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04260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与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与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与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与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生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与生活第一讲教育关怀人的生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为教育学家们所争论,在近代,对教育与生活 之关系探讨较为深入的应首推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他提出了:“教育与 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在我国,生活教育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 “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教育思想。约翰杜威(Johndewey)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 家,他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无人能够相提并论,至今仍然具有十分 广泛和重要的影响力。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无比庞大的体系,在这样一 个体系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并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 具有核

2、心的地位。对教育与生活内涵的透彻论述不仅揭示了教育的最基本 事实,而且触及到教育的最实质层面,展现出教育的本然状态和真实过程。 以这些思想为基点,又衍生出对教育的其他方面的论断。因此,要深入学习 和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必要首先解读他对教育与生活的论述。一、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的论述最具典型的就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 一关于教育的本源性的命题。中国现代教育学者吴俊升教授在杜威教育 思想的再评价一文中就指出:“、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的一个重要口号。” 1(P278)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即生活”在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透析“教育即生活”的论断,使我们首先认识

3、到教育就是一种生活,而 且,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纯真的、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 活”,“只有把教育当作是一种生活,教育才能回归它、自然的本位。”2 可以说,教育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教育不能表 现为一种生活,脱离了生活,与生活毫无牵连,就会失去其根基所在。审视“教育”这种生活,它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是以“教育” 作为核心内涵的生活。我们不妨将其称为“教育生活”。“教育生活”以“教育”作为生活的根本特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生活”,过“教育” 的生活。所以,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其它的什么过程,而是人的生活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着人的实实在在、真真

4、切切的生命成长的体验。因而我们说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特殊人生历程,接受教育的人生历程。在此之中,人怀 抱以希望与信仰度着他的人生,创造着属于自我的美好生活。这是一个活 的、现实的过程,点点滴滴的教育生活情境都将影响着人的成长与发展。把教育视为生活,把教育与生活紧密地、内在地联结在一起,是教育的 实然也是教育的应然。倘若教育不能表现为一种生活,教育离开了生活,那 么,教育就会失去其本源所在,就会失去其根基所在,就会处于一种无根状 态。2分认识到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所在。从生活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来阐释 教育,这已经成为当今重新理解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可以说,只有从教 育的源头生活出发,才能从最实质的

5、层面来理解教育,从而从 根本上去建构教育的一切。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杜威在 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一文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 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3(P4)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 教育一书中,杜威又指出:“众所周知,儿童生活在现在,这不仅是一个不 能回避的事实,而且是一件好事。”4(P63)于此同时,他对“教育即预备” 的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这些论述中,从生活的角度提出了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育到 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生活或是为了其他若是为了生活,那么,为了什么样的生 活为了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是为了生活本身、为了当下的生活杜威的思 想观点非常明显,教育就是为了

6、现实的生活,为了当下的生活。他说,“我 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 生活。” 5(P357)可见,其中包含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为 了生活。进一步说,教育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是为了现在时的生活,不是仅 仅为了将来时的生活,更不是指向于过去时的生活。他鲜明地提出教育的 目的是为了生活,为的是给教育指明它的发展与前进方向,即教育必须指向 于人的生活,指向于人的当下的生活。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绝不是为了某种非人的目的或持有某种功3利化的意图。虽然一些以培训为目的的活动也冠之于教育的口号,但 从教育的根本价值而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以整 个

7、人生为目的的,它不是为了人生的某个片断。从人生的角度、从生活的 角度看,教育必须指向于人的生活,才能摈弃功利化的束缚,才能在更加广 泛的意义上来发展人,从而拓展教育的价值。也就是说,生活不仅是教育产 生和发展的源泉和根基,同时也是教育的方向和归宿。在这里,教育为了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育是为了当下的生 活;其二,教育是在为了当下的生活的基础上为了将来的生活。单中惠教授 在评论杜威这一观点时指出:“尽管杜威指出了、预备说的不良后果,但是, 实际上,他并不反对教育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他所期望的是教育以现在 的生活为起点而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所反对的是教育脱离现在的生活而 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

8、。” 1(P298)教育预备说仅仅强调的是,教育为了将 来的生活而忽视了儿童的当下生活。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仅仅生活于未来 之中,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教育生活。杜威首先就强调了“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过程即生活的过程,因此,只有过好当下的生活,才能着眼于将来的 生活。当下的生活不能受到关注,就违背了“教育为了美好生活”这一观 念的深刻内涵。先前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偏向,简单地认为教育只是 着眼于将来,仅仅是为了成人时期以后的生活而进行的,而没有关注当下的 情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更是忽视了当下,对当下的生活关注不够,甚至为 了一时之功利目的而蔑视、牺牲当下的生活,这绝对违背教育的4初衷,失去教育

9、对人的真实关怀,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因此,当前谈教育回归生活,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回归的是当下 的生活,回归的是现实的生活,回归的是实实在在的教育的真实的生活过程 6三、教育生活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关联西而漠视了美好的生活”,没有成为美好生活的审慎的创造者和培育 者4(P12)。杜威在他的教育论著中,多次表达了对美国现实生活的不满, 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难道在于与这种令人不满 的现实生活的一致和结合显然,在杜威那儿,答案是否定的。教育的终极目 的就在于克服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 平衡,来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这种理想生活直接指向着未来。对

10、未来理 想生活的追求,正是教育对人生和美好生活的建构意义的体现。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杜威把“民主”看作是一种理想生活, 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共有的。他认为民主不仅仅是 一种政治的东西,而且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 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1(P93), 这就意味着民主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的理想 ,也是个体存在的最佳方式 杜威所说的“民主”,蕴含着使每个人具有人格独立性,即强调了人在生活 世界中应有的地位,这种地位不是依附性的,而是批判性的、独立性的,具 有交互主体性的。在他那儿,“民主”不是政治意义的概念,而是人

11、的生命 本体意义的概念。民主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东西, 而是内在的东西。它具有三个基本点:一是相信人性的潜能,人人都有获得 平等的发展机会,都应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相信人的理智判断与行为的 能力;三是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能够合作4(P47)。如何去达 到社会的民主理想生活和个体的民主理想生活杜威认为,哲学是研12究美好生活的性质、内容及其实现所依赖的条件的,而教育则是促进 美好生活的手段。教育对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 育的本质。因此可以说,教育改造或改组人的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塑造人131.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

12、意义。陶 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 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5(P633)而生活就是求 生存,是人的生活,因而有生活就有教育。教育为“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 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 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5(P634)。他14进一步认为,求学就是生存,学生所学的就是人生之道,而人生之道有 高尚与卑下、全部与片面、永久与一时、精神与形式等等之分,“我们所 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 继续的生活” 6(P126)可见,陶行知一方面把教育看成是人的生活,即

13、 生活过程是受教育的过程,人的一生应在不断的教育中延续和发展。另一 方面认为教育是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建构人的完满高 尚的生活,即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里,陶行知把教育看成是生活原本应有的 东西,是人生原有的,不是外加在生活之上的东西,由此强调在教育与生活 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分割的特征。2.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 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陶行知强调教育乃生活的需要,他说:“为 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 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序的生 活。” 7(P594)生活需要教育,教育的

14、作用在于改造或改进人的生活。教 育作用于人的生活,实质就是改造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 教育总是互相感化,“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所以“我们一提及教育 便含有了改造的意义”5(P128),感化、改造甚至创造,是教育对生活作 用的方式。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 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 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教育有无创造力,也 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15工具或新人生工具。”5(P77)人需要有创造性的生活,创造性的生 活需要有创造性的教育。3.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15、,生活决定教育。陶行知 多次把生活教育阐述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用生活来 教育”,生活成为其主张的教育的源泉、中心、根据。他说:“生活教育是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 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更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 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8(P477)即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就不能成为真 正的教育。他还主张,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运用有目的的生活来改 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真正的教育若体现其对生活的改造作用,也必须通 过生活来进行。比如民主教育,就应该是“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在 争取民主的生活中学习争取民主,

16、在创造民主的新中国的生活中学习创造 民主的新中国。”9(P570)陶行知的这一观点,肯定了生活是教育的根本 源泉。为什么要用生活来决定教育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 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的偏狭。陶行知把学校比喻为远离生 活的“鸟笼”,把脱离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子式的教育”,认为“学校里 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这好 比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搬来一两个树枝进笼,以 便鸟儿跳得好玩”,“然而鸟笼毕竟还是鸟笼,决不是鸟的世界”。10(Pl2)因此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把鸟儿放到天空中去。学校教育要 把完整的社会生活开放给学生,把整个生活的世界提16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同样蕴含着对人的地位、人的生命、人的生 活的尊重,蕴含着教育对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