4服务公司25十一、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布局261.目标市场定位261.1以新建工业园区作为重点布局261.2将高负荷用电区域作为首选271.3兼顾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281.4重点关注北方清洁供暖市场292.快速进入市场的模式302.1合作与并购为主,兼顾自身业务拓展302.2运用综合思维,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30一、 概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产业园

3、区通过招商引资完成大量产业资源原始积累的同时,为了打破园区之间同质化现象,急需实现由外源性的产业集聚向内生性创新经济引擎的产业业态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管理与服务能级的提升和园区特色品牌打造与模式输出。智慧产业园区解决方案根据产业园区的规模化、跨区域、多业态的管理需求,以提升园区服务能级为中心,为产业园区提供基于信息化支撑基础上的服务与运营发展模式,以一种更高效的方法,盘活覆盖产业园区内的各项服务载体与资源,通过集成跨行业、跨专业、跨部门的与园区产业相关的各类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公共性服务,从而在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招商引资、节约企业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二、 园区的分类产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占比10.4%的国家级高新区有129家,国内生产总值占比13.4%的国家级经开区有218家,国内生产总值占比76.6%的省级开发区有1300+。1. 科技园区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园区。物业类型上包含了写字楼、标准研发区间、无污染生产单元等,配套了商业物业配套食堂、会议中心、餐饮服务、商业住宿等、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持平台等。2. 工业园区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

5、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主要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省级各类工业园区等。3. 专题园区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并进行统一管理。为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创意产业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等。三、 园区现状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1.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

6、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停留在能源孤岛状态,必然存在能源基础初步投入大,资源闲置浪费现状。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2.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数据的安全。3.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能源管理、给排水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7、四、 园区智慧化的需求1. 园区管委会诉求l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依托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园区能源网络,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能源平衡、水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零排放的绿色园区能源供给链条;l 园区企业服务提供园区基本服务、多种企业服务并提供增值服务;l 园区综合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丰富运营手段及优化运营服务;l 园区政务公开 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丰富多种渠道、信息高度透明及数据集中共享的服务;l 园区节能环保加强园区环境监控、设备节能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工作。2. 园区入驻企业诉求l 能源成本的降低 通过智慧园区综合

8、服务平台搭建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给的能源匹配架构,降低入驻企业的能源一次投入成本和能源使用成本,为园区及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l 缺生意由于办公设施一次性投入大,企业销售信息传递过慢,造成园区入驻企业订单不足;l 缺资金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慢,需求园区给予孵化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给予支撑;l 缺人才 企业小,难以吸引到人才,难以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五、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设计1. 平台技术结构智慧化运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整合园区能源站、能源管网、给排水管网、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一卡通、信息发布、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10多个系统到一个统一的

9、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每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保证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运营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积累、习惯性分析报表等,达到本平台技术结构的智慧化。2. 平台自身管理智慧化本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具备强大的服务器端功能,再加上重点开发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分析和分配诸如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优先级、权限模块化等,实现对平台内各个系统管理的智慧化。3. 管理功能智慧化本平台除总控中心具备对所有系统功能进行管理权限外,其他如各个系统分控中心、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会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

10、和汇总查询结果,同时提供智能化分析报表和图表等,实现在平台上进行工作和园区管理的智慧化。4. 服务功能智慧化本平台核心是为园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个性化的办公、租售、缴费、投诉、维修、安保、消防、预定等服务,方便客户找到园区及周边的银行、医院、超市、洗车、修车、保险等服务信息;还能提供为企业办照注册、缴税、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服务流程可追踪、可回溯、可记忆,保证客户再次使用该服务时,达到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智慧化服务。 这样,对于一个现代化园区来说,智慧园区管理及服务平台,就是园区现代化管理的灵魂,平台整合园区所有的原有智能软硬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搭建统一强大的管理网络覆盖和服务器群组组成

11、的平台,对提高管理效率、丰富决策依据、提高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园区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互动、促进园区更通畅的和周边社会、社区联接,展示、塑造、突出高科技园区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六、 园区智慧能源设计依托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纽带,构建多类型能源互联网络,即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传统能源行业,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其中,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汽油等二次能源;网是指涵盖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网、电力网络等能源传输网络;荷和储是指代表各种能源需求和存储设施。实施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实现最大限度

12、消纳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整个能源网络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推动整个能源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智慧能源就是能源生产终端将变得更为多元化、小型化和智能化,交易主体数量更为庞大,竞争更为充分和透明。通过分布式能源和能源信息通信技术的飞跃进步,特别是交易市场平台的搭建,最终形成庞大的能源市场,能源流如信息流一样顺畅自由配置。七、 解决方案1. 设计思路依托园区实体基地,在搭建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同时,植入智慧能源模块,根据企业迫切需求整合各方服务资源,面向园区各个主体园区管理机构、企业、创业者、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以营造特色产业服务环境、提升园区产业运营发展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台前台后

13、融合的一站式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促进资源共享,打造产业集群。2. 核心功能体系2.1 能源类2.1.1 能源供给站:(1) 热力站l 热力站的组成: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源可以是集中供热热源和区域供热热源,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热源站。热网分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热用户是最终的热力使用者。热力站根据热用户的需求类别又分为热水、蒸汽及生活热水用户;l 分布式热力站:分布式能源站是指功率不大、小型模块化、分布在负荷附近的清洁环保热力设施。也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常用的一种能源建设方式,采用就近原则的能源供给方式,高效低成本的充分利用传统能源缴费结构;l 热源的获取:燃煤、

14、燃气锅炉和核能搭建集中热力站;电厂或者其他工业单位的余热回收;空气源、地源、水源、燃气轮机或者光热等清洁能源;(2) 制冷站l 制冷站的分类:空调用制冷系统和冷库用制冷系统。空调用制冷系统由制冷机组、冷冻/冷却水系统、冷却风塔、风机盘管组成。冷库用制冷系统由制冷机组、冷冻/冷却水系统、冷却风塔、风机盘管组成;l 分布式制冷站:分布式能源站是指功率不大、小型模块化、分布在负荷附近的清洁环保热力设施。也是目前分布式能源常用的一种能源建设方式,采用就近原则的能源供给方式,高效低成本的充分利用传统能源缴费结构;l 冷源的获取:制冷机、水冰蓄冷模式的储能系统;空气源、地源、水源、三联供等清洁能源中利用的

15、溴化锂制冷机组;(3) 电力站这里说的电力站是企业或大型公建类的自发自用电力供给站,比如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三联供发电系统;(4) 备用电源供给站传统的备用电源占用大量的投入资金,设备的维护费用也是很大,结合备用电源容量小、应用、折旧的特点,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通过智慧电网整合备用电源的需求,通过建设蓄电池储能设施和独立的三联供燃气发电设施来减少传统备用电源的投入。2.1.2 智慧能源传输网所谓的能源传输网就是在传统的传输网系统内加装多位传感装置,时刻诊断传输网的健康状况;同时增加传输网远程监控装置,为能源输送,能源调度及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撑。(1) 园区给排水网:管线压力、流量、泵站的监控,管网泄露检测等;(2) 园区电力微网:10KV以下园区公共配电网监控,企业内配电网等;(3) 园区热力管网:市政热力引入、换热站及二次管网运行监控;(4) 园区网络信息网:建立网络机房,提供网络安全、输出等。2.2 服务类1.1.1 能源服务类能源服务在能源管理中的比重仅次于能源生产,目前的能源优化多数倾向于能源服务方面的优化。能源服务的种类很多,重点规划以下几种:(1) 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是对企业用能状况进行考察与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