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风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04240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学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村小学学风分析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学校学风建设。我校领导也非常重视,积极开展多项教研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大多教师也都在积极努力学习工作,但就学生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始终不尽人意。个人也常常反思,从教学中所得到的切身感受可能还是学生的学习风气较差及氛围不浓。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风不正学生缺乏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出现了一个班上“学习的人少,玩的人多”现象。有一部分学生从来都不清楚自己来到学校干什么,应该学什么。只是为了在学校好“混日子”而已。更有个别同学,品行不端,行为怪异,惹是生非。虽是极少,但

2、危害不小,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风气。(二)学风不浓学生在学习上不动脑,怕思考,对自己要求不严,纪律差,贪玩好耍。如:早到校为的是占乒乓台而不是读书、借以清洁为名长时间逗留公地玩耍、读书活动摆摆书本、张张小嘴、做做样子等等。更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律意识,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二、产生问题的原因(一)社会社会环境直接对小学生的影响可能不大,但社会环境通过家长对学生的间接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对家长宣传潼南教育时,有位家长就深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又恰好他的子女及孙子女没有读书很会挣钱,而他周遭一些读书多挣钱少的人。就给他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子女读不读书无所谓。)可想而知,有这

3、样的家长,孩子会是怎样。(二)家庭本镇经济(地方经济与教育密切相关)相对落后,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居多。 雷夫说过:“家最温暖”。而我们有的学生可能根本没有体会到什么是家的温暖。(1.3班有一屈姓女生性格极为内向、不说话、做事缓慢,开学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在她脸上看到过一丝笑容。发现这些异常情况后,就开始慢慢关注、关爱她,才知道这一女孩在家,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她爸爸妈妈打、骂,哥哥也要欺负她。了解后更加主动关心她,也和家长交流沟通教育方法,让她感受到爱。女孩也在慢慢改变了,现在有时也能看到她的笑容了,)在这样的家庭,思想、心理健康成长阻碍,必然导致学习上的困难。本镇有个特别的现象:跑妈很多(

4、妈妈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孩子不多大,就跑掉了不再回来。)自然多数孩子就只能由祖辈监护。祖父辈老人,文化低,监管力不从心。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家庭教育严重不到位。对于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无法解决,只能做到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逐步与孩子形成代沟,愈来愈难于沟通与交流。部分家庭溺爱更是行为错误。当学生不完成作业,请家长来校交流、有的家长居然反倒帮着孩子一起撒谎圆谎欺骗老师说是作业忘带等接口推脱责任。即使有父母其中一人在家,也是由于教育精力不足。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

5、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可能是带小孩很辛苦,需要放松 。于是该镇又有了另一大特色:麻将馆多。学生家长就彻底“放松”了,学生也就跟着一起放松了。学生缺乏了监管,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又有了电脑、手机、电视可玩、可看。要么电脑手机上游戏,要么无节制长时间看电视节目。缺乏自控力,上瘾。精力都在这些上面了,学习上自然就落后了。(三)学校由于我们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学校只能大班教学。大班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全面关注,课后对后进生单独辅导也做得不好。(而又缺少了家庭的辅导),导致学生不会,不学。如此恶性循环。教师对我校的341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落实不够到位。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过少,没

6、有真正的了解自己班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三、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方法(一)家校联合,共同努力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提到:“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教育需要家校协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更是显得非常重要。现在特别是农村学校,家长们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往往是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孩子交到老师们手里就全凭老师了,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学得好是自己子女能干,学不好是老师不中用。但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孩子。比如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很多习惯还有待于家长和老师的长期培养。只有家校合作,才可以杜绝学生管理上的漏洞,优

7、化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让孩子在家校这两个生活和学习的主环境里和谐、快乐、健康的成长!(二)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必需构建以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学风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学校必须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首先抓行为规范的教育,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其次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应该具体到: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

8、么行为准则上而不是响亮的口号)。最重要的还是必须落实检查、督促、评比,才能有所成效。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抓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抓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以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引路人,良好学风的形成关键在于教风;良好的教风,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正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教育学生把做学习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正是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品格而获得学生的敬重。学生面对的最多的还是教师,重任依然在身,我们无法左右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提升去影响改变学生。教师应当思考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尊重孩子,但也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规范。教师应主动学习阅读书籍,它让我们得到具体建议和实用的解决办法,用生动有趣的话,把课堂变成学习共同体。总之,要形成优良的学风,必须依靠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与坚持不懈,但无论前行的路多么坎坷崎岖,我们都将一直走下去。我相信,终有到达胜利彼岸的那一日。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