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教育故事(.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04076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德教育故事(.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德教育故事(.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德教育故事(.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德教育故事(.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德教育故事(.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德教育故事(.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德教育故事(.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德教育故事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汪中求:个人素质的一小步,民族素质的一大步。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国,加拿大住过三年半,她没见过一种人随处吐痰。并不是她们没有痰,而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痰吐到随身携带的卫生纸里,再扔到垃圾箱。 据测算北京市每天随处吐痰就有3吨之多。一次,我做了个简朴的观测:分钟的路,遇到了4个吐痰的,其中13个随口吐到地上,只有一种人吐在卫生纸里,扔进了垃圾箱。 联想集团的干部会议,谁迟到要罚站10分钟。 人文的含义 为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种故事:一次在法国,她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美

2、丽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她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她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她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她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她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她刚刚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她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尚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固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她羞愧了好几天。 这让我想起在澳大利亚的侄儿讲过的另一种故事:周末,侄儿随一位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

3、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那位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安静地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懂得,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懂得,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非要别人来提示、督促的。” 两则故事,大体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在我看来,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质,一种无需她人提示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日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经济管理杂志社原社长赵英先生去日本做访问学者时,

4、她与一位日本研究人员出差后回到东京上野车站,一看表,才4点钟(日本一般是6点下班),于是这位研究人员又回到单位单位上班去了,而乘车到单位去还需要坐半小时电车。 从章子怡在美国闯红灯说起 日前,行色匆匆的章子怡被网友拍到出目前好莱坞明星大道附近,居然横穿马路,大闯红灯。当时,章子怡独自出目前一条名店街上,一身休闲装,背着大大的书包,配上热爱的黑色帽子及大墨镜。照片中的章子怡,大步流星横穿过马路,不仅没有走人行横道,头顶的绿色批示灯还清晰地显示了她走的方向正是红灯位置。 章子怡恐怕没有想到,自己在美国的一种行为细节也被网友用镜头“记录”下来。她为什么会闯红灯?笔者不得而知。然而,不管天大的“理由”

5、都不能成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借口”,这种细节性的不文明行为出目前一种电影巨星身上,并且违章地点还在美国,或许更让人深深体会到,国人规则意识的淡漠。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例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在国外诸多发达国家,规则意识主导着公民的行为常态,而与之相比,国内社会中的规则意识缺位之严重就足以令人汗颜了。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她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有一次人们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后来,顺手就把可乐瓶仍到

6、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她的妈妈,仿佛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前不久,也有媒体报道过“外国人积极地在长城捡拾垃圾”的新闻。瑞士小孩为什么会对扔可乐瓶这样反感?外国人为什么会去拣中国人丢下的垃圾?我想,不是出风头,更不是作秀,而是一种习惯使然。她们从小就接受规则意识的教育,不能乱扔垃圾、不能见死不救、不能污染环境,因此,她们在我们看来很没有必要的时候站出来,做了她们觉得很自然的事情。 章子怡在美国闯红灯,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不讲文明引起批评听闻到此类事情,想必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脸红和尴尬。其实,这恰恰促动我们反思,在社会上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

7、中进行规则教育已经是多么刻不容缓的事情!哲人有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规则意识支配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行为自觉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日就不远了。聪颖的华人 在西雅图南方的波特兰城郊有一条山迪河,每年近六月时,这条河会游满丰腴美味的北美香鱼。由于鱼的数量实在太多,州政府便开放让人捞鱼,但是规定每户人家只能捞一桶。单纯的美国人按照规定,每户人家只捞一桶回家打打牙祭。而本地不少华人圈的朋友却特别聪颖,在旅行车中暗藏十来个桶子,捞完一桶后,过不多久再捞一桶,带回家冰冻起来可以吃到冬天。 日本人的文明 达到日本两个月后,师姐带我到一种

8、商店买衣服。我试了一件上衣后,觉得不是很合适,脱下来,交给售货员就跟着师姐走了。立即就要到学校时,我忽然发现,自己的背包不见了,而我所有的证件都在那个背包里。我当时吓出了一身汗。 还是师姐有经验,她劝我不要着急,回商店去看看,是不是落在试衣间了。 于是,我们又返了回来。导购小姐看见我和师姐回来,忙迎过来问:“你们是不是找一种背包?”我们说是的。导购小姐告诉我:“您背面那个试衣服的小姐已经把它交到楼下的办公室里了。”我喜出望外,赶到办公室,向一位工作人员阐明了来意。她既没有验看我的证件,也没有询问我包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就把背包递给了我。还一种劲的给我鞠躬:“实在对不起,耽误你的时间!” 我有点奇

9、怪,是我自己不小心丢的东西,怎么你还向我说对不起呢?日子一长,我才明白,日本人是多么地爱说对不起。 在国内没有学会骑自行车,没想到来日本后反而买了一辆,每天骑着上学、回家,既节省了车费,又锻炼了身体。但是日本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在一起的。初学骑车时,我的技术还不太过硬,一蹬上去,心理就发慌。一次,我看见前面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走路,手一哆嗦,车子直冲她撞过去。成果,老太太倒在了地上,我连人带车也倒在地上。我新想:这回完了,非被人家赖上不可。没想到,老太太麻利地爬起来,连连给我鞠躬:“对不起,我耽误你行路了。”这下把我弄得目瞪口呆。 此外一次也是骑自行车,在拐弯的时候,撞到了一辆直行的面包车上

10、,把人家的车门都给撞了一种大坑。司机下来,没有看自己的车,而是先奔过来问我:“你没事吧?”我说没事,她才回去检查自己的车门。然后给我鞠了个躬说:“对不起,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适,请按我的联系方式找我。”说着,递给我一张名片。 日本人看体育比赛,几万人离场后,地上不留一种烟蒂,一片纸屑,一丝痕迹。日本堵车 首都师大政法专家房宁在日本曾亲历一次堵车,那情景足以使全世界震撼:从伊豆半岛到东京的公路上,几万辆车一辆挨一辆排了一百多公里。几乎所有的车都是回东京的,道路右侧堵成一条长龙,左侧空出一条“无车道”,谁要是开到左侧,可以一溜烟直奔东京。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插到空荡荡的“无车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车路

11、上,不见一名交通警察维持秩序。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车流一步步地挪,一尺一尺地挪,静悄悄,不闻一声鸣笛。她们自己竟把这绵延一百多公里的车龙化解了! 上个世纪7年代,发现东南亚深山老林里竟还藏着不投降的日本兵(二战结束已有三十年了)。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如果让一种日本员每天擦6遍桌子,她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擦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会擦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第三天就会擦遍,第四天也许只擦4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公司引进了许多一流设备,而产品质量却达不到原装水平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诸多工业产量能达到世界第一,而我们的出口价格却只有人家的几十分之一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价格上

12、不去的因素。伟大的德国精神 德国总理施罗德,星期一到星期五,她可以坐着豪华的奔驰去会见各国政府首脑;可一到周末,她却只能驾驶着属于她自己的旧大众车,去美丽的吕贝克海滩度假。 一群大学生在德国都市街头做了个实验。她们把“男”“女”两个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排的电话亭的门上。成果发现,来打电话的男士都走进了”男”电话亭,女士则都进了“女”电话亭。这时又一位先生匆匆走来,当她看见“男”电话亭爆满时,便毫不踌躇地进了“女”电话亭。大学生们上前一问,排在“男”电话亭外等待的全是德国人,那个闯入“女” 电话亭的是个法国人。 德国人乘地铁或公共汽车,一般是自动售票,很少有人查票,德国人都不会逃票。但是一但查

13、到你没买票,将处以巨额罚款,同步在你的个人档案中将有一笔黑色记录,后来你出国签证、贷款买房或其他大的活动需要政府帮忙的事就很难得到批准。 在一种地铁站,中国学生看到,一种连腰都弯不下去的超级大胖子,一只脚站在铁轨上,另一只脚斜靠在站台边上,正在吃力地弯下腰将铁轨上的一种空矿泉水瓶拾起来。月 初,阔别近十年的老同窗赵君自韩国回来,席间自然是一番长叙,十年的旅韩生涯让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韩国话。在觥筹交错之际,老同窗给我讲述了几种她亲身经历的韩国见闻。几种零散的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给我带来的思考也是深远的 故事一 一天,赵君和同事在公园游玩,期间她去公厕如厕。在男厕所门外赵君碰见一焦急彷徨的女士

14、,正在赵君纳闷之际,那位焦急的女士礼貌地祈求赵君帮她一种忙到男厕所里面看看她七岁的儿子解手好了没有。由于她那七岁的儿子已经进厕所一种多小时了,到目前还没出来。 赵君进厕所时,见一满脸稚气的小男孩正满头大汗、焦急却又不乏认真地在“研究”那些“高档”的冲便器按钮她试图把自己产生的粪便给冲掉!赵君一边帮她冲厕所一边问:小朋友,你呆在厕所里这样久没出去,是始终在想把厕所冲干净吗?小男孩答:是。赵君无语,又问:你是小孩,用不来冲具不冲没关系的,大人们看到会替你冲刷的。小男孩又答:自觉爱惜公共环境卫生,大人和小孩都是要做好的。 故事二 一种夏天中午,赵君应某公司老总之邀,随其前去该公司办事。走进办公区时,

15、看到满目的男女职工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午睡。听见进来的老板和客人的谈话声,有的眼皮撑开看一眼又闭上继续睡她的觉,有的索性当没看见同样连瞧都不瞧一眼。 赵君纳闷了,困惑地问那个老板:你们发达国家的员工也有在办公室睡午觉的哟。那老板答:她们紧张下午上班迟到,因此都不回住所午休。赵君又问:你们这儿的员工在办公室睡觉,看到老板进来怎么像没见到同样,不怕老板惩罚她们吗?那老板又答:目前还没到上班时间,休息时间老板是管不到她们的。我们的员工不像你们中国的员工,老板在时“装模作样”,老板不在时“大模大样”! 赵君回忆起国内诸多做员工的,当老板在场时哪怕非上班时间也规规矩矩、体现积极,当老板不在时甚至于上班时间偷偷睡觉的也大有人在想到此处,赵君无语 故事三 刚刚达到韩国不久的某天夜里,赵君打车从邻市赶回住地。当“的士”行进到市郊一种还较偏僻的红绿灯路口时遇上了红灯,司机很习性惯性的把车停下等待绿灯的启动此时是凌晨二点半夜深人静之时,路上除了路灯的灯光以外很难再会得到汽车的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