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4710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2019北京丰台期末)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这说明五四运动(B)A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形成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解析根据题干中“马路联合会、现代工会组织、学生组织”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商人、工人阶级、学生等组织集会通过罢市、罢工、罢学等方式响应“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了在民族利益面前各阶层力量的联合,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思想解放的相关内容,故排除。C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2、传播与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大革命的形成无直接联系,故排除。五四运动以学生为先锋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各阶层参与其中,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2(2020山东德州模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众多新式社团,它们介绍、宣传来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既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及其他各派学说,也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这反映出当时(D)A政治氛围民主开放B这些学说适应了中国发展的需要C传统文化失去价值D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众多新式社团”“介绍、宣传来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并结合所

3、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当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中国,介绍西方学说,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前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材料也不能说明政治氛围民主开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学说与中国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价值,故C项排除。3(2020河南六市联考)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4、序幕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据此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故选A项。4(2020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了救国十人团,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

5、讲的主要内容,其后天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D)A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B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C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的两个中心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解析从题目可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天津各界成立救国十人团,天津总商会参与抵制日货,可见五四运动得到各界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北京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是引发天津斗争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学生只是参与演讲,并不是天津斗争的主体,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北京和上海是五四运动的两个中心,故C项错误。5(2019广东茂名二模)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

6、“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C)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解析从材料“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中可以看出,胡适认为,在非民主社会,学生干政具有民主的意义,学校可以成为表达公共意志的议会之替代物,这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反对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

7、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B)A认为反帝反封是终极目标B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足C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D对资本的属性认识深刻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人士认为当前均要反对本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为反帝反封建,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反封建目标,排除;C项,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部分共产党人并未

8、清晰认识当时社会性质,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对资本属性的认识,排除。7(2019山东淄博三模)1956年,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作了如下评语:“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这一评语说明(A)A初创时期党在理论上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C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错误的D共产党最初排斥民主革命解析毛泽东指出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说明当时中共在理论还不成熟,A项正确;党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排除B项;“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说明一大制定的奋斗目

9、标是正确的,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合,中共进行的第一阶段就是属于民主革命的内容,排除D项。8(2020山东烟台二适)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B)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解析据材料“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可见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正是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10、,可见中共要对现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纲领进行调整,故选B项;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符合世界潮流,这种对时局的认识符合我国实际,排除A、C项;由材料可知,中共中央注重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排除D项。9(2020江苏泰州中学、宜兴中学等校联考)阅读黄埔军校课程设置表:课目名称科目名称合计军事学战术性、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9军事训练教练科目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马术、技术9演习科目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政治党务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13材料反

11、映了黄埔军校(D)A注意武力与民众的结合B严格的校规校纪管理学生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D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黄埔军校课程设置即有军事战术、训练内容,又有关于“三民主义”等政治、社会科学的内容,体现了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结合,故D项正确;A项,图表未体现对民众的军事素质培养,排除;B项,图表信息与校规校纪无关,排除;C项,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而非黄埔军校的建立,排除。10(2019广东广州模拟)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

12、映了当时(D)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解析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吴佩孚”“南军”等词可知该事件是国民大革命运动,“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说明老百姓对革命军的支持,故D项正确。A项是国民大革命后建立的,B、C项材料未提及,故排除A、B、C项。11(2020北京朝阳期中)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B)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B推

13、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解析材料是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辛亥革命是1911年,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故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故排除D项;根据材料“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可知选B项。12(2019北京东城期末)民国采访战记载“许多后来名满全球的中国人,这时都聚集在广东,为改变中国人的无知蒙昧而

14、奋斗。他们狂热地工作,组织规模巨大的北伐军事行动,准备征服全中国”。与上述记载相关的事件是(C)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解放战争解析材料“组织规模巨大的北伐军事行动”中提到北伐,1926年北伐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故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B项错误。解放战争发生于19451949年,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15、。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之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