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公式总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48794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公式总结(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学物理上公式定律和定理1 矢量叠加原理:任意一矢量可看成其独立的分量的和。即:=(把式中换成、就分别成了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原理)。2 牛顿定律:= (或=);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条件1 位置矢量:,其在直角坐标系中:;角位置:2 速度:平均速度: 速率:()角速度:角速度与速度的关系:V=3 加速度:或 平均加速度: 角加速度: 在自然坐标系中其中(=),(=r2 )4 力:= (或=) 力矩:(大小:M=rFcos方向:右手螺旋法则)5 动量:,角动量:(大小:L=rmvcos方向:右手螺旋法则)6

2、冲量:(=);功:(气体对外做功:A=PdV) mg(重力) mgh -kx(弹性力) kx2/2F= (万有引力) =Ep (静电力) 7 动能:mV2/28 势能:A保= Ep不同相互作用力势能形式不同且零点选择不同其形式不同,在默认势能零点的情况下:机械能:E=EK+EP9 热量:其中:摩尔热容量C与过程有关,等容热容量Cv与等压热容量Cp之间的关系为:Cp= Cv+R10 压强:11 分子平均平动能:;理想气体内能:1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意义:在V附近单位速度间隔内的分子数所占比率)13 平均速率: 方均根速率:;最可几速率: 14 熵:S=Kln(为热力学几率,即:一种宏观态

3、包含的微观态数)电场强度:=/q0 (对点电荷:)专心-专注-专业毕奥沙伐尔定律:磁场叠加原理:运动电荷的磁场:磁场的高斯定理: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载流直导线:圆电流轴线上任一点:载流螺线管轴线上任一点:安培力:, 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洛仑兹力:磁力的功:,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自感:, ,互感:, 磁场的能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1) (2) (3) (4), , 平面简谐波方程:坡印廷矢量: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的条件: ,()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反射的干涉:劈尖反射的干涉:空气劈尖:, 玻璃劈尖:牛顿环:(明环)(暗环)迈克尔逊干涉仪

4、: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 光栅公式:倾斜入射:缺级公式: 最小分辨角:分辨率:布喇格公式: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动力学: ,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唯恩位移定律:, 普朗克公式: 爱因斯坦方程:红限频率:康普顿散射公式:光子: , 三条基本假设:定态,两条基本公式:粒子的能量:粒子的动量:测不准关系 1516 电势:(对点电荷);电势能:Wa=qUa(A= W)17 电容:C=Q/U ;电容器储能:W=CU2/2;电场能量密度e=0E2/218 磁感应强度:大小,B=Fmax/qv(T);方向,小磁针指向(SN)。定律和定理3 矢量叠加原理:任意一矢量可看成其独立的

5、分量的和。即:=(把式中换成、就分别成了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原理)。4 牛顿定律:= (或=);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5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条件6 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条件7 动能原理:(比较势能定义式:)8 功能原理:A外+A非保内=E机械能守恒:E=0条件A外+A非保内=09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P=nkT(n=N/V,=/N0)10 能量均分原理:在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其大小都为kT/2。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它影响。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

6、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实质:在孤立系统内部发生的过程,总是由热力学概率小的宏观状态向热力学概率大的状态进行。亦即在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过程总是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11 热力学第一定律:E=Q+A10热力学第二定律: 孤立系统:S0(熵增加原理)11 库仑定律: (k=1/40)12 高斯定理:(静电场是有源场)无穷大平板:E=/2013 环路定理: (静电场无旋,因此是保守场) 2 I r P o R 1 I14 毕奥沙伐尔定律: 直长载流导线: 无限长载流导线: 载流圆圈:,圆弧:大学物理(上)复习一、质点力学基础:(一)基本概念:1、参照系,质点 2、矢径:3、位移:4、速度:5、加速

7、度:6、路程,速率 7、轨迹方程:8、运动方程:, 或 , , 9、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牛顿定律:;法向加速度:; 切向加速度:10、角速度: 11、加速度:二、质点力学中的守恒定律:(一)基本概念:1、功: 2、机械能: 3、动能:4、势能: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万有引力势能:5、动量: ; 6、冲量 :7、角动量:; 8、力矩:(二)基本定律和基本公式:1、动能定理: (对质点) (对质点系)2、功能原理表达式:当 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 3、动量定理: (对质点) (对质点系)若体系所受的合外力,此时体系的动量守恒,即:4、碰撞定律: 5、角动量定理: (对质点) (对质点系)

8、当质点或质点系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时,质点或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即:三、转动的刚体:(一)基本概念:1、转动惯量: 2、转动动能: 3、力矩: 4、角动量: (对刚体)5、角冲量: 6、力矩的功: (二)基本定律和基本公式:1、平行轴公式: 正交轴公式:2、转动定律: 3、转动动能定理:4、角动量定理: 5、角动量守恒定律:若刚体受到的合外力矩,则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四、机械振动:(一)简谐振动方程:1、简谐振动动力学特征方程: 2、简谐振动运动学特征方程: 3、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如果物体的运动规律满足上述三个方程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判定该物体的运动为简谐振动。(二)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1、周期,

9、频率和角频率: ,和仅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因此称为固有周期、固有频率和固有角频率。它们之间关系为 (1)对于弹簧振子,有 , (2)对于单摆,有 , 2、振幅和初位相:和除与系统性质()有关外,完全由初始条件确定。(1)振幅: (2)初位相:由,即可求得若物体初速仅知方向而不知数值时,可以采用另一种解析法或旋转矢量法来确定初位相。(三)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和能量:1、简谐振动的速度:注意,速度的位相比位移的位相超前。2、简谐振动的加速度:注意,加速度的位相比速度的位相超前,比位移的位相超前。3、简谐振动的能量: (四)旋转矢量投影法:该法可以简洁、直观地分析振动情况及振动的合成等问题,

10、并能直接看出位相的超前或落后,要求熟练掌握。(五)简谐振动的合成:1、同方向、同频率两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两简谐振动的合成仍然是简谐振动,其角频率与原来分振动的角频率相同,其振幅和初位相分别为; 当时,合振动的振幅为最大;当时,合振动的振幅为最小,当分振幅,合振幅。*2、同方向、频率稍有差异的两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动为拍振动;振幅变化的频率称为拍频率,大小为 。*3、相互垂直、频率相同的两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动质点运动的轨迹通常为椭圆,特殊情况下为直线或圆。五、机械波:(一)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1、条件:波源和媒质2、位相传播:波传播的是振动的位相,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振动的位相依

11、次落后。(二)波速、波长和周期:波速:单位时间内,一定振动位相传播的距离,其值决定于媒质的性质。波长:波传播方向上位相差为的两点间的距离,表示波的空间周期性。周期:波中各质点完成一次完全振动所需的时间。表示波的时间周期性。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线上某一点的“完整波”的数目。, (三)平面简谐波:波源为简谐振动,媒质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无限大整个空间1、波动方程(波函数):2、能量密度:; 3、平均能量密度:4、平均能流密度(波强度): (四)惠更斯原理:波所传播到的空间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面。(五)波的干涉: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在媒质中任一点相遇时

12、,相遇点振动的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该点振动位移的矢量和。波的相干条件:当时, (六)驻波: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形成驻波。有波节和波腹,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为。没有位相和能量的传播。(七)多普勒效应:当观察者和波源相向运动时, 当观察者和波源相背运动时,上式和取负值。六、气体动理学理论:(一)基本概念:1、平衡态,准静态过程,理想气体分子模型,统计假设2、气体分子的自由度:对于常温下的刚性分子:(单原子、双原子、多原子分子的分别为3,5,6)3、三种特征速率(麦克斯韦速率分布下)最概然速率: 平均速率: 方均根速率: 4、平均碰撞频率: 5、平均自由程: (二)基本定律和基本公式:1、状态方程:理想气体: 范德瓦尔斯气体(1mol):,要理解和b的物理含义。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3、能量均分定理(刚性分子):4、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 5、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物理含义): 其中,分布函数(物理含义): 归一化条件:6、玻尔兹曼分布律: , 对于重力场: , *7、迁移过程基本公式:(1)内摩擦: , (2)热传导: , (3)扩 散: , 七、热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