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操作流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4363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基础操作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基础操作流程(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动吸引器吸痰法【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痰鸣音及缺氧症状),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痰液的性状(颜色、粘稠度及量)。2、病人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吸痰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反应。3、环境的温、湿度。4、器械设备的完好状态。【准备】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备物操作。物品:电动吸引器一台、多头电插板一只,治疗盘内置有盖罐2只,1只盛无菌等渗盐水,1只盛1214号消毒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用6号吸管),无菌纱布、无菌血管钳置于盛消毒液的容器内,弯盘,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床栏上系一盛消毒液的试管瓶。环境:安静、舒适。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位。【操作程

2、序】吸痰前:携物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吸引器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电源的电压及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等,各导管连接是否正确根据病人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压力为40.053.3kpa)后用等渗盐水试吸(试吸时打开开关,吸痰管末端插入无菌等渗盐水的治疗碗内,若畅通,则吸力强大,反之,不畅无吸力),试吸通畅可使用。吸痰:压舌板助病人张口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手持血管钳夹吸痰管插入口腔、咽部放松导管末端折叠部位吸引口腔颊、咽部痰液 再吸引气管或经鼻至气管的分泌物(手控吸引方向,动作为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每次时间不超过15s退出导管后抽吸等渗盐水冲洗,吸一

3、次痰吸一次等渗盐水冲净管腔。对痰液粘稠者需拍胸叩背(将手固定呈背隆空的环杯状,置病人分泌物滞留的胸壁上有节律的叩击,使肺内分泌物震脱后排出,注意不可在乳房、脊柱或有手术伤口处叩击)或协同超声雾化吸入,以助痰液吸出。吸痰后:关闭吸引器擦净面颊吸痰导管分离并丢弃处理或重新清洁消毒备用其他用物归还原处吸痰玻璃接管插入消毒液试管中备用贮液瓶内液体及时倒掉洗手记录。【评价】1、操作顺利、病人了解吸痰的目的,并配合操作。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有效的吸出,呼吸道通畅,感觉舒适。注意:1、吸引动作要轻柔,防止组织损伤。 2、小儿吸痰时导管宜细,吸力要小。3、吸痰过程中要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

4、和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作好记录。4、吸痰用物要每日更换1-2次,导管要每次更换。徒手心肺复苏评估1、病人意识是否存在、颈动脉有无搏动,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2、病人有无颈外伤。3、病人衣领、腰带是否松解,有无假牙。准备护士:立即进行抢救。病人:仰卧位,头偏一侧。操作程序判断病人意识,呼唤病人,手摸颈动脉有无搏动,手放鼻前判断有无呼吸,看瞳孔是否散大呼叫抢救病人,看抢救时间把病人平放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把病人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下假牙松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打开气道:举頦、抬颈、拉颌。(左手掌根放在病人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后仰,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放在病人下頦处,向上抬起下颌。可疑颈椎

5、骨折者不用此法。)人工呼吸:一手捏鼻,一手将口腔打开,深吸气,张口紧贴病人嘴,把病人口封住吹气,量约1000毫升左右,直至病人胸部升起,停止吹气,放松捏鼻,抬头转向胸侧观察胸部起伏(吹两次)吹气频率成人12次/分。胸外按压:紧靠病人胸部右侧操作者跪式或站立一手沿肋骨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上二横指处定位,按压部位在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胸骨下陷45厘米,频率80100次/分,按压、放松适当(1:1或1:2),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15:2抢救1分钟后,评估病人意识,再1分钟评估一次,以后每34分钟评估一次,至抢救30分钟。评价动作正确、用力适当、病人呼吸通

6、畅、吹气有效。注意:1、打开气道后,先要判断呼吸是否存在,有呼吸者维持气道通畅,无呼吸者立即人工呼吸。2、吹气量适当,吹气用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快,以免咽部压力过大,使气体进入食道和胃而至胃胀气。3、吹气时不可按压胸部。4、吹气有效标志为病人胸部起伏,可听到或感到病人呼吸时呼出气流。口腔护理法【评估】1、病人病情、神志是否清楚,能否合作,有无凝血功能障碍。2、口腔粘膜、舌有无损伤、假牙及口腔异味等。3、是否有传染性疾病。4、病人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及口腔护理的知识水平。5、病人的心理反应。【准备】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备物品操作。物品:无菌物品 治疗碗内盛若干个含漱口液的棉球,

7、弯盘内盛放压舌板、弯血管钳。 一般物品 治疗盘、干毛巾、吸水管、棉签、石蜡油、小水壶、手电筒、PH试纸(放与口腔粘膜处测试口腔酸碱度)。环境:清洁、舒适。病人:取舒适体位,面向护士。【操作程序】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向病人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及方法 摇高床头10左右必要时测试口腔的PH值助病人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颌下铺干毛巾或治疗巾弯盘置口角旁 助病人漱口湿棉球湿润口唇、口角观察口腔情况(有无假牙、出血、溃疡、伤口等)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清洗后置于凉开水中 用弯血管钳夹取棉球稍绞干(棉球湿度适度,并包裹血管钳前端夹紧) 用压舌板撑开颊部(以拇指、食指、中指平持压舌板中部,小指固定在面颊部,将压舌板平放入口内再

8、翻转撑开颊部。)按顺序擦洗口腔各部位(先一侧后另一侧,先外后内,每次夹持一个棉球将口腔各部位擦干净)擦洗完毕助病人漱口假牙复位并用干毛巾擦干颌面部需要时涂药(根据口腔病变的需要用药)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及床单位消毒、处理用物洗手。【评价】1、病人口腔清洁、舒适、无异味。2、病人口腔疾患的治疗措施能够正确执行。3、病人配合操作,并能说出有关口腔护理的知识。注意:1、对意识障碍病人,操作前、后数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口腔。2、昏迷病人禁忌漱口,擦洗时棉球不可过湿,以放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3、擦洗动作要轻,防止损伤。特别是对凝血功能差或血液病的病人,擦洗时防止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使用压舌板时注

9、意病人的安全。4、在评估和操作中需要病人张口、吸水等配合时,沟通语言要亲切、及时。操作中要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如棉球的干湿程度;止血钳是否碰撞牙齿引起不适;体位是否舒适及有无其他要求等。5、对使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真菌感染。6、传染病病人的用物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7、漱口溶液应根据病人口腔状况选择。8、擦洗舌面及硬腭部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口服给药法【评估】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吞咽能力2、口服给药的目的,所给药物的特征。3、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所用药物的知识水平(作用、服用的方法)及有无饮茶的嗜好。4、病人及家属对药疗的信心及心理反应。【准备】护士:按要求着

10、装 洗手并擦干。物品: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药勺、乳钵、水壶(备温开水)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操作程序】配药:查对服药本、小药卡按床号顺序 先取配固体药(用药勺取药)取配水剂(药量应准确,同时几种水剂应分别放置,更换药液品种时应洗净量杯,药液不足1ml,需用滴管取药,1ml为15滴)再次查对服药本,注发药前再次核对(由另一人核对)。 发药:核对(带服药本到病人床前,查对病人姓名)发药助病人服下(危重病人应协助喂药,鼻饲病人将药研碎溶解后灌入,一般病人护士应指导其按药物性质正确服药)收回药杯清洗消毒药杯和药盘。【评价】1、顺利完成给药操作,达到给药目的,未发生差错。2、病人了解给药目的,

11、并能按要求正确服药。注意:1、发药时遇病人提问时应耐心解释,以满足其安全的需要。2、操作中应熟悉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给病人以正确指导。3、发药过程中,须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对床号、姓名、年龄、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肌内注射法评估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治疗目的。2、注射部位组织状况(有无疤痕、炎症、硬结等)。3、药物的量和性质。4、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对肌内注射方法及药物治疗的知识水平。5、病人的心理反应。准备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检查核对药液 、医嘱按医嘱备药,抽吸药液核对。物品:注射盘、无菌

12、2、 5 10ML注射器、6-7号针头(按药量或以药液粘稠度而定)。环境: 清洁、安静并遮挡病人。病人:取舒适卧位(坐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操作程序 携物至床旁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 方法、注射的药物及作用助病人松解衣裤选择部位(臀大肌可用十字法或联线法定位,臀中肌、臀小肌可用三角法或三横指法定位)暴露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排气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垂直进针,深度为针梗的3/4-4/5)回抽无回血缓慢而均匀注药注药毕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再次查对整理用物洗手助病人取舒适位。评价1、操作顺利,达到治疗要求。2、病人体位舒适,注射中未发生不良反应。3、与病人沟

13、通有效,能配合操作。注意:1、臀部注射时体位:侧卧时上腿稍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两足尖相对.上臂三角肌注射时体位:病人手插于腰间,在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处.2、长期作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产生.3、选择注射部位时,须征求病人的意见,与病人共同商量选择合适部位.4、注射中与病人沟通,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5、拔针时,按压动作不可过重,以免增加针梗与组织间的摩擦力而引起组织损伤.皮下注射法评估1、病人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治疗目的。2、注射部位组织状况(有无疤痕、炎症、硬结等)。3、药物的性质。4、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表达能力,对皮下注射目的、方法的知识水

14、平。5、病人的心理反应。准备护士: 按要求着装洗手并擦干戴口罩检查核对药液 、医嘱按医嘱备药,抽吸药液。物品:注射盘、无菌2-5ML注射器、5-216号针头、药液。环境: 清洁、舒适。病人: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操作程序携物至床旁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 方法、注射的药物及作用助病人松开衣或裤选择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或股外侧)消毒皮肤(0.5%碘伏消毒,以注射点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5cm以上,两次)排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进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深度为针梗的2/3-3/4)右食指固定针栓,小指固定皮肤以保持角度左手抽回血确认无误后缓慢而均匀注药并观察病人反应注药毕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再次查对整理用物洗手助病人取舒适位。评价1、操作顺利,注射中病人无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目的。2、病人了解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配合操作。注意:1、注射中与病人沟通注射以外的事,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2、拔针时,按压动作轻柔。3、长期注射者注意更换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