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项指导(四)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042447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专项指导(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文专项指导(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文专项指导(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文专项指导(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文专项指导(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专项指导(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专项指导(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专项指导(四)写作升级素材发现记叙文的标杆开头与结尾课内经典人物李白杜甫一、闪出映入眼帘的第一道光亮标杆开头有人说得好,人之美,首先在于头部面貌,头部面貌美了,才会吸引观众坚持看完整个身躯。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就如“美人之首”,开头写得好,就会拴住读者的心,牵住读者的鼻,吸引读者往下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真可谓“文章开头妙,印象自然深”。 考场作文,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就能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很有可能给你一个非常可观的分数。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广西师大文学院陈玉秋教授(一)巧设悬念式标杆开头毕淑敏曾说,人不是慢慢,慢慢老去的,而是在一瞬间老去的。第

2、一次看到这句话内心就仿佛被电击了一般,在某一个瞬间我似乎也长大了。2011年浙江优秀作文我的时间阅卷评点巧设悬念入题较快由作家毕淑敏的话引入自己的理解,“在某一个瞬间我似乎也长大了”,为什么这么说,设置了悬念。运用指导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设置悬念:(1)倒叙法。采用倒叙手法,把全文中的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有了疑问,就有急于读下去解开谜团的欲望。(2)行为反常法。文章一开始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头,引人发思,产生疑问。如2009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踮起脚尖的开头:“我踮起脚尖,探着身子朝公路转弯处焦急地望,中巴车怎么还不来啊,都等了十多分钟了”为什么望,等待什么,其妙处就是利用“我”

3、的反常行为设置悬念。(3)回忆法。其一、文章开头写作者事后对事或人的看法、评价。其二、文章的开头触目伤怀、睹物思人。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应注意:一是开头悬念的设置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与悬念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写,悬念的点要集中。二是要围绕悬念一步一步地解开谜底,一层一层地解除悬念,慢慢地完成,直到结尾时才让人恍然大悟,这样,既符合读者的阅读思路,又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前后呼应。(二)环境渲染式标杆开头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籍。2011年湖北满分作文旧书阅卷评点描写细腻自然清新以细腻的笔描写恬静闲适的环境,渲染自己闲适的心情,

4、才有下文的看旧书。运用指导1.开头的环境描写是为设置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的,要注意真实性和典型性。2.环境描写要注意观察的角度、描写的顺序。3.开头的环境描写,字数不能太多,还要与人物的心情相融合。二、手有余香,韵味无穷标杆结尾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张玉金教授(一)卒章显志式标杆结尾佛语有云:此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

5、定生死。彼岸花,永远在此岸悠然绽放;此岸心,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多少烟花事,尽付风雨中。得不到的东西似乎总是美好的,但是只要用心,你就会发现此岸花开胜彼岸。2011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此岸花开阅卷评点卒章显志富有哲理本文上文写儿时的我对“彼岸”的向往,经过老师的点化,最后感悟生活“用心”,此岸很美。运用指导1.这种结尾,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2.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出乎意料式标杆结尾老人微笑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

6、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说完,老人流下幸福的泪水。这位老人就是A市风云人物侯悔某企业老总。2011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阅卷评点出乎意料韵味悠长文章上文写到一市长经历了被捕回到原点的经历,结尾以老人富有哲理的话和幸福的眼泪点题,在此基础上点出人物身份,出乎意料而又与前文呼应。运用指导1.不能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的结构,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命运,而此时骤然驻足,立马回缰,既惊奇又有力。2.可以借鉴欧亨利作品的风格。(三)首尾呼应式标杆结尾开头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结尾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

7、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颤一颤的手2011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的时间阅卷评点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文章开头由“稻草绳”设置悬念引入回忆,结尾呼应开头,点出“我的时间”是母亲爱的“双手下成长”的时间,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运用指导1.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应该既写出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2.首尾呼应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情感上的呼应,可以是物件上的呼应,可以是环境上的呼应。(四)借物(景)深化式标杆结尾一声虫鸣打破了夜的静谧,也将我从遥远的思绪中拉回。月光依旧那么清亮透明,如水一般。仰望夜空,我不禁心生感慨,纵然时间在流逝,但晴朗夜空里这如水的月光

8、不变,正如伟大而温柔的至爱亲情一般。2011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时间在流逝阅卷评点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本文上文写荞麦枕头中蕴藏的亲情,结尾用月光的轻柔来深化温柔的亲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运用指导1.景物的特点应与气氛、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相吻合。就是行情和写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样更好地表达中心,深化主题,感染读者。2.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余地,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李白精彩运用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

9、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精彩运用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

10、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几分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精彩运用3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精彩运用4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

11、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精彩运用5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奸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

12、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精彩运用6“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惟留一句

13、“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精彩运用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

14、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杜甫精彩运用1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精彩运用2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

15、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试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作文专项指导(四)写作升级素材发现记叙文的结构课内经典人物辛弃疾陆游欧阳修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