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04517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中的第三节课乘车。教材分析:本课是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最后一节新授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乘车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首先以问题:“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人多还是比56人少?”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并在对车上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探索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2、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天真浪漫,热爱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他们还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对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暂但又聪敏好学这就给老师带来深深的思索。所以,我在教学预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鲜活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以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探求新知。通过学习100以内数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

3、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感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

4、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

5、、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教材处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材通过乘车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将以此为突破口,再拓展延伸,夯实巩固。依据课标及教材特点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第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