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4559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张羽翔 从念书到目前,我对二王书法始终非常感爱好,也始终在进行钻研。从年轻的时候,在西方的形式构成理论的影响下,我切入了书法,也切入了对二王的学习。慢慢地重新回归到古典之后,越来越发现老式的东西非常的博大,甚至觉得魏晋时期的书法理念或者说我们一般说得晋唐书法的理念,事实上和我们现代的观念在诸多地方上都是吻合的。慢慢地我就做某些理论上的研究,特别是在书法形式上去研究它跟老式文化的某些关系。在研究中国书法与老式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关系上,从纯正文化上的研究,我们的理论文章始终出得诸多诸多,涉及在美学上面的研究,在哲学上面的研究。但具体地在书法的形式上,一招一式上,一点

2、一画上,它是怎么跟老式文化、老式哲学挂起钩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历代在实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专注于老式形式的艺术体现这方面的研究就少某些。我毕业后来,正好就始终把形式研究做为一种课题。于是在教学实践的基本上,也慢慢地关注书法形式原理与我们的老式文化、老式哲学之间的某些关系,今天我要向人们报告的就是我对形式研究的部分心得,也就是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书法形式构成一般指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中文形象,黑与白构成的形象。基本要素指得就是书法形象。一种书法形象是由哪某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要素构成的呢?我总结了一下,基本要素重要是由五个方面构成的,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任何一

3、种书法形象都是这五个方面同步作用的成果。今天下午我重要就这五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讲,每一种要素在书法形象、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也就是它们分别在书法造型中起什么作用?干什么活?它们的职能是什么? 一方面我们讲线方向。书法中的中文事实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线构成,线的方向也就是书法形式、书法造型中一种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根线,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均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书法上,线的方向事实上只有三种:横的,纵的和斜的,也就是汉语描述方向时只有这三个概念。除了横和竖以外,永字八法中的点、捺、撇、挑都是属于斜的方向,涉及行草作品中的牵丝,也是属于斜的方向。 我们先来讲书法艺术和方向的关系。书法艺术,用艺术的是话

4、就是说它是文化方面的规定,审美方面的规定,和实用没有关系。如我们写一种三,为了实用,为了看得懂,所有印刷的三字都只有一种方向的,都是水平线。在老式的书法教科书中,横的方向事实上已经归并好了,只有三种,也就是平横、仰横、俯横。我觉得这一种在作为书法艺术就立即区别于实用了。写一种横从实用的角度,有同样就够了,它不需要那么多的变化。但在书法艺术上,如写三字(张教师写了一种上仰,中平,下俯的三字),它有仰,有平,有俯,与实用性相比,它就丰富多了。在视觉上,不仅有了直曲的变化,尚有仰俯的变化;在技术上的话,难度大了,丰富性也增强了。意思是说,写实用的三字它的方向只要三直过去就行了,用的是同一招,写书法的

5、三字,运用平、仰、俯三个概念,事实上就用了三招,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三个笔势动作。线方向事实上要解决的就是笔势。它重要就是毛笔运动的方向、轨迹,往哪里去,这种势是直的还是曲的,曲的是带仰的性质还是带俯的性质。它就是笔势的关系。我觉得学书法,笔势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干什么事情一方面是方向要明确。方向不明确,那目的地你就走不到了。因此说,方向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临字帖,如果你对线的方向判断不精确,你就写不出线的那些变化。就像我们写三字,你要写出三个横并不难,关健是你有无写出原作的体现性,也就是这种平、仰、俯。就是基于审美体现性而创立了这些平、仰、俯的概念。竖跟横同样,也有三种:

6、直、向、背。老式中把后两种叫相向和相背。相向就是脸对脸,脚对脚;相背就是背靠背。稍微解释一下,相向和相背是相对于方块字中间的位置而言。 横有平、仰、俯,竖有直、向、背,在老式理论书中,往往就是把这种关系,统称为相背关系,事实上无非就是说横和竖的关系,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那么几种变化。一般状况来说,平和直是属于稳定式,仰、俯、向、背就属于变化式。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说线方向的时候,一种横,一种竖,事实上中文字形的基本体现形式就出来了。我们说方块字就是一种方形,你加上仰、俯、向、背就可以导致整个方块字或者是方,或者是圆。也就是说方块字的字形它的体现范畴无非就是两极,或者是方,或者是圆。我们在写横或写竖

7、的时候,习常用什么样的笔势,多了之后就可以导致什么样的字形风格。做为平和直的话,我们说这种稳定性,是印刷文字的规定,是一种原则字。除了印刷文字以外,所有的手写文字都属于个性文字。例如我们拿方和圆的字形分别来进行阐明。方就是楷书中以欧体为代表,圆就是以颜体为代表。欧阳询的字就属于中间比较紧,但向四周发展,老式说是比较险峻,可以说是对四个角的张力比较强,扩展性比较强。颜体可以说是没有棱角或棱角不多,里面很空,很宽博,显得比较饱满。这两种造型事实上是说她们在写这些横竖笔画的时候,那些直曲习惯性的运用导致她们的风格不一。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线方向对字型风格的关系。从临字帖,看字帖学习的角度,

8、我觉得一方面是对这些最基本概念的判断。这种判断规定我们一方面判断每一种横,每一种竖它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这些是书法形式中最基本的概念,我们称起首式。我个人觉得这些概念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核心概念,其她的文化内容,我觉得都是次要的。这个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哲学。意思指的是书法艺术从它开始的时候,自身就是按照哲学原理来写的,来操作的。对中文的学习,对用笔,对任何东西的学习,一方面体现的是辩证法,也就是阴阳哲学。仰、俯、向、背就是作为方向上的这种矛盾。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其实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是阴阳大”道”的思维。什么事情,就分出一种阴,一种阳两极,中间有一种状态作为平衡。中国的汉语中诸多词都是对偶的,就是

9、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按阴阳、两极方式来分的:有正一定有反,有直一定有曲,有刚一定有柔,有动一定有静,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汉语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反义词词典,其实在中国的汉语里面,反义词词典是很重要的,往往教你一种词,就是教会了你此外一种词。事实上书法在形式上的重要性重要就是体现这种老式的哲学观,这种阴阳哲学。我自己觉得这是规律,或者也可以称为法。自然的所有变化无非就是阴阳两极相生相克,互相矛盾,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成果。回过头来我们说,当我们用这种概念去判断晋唐书法作品的时候,这些概念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具体地看看,仅仅是在线方向上,字型可以写成方型,也可以写成圆型。老

10、式里边,把方型称为开势,把圆型称为合势。开与合自身就是两极的发展趋势,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事实上也可以标志着阴阳两极。每个人个性不同,取向也不同样,这就是说可以看到她们在线方向和笔势上的体现性的解决是完全不同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因人而异,用开也行,用合也行,用其她方式也可以,但不管用什么东西,任何时候都应当看到这种概念在里面:或开或合,或仰或俯,或矛盾或协调,在这个里边始终有阴阳大”道”的自然规律在体现。我觉得这种东西才是书法开始作为实用写字发展为文人自觉追求的一种艺术体现方式。我自己通过形式分析,历史资料的比较,拿晋唐的书法跟它们同步期的民间书法来比较。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民间书法它的直曲没有

11、规律性的,姿态也许变化很大,但是它不是按照一种阴阳矛盾的这种组织来进行配备的。开开合合等,民间书法是随便写的,它不像文人书法有一种很清晰的脉络。我打个比方,在文人书法里面,很少看到写一种三字,三个笔画用的完全都是一招。但在民间书法中就比较常用。例如说写经,它的笔画也许有一定的粗细变化,有一定的长短变化,有一定的提按变化,但基本上所有的起笔收笔都差不多。它要不由一种统一性去协调,要不它的那种变化就是乱。文人的书法就不同了,要不三个方向都变,要不两个方向一致,变一种,属于二比一这样的对比。意思就是说,文人书法没有三招持续都是同样,像程咬金的三把斧,只有三招。什么叫做文人?我觉得就是这样,不好好写字

12、,就是要在实用写字里面玩出点名堂来,她们不是要让字写得怎么以便,而是要让字怎么难写,她们就是把实用写字复杂化。在东汉蔡邕这个时期,已经阐明在书法不是当作实用,而是当作艺术来玩。怎么证明呢?赵一有一篇文章叫非草书。这篇非草书事实上就是给皇帝的一篇奏折,类似于目前的监察委员会或者说目前的人大代表写的一种提案。提案就是说,这些读书人在太学里面(太学我估计就像目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学府)。她们写字不是为了学这篇文章多读点书多理解一点里边的文化内容,而是每天在那里练字,互相之间在比较谁的字好看,谁的不好看,为了学书法弄得衣衫不整,形成了这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古人说的玩物丧志。也就是说这批读书人在

13、里面,居然成天在那里学书法,用草书来记课堂笔记。做笔记是为了互相之间的交流,写心得用的,显然用草书做笔记的,是不实用的。但这帮人玩就是这些东西,来体现个性的东西。我自己觉得就是说,她当时写这篇奏折就是向皇帝建议要严禁这种玩物丧志的风气。但我们就是由于有了这篇文章,就可以证明书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读书人(文人)不是纯正地为了写字,而是把书法作为艺术体现来进行追求。我觉得她们在写字过程中,一点一画之中,发现写字的东西跟她们所学的老庄(老子、庄子)的矛盾,最基本的这些古哲学概念关系,某些阴阳大”道”的东西完全可以挂起钩来,完全是可以相应的,完全是可以相通的。既然可以相通,它固然也就可以体现每个人这一

14、套阴阳文化,对自然的不同见解,也就是不同的审美,不同的体现方式,不同的个性体现。我目前仍然查不出书法它为什么叫书法,我在理论上要找这个词,最早是从哪一种朝代开始的。但是我觉得书法这个法字,很可以体现“古哲学”这个东西。我觉得从东汉人开始,文人事实上就是在实用写字的基本上建立了另一套措施。立法,立的是区别于实用写字艺术的法,因此在唐代此前的书法理论里面,百分之七八十的理论文章的篇名都是用的是法家兵家的术语。九势、笔势论、四体书势、笔阵图等属于法家兵家的术语比较多。也就是蔡邕她们开始,事实上写字这个东西,都是属于造型的学问。摆一种字如何摆法,这完全和布阵一回事。法家就是专门研究形式的,这一方面的术

15、语也特别多。我觉得而儒家的术语,或者说是儒家文化进入到书法里边是属于唐代中期才开始的。 讲到形式,我觉得平仰俯,直向背就是书法形式的道理。做人也好,做书法也好,我觉得一方面是要讲道理。不管是好人坏人多种性格是怎么样,必须得建立在讲道理的基本上。因此我个人的书法审美观,涉及教育观,我是倾向于讲道理的,也就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道理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我倡导的书法学习方式,就是道理的学习方式。就算是在教学上,我们能教的更多的也是道理。而情感是属于个人流露的东西,每人个性不同样,体现的情感也不同样,不好学的。就算你在学书法时看到了那种情感体现,要学那个人的情感,你也学不了。徐渭的东西多好,情感多充沛啊

16、,可你再怎么学,你也学不到那种情感。你是无法体验她的那种情感。这意思是说,情感正好是很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在读书、做学问里边自然而然会带出来的,这个东西正好不需要去个别太关注。如果说,你以情感去做为追求的话,正好我觉得这就是走形式,就是装了。 目前讲斜线。在中国的哲学里边,我们说了,它只有两极:横和纵。这个斜线,我就没有在汉语里边找到专门的术语。横和纵有东南西北,斜线就找不到专门的术语。这们的话更加证明,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两极的。一极概念就是横和纵,东南西北,而西北啊,东北啊,就属于二级概念,也就是说二级概念是一极概念的合成词。我们说斜的笔画在书法的笔画中是最多的。除了横竖以外,点、撇、捺、挑、钩都是属于斜线,斜线事实上浮现最多。在书法中斜线起什么作用呢?起平衡作用。斜线就是起平衡阴和阳两极的这种作用。打个比方,我们写一种米字,当斜线在45度的时候,相对于横竖这两极矛盾它是处在不偏不倚的;如果我这样写(斜线与横的角度不不小于45度),目前就是横势强;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