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工作计划(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3921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处工作计划(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处工作计划(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处工作计划(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处工作计划(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处工作计划(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处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校的精神文化内容,力争使学生处工作成为弘扬我校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二、重点工作3.综合实践活动和“家校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究和建立。4.加强对六、七年级学生的引导和管理。5.校园文化的显性化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三、具体说明:1、安全工作。以此作为学生工作的首要工作,通过如下措施把安全工作落在实处:l行政干部、大队部加强督导和引导。l教师值周实行分楼层负责制,安排三位值周教师。l学年组针对此项工作做出切实的校园安全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工作要落实到学年组。l班级必须成立“安全检查小组”,以学生管理学生,主要侧重课间以及户外活动的管理和汇报。l充分发挥大队

2、部的学生干部作用,加强课间和活动时间的巡视和管理。l重视主题班会:利用主题班队会时间,进行常规的安全教育。除了加强督导和管理外,重要的是把安全行为内化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本学期要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力争使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最好没有。2、养成教育。针对此项工作,学生处提出如下建议。l养成教育,结合我校的精神文化,本学期侧重培养学生高雅言行,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诚_育;健康教育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教育等。l继续完成上学期科研课题养成教育的操作化研究。确定不同学年段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提炼。l养成教育要落实到学年组,使我们不同学段的学生养成教育呈现不

3、同特点。3、继续完善“家校社区”教育模式,并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建立学生校外社区_网络,开展有益的社区自_活动。(按学生家庭居住社区为单位,成立学生_,开展社区活动):l各学年组制定出家长会计划,确定主题。进一步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本学期拟定分不同时间高、中、低学年组分别_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坚决把这一项工作做到实处。年级组长为负责人。l集中居住的小区学生,周末社区_活动进行实验试点,大队部负责。l积极支持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项工作,对于有具体行动的班级,要给予班主任一定的奖励。l积极联系周边教育资源,开发利用。4、加强对六、七年级学生的引导和管理。l六七年级学生以倡导、引导、教育为主,惩

4、戒为辅。l依然强化“严格管理,爱浸其中,倡导慎堵,狠抓习惯”的管理策略,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全体任课教师要形成统一管理策略。l尤其加强课间、晚自习、生活区的秩序管理。l以年级组为单位,要形成责任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堂解决,追踪到底,抓住不同事件中的教育契机。l惩戒学生要适度公开。5、校园文化的显性化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l结合我校精神文化,设立科艺长廊,加强学校空白空间的布置。l争取在文化艺术节前布置完毕。l集思广益,设立主题。在学生和老师中间积极展开,使这一项活动成为我们全校的建设活动。四、其他工作:1、加强班级建设。l强化班级环境卫生以及班级文化建设。l重视环境卫生。l个人卫生以及仪表

5、。l班级物品的摆放。l板报、墙壁的布置。l班级特色建设。l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大扫除时间。本学期行政值周人员,学生处、大队部将每周抽查一次班级环境。2、_好每次规范的升旗活动和各级主题队会,积极开展各类少先队活动。l每一次升旗活动由大队部负责,事先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多次进行演练。l班会要有教案,有主题,学生处每一次都要例行检查,检查结果存档。l指导、协助大队部开展各项活动。l_月初成立团支部。3、启用学校校园电视台。4、特别学生跟踪档案。5、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及高年级青春期教育。争取把心理辅导形式多样化。6、加强品德社会课、品德生活课,综合实践课的研讨、突出德育功能。7、加强生活组的_与管理。8、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上传学生处相关工作内容。9、规范学生处工作各项流程。10、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五、每月教育主题和活动安排:1._月_日_月份。新学期理顺工作,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_月为养成教育月。2._月份倡导高雅言行,文明礼貌月活动。各班开展学习各项礼仪的活动。3._月份“家校社区教育模式”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示(班会形式),文化艺术节。4._月继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示,服务学校各部门,做好收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