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征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4868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一本书征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荐一本书征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荐一本书征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推荐一本书征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推荐一本书征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荐一本书征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一本书征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珍惜我向同学推荐一本书雷雨外语系 * *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 完成了雷雨的创作,次年发表。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 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 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 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 和历史的深重罪孽。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 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

2、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 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 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 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 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 雨的征候。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 人难忘的人的,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 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 提示、角色

3、分析,汇总一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雷雨这部话剧,给我印象最深刻是其中各人物的性格与精神。 因为其中的内涵太深,所以还需再次回味。首先,我认为其中周繁漪的个性最明显。对于周家的周朴园- 人人都怕的人,而她却不怕;自己也热恋上了周萍。从而反映出了她 敢爱敢恨。然而,正像作者所说的,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她对 周家感到难以忍受,对周家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时常感到无助。难 道她不是一个被拘束与侮辱的人吗?鲁大海直爽、朴实又清醒,是一个正义的人。当周朴园拿出复工 合同时(他收买了另外的两个罢工代表),准备开除鲁大海时,鲁大 海愤怒地揭露出了周朴园在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 千多

4、名工人,自己发了一笔昧良心的不义之财的事实。鲁大海揭露周 朴园,那他一定是个厌恶资本家的人。他还是一个有行动的工人,在 面对强大的势力时,说话直接坦诚,处处都能彰显他心中的正义之 神。鲁待萍,她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十分顽强、不屈不挠地走过了人 生的艰苦时期。所以说,鲁待萍适宜的顽强的人。鲁贵见钱眼开,巴望着四凤能找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是一个地 地道道的可怜可恨的人物。他的女儿四凤还要成为他威胁的对象。在 那次连吃带赌之后,找女儿要钱时还说“你要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 少爷(周萍)之间的关系说出去。”女儿无奈,只好给了他钱。活脱脱 的一副无赖的嘴脸。周朴园是话剧中最具反面特征的人物。他的性格特征,主

5、要通过 他与鲁待萍、周繁漪两位女性以及其他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由鲁 大海对他的控诉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他是个阴险、狡诈、虚伪的资本家。读了这部话剧后,我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让 我见识了旧社会的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惨生活。这悲惨的结局,令人不 得不陷入那沉思,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我想说说该剧作之所以吸引我的种种矛盾,因为在我看来,万事 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从对矛盾的分析中,更能得到事物更本真的 特性。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他说“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要匡正, 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汹涌的流来 推动我,我

6、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主观 上,作者“用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而他犀利的 现实主义笔触,又无情地揭穿了社会的罪恶。这就是世界观与创作的 矛盾。作者对作品的态度与解释也是矛盾的。他爱雷雨“如欢喜在 溶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 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的欣悦”可是,他又讨厌雷雨。“写完雷 雨,渐渐生出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 得有些太像戏了。”这好比父母对于孩子,爱与恨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再如,雷雨的一个要害是有没有宿命论的问题。曹禺“觉得宇宙里 并没有一个智慧的上帝做主载”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

7、并 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是否定宿命论的存在。 可是,作者又说“在写作中,我把一些离奇的亲子关系纠缠一道,串 上我从书本上得来的命运观念,于是悲天悯人的思想歪曲了事实,使 一个可能会有些社会意义的戏变了质,成为了一个有落后倾向的剧 本。这里没有阶级观念,看不见当时新兴的革命力量;一个很差的道 理支持全剧的思想,雷雨的宿命观点,它模糊了周朴园所代表的 阶级的必然的毁灭。”这又承认有宿命论,矛盾显而易见。但我想,这 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的。很多东西归于命运,我觉得这并没 有什么不好,也没有影响到作品的深刻性。我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 在什么天命的因果报应,但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 这样才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 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从第一次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接触雷雨到现在对此的深入探究, 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 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 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 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仅仅围绕着八个人物, 而我看到的却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周朴园拥有不珍惜,鲁家得不到想珍惜,唉,学会珍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