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体运动的速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38738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物体运动的速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物体运动的速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物体运动的速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物体运动的速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物体运动的速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物体运动的速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物体运动的速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体运动的速度依据教材:粤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速度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和讨论与交流环节使学生体会与初中所学速度的区别,加深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在实验与探究活动中用无限逼近的思想提出瞬时速度的概念课堂总结巩固练习。教学简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速度概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初步体会速度的矢量性,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再让学生对一张轨迹图进行实验与探究,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引入瞬时速度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2)理

2、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坐标图上讨论物体运动的速度,初步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在由平均速度概念过渡到引入瞬时速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从平均速度概念引人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难点:瞬时速度概念的引人和理解。四、教学方法:采用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分组活动、分工合作。五、课堂教学设计及程序:教学

3、设计及课堂程序学生主体活动说明点评一:引人新课提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初中对速度是如何定义的?学生能提出两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找到统一的标准,得出速度的表达式。学生能回忆起公式。效果较好,比直接给出定义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二:平均速度得出的定义和公式,强调的概念和定义与初中的形似而神不似,是位移而非距离。举例:一学生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分别如何?引导学生得出平均速度概念的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指出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4在讨论与交流环节学生在图上标出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后,引导学生得出利用坐标纸计算的两种方法: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利

4、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平均速度能不能描述物体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为瞬时速度的引人做好准备。计算同学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体会平均速度与初中的速度的区别。引导学生推导1m/s=3.6km/h。学生计算奥运会上刘翔110栏的平均速度。在图坐标纸上标出四个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同桌两同学分工,各算两个的值。学生能很快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虽然得不到答案,但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虽然教师强调了平均速度与初中所学速度不同。但学生对速度的矢量性理解较困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此环节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费时,采取两人分工,各算两组的办法。教材中讨论与

5、交流的最后一问:图中的哪一段描述得比较好?这样问不够严谨,除非特别强调是匀速率运动,教学中回避了这个问题。三:瞬时速度引人: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再次说明平均速度不能反映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必须引人一个新的概念瞬时速度。进入实验与探究环节,得出四个平均速度后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结合光盘01113图用无限逼近的思想讨论公式=S/t 中当时, ,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矢量性: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初中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各算一个平均速度,然后汇总。思考:以上哪个平均速度能比较接近物体在 点时的瞬时速度?能得出更

6、准确的数值吗?在课本上标出图132中、 各点的瞬时速度方向。为节省时间,仍采取学生分工最后由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汇总结果的方法。瞬时速度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不仅设置了讨论与交流环节引人,还让学生进行了实验与探究,意欲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瞬时速度的思想。但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学中还是增加了向学生介绍无限逼近的思想,课后证明这样学生更好接受。四:课堂总结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矢量,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分组讨

7、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够全面,但要给他们这种训练的机会,逐渐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暂不提速率概念。在以后的习题课中补充。五:巩固练习课本第题设置一例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评。以问答的形式完成例题独立思考完成例例:如图, 甲、乙、丙三个质点同时从点出发,按不同的路径运动,同时到达点,比较三个质点下列物理量的大小:路程位移平均速度例(3)的错误率极高,大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路程大的位移大。此题对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很有帮助。六 课后作业课本()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s内通过5m,第2s内通过20

8、m,第3s内通过10m,第4s内通过15m,则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第2个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平均速度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教材的课后练习量不够,第二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再增加两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解题。课后反思及感想新课引人时由于学生对初中的速度概念印象较深刻,可以更简练、更快捷。关于速度的矢量性,虽然课堂上重点强调了,并设计

9、了实例和例题让学生体会和练习,但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当堂就完全理解和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讨论与交流环节关于如何在坐标纸上求各段位移,向学生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二是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掌握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能力,但很费时。课后认为对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掌握第一种方法既直接又快捷。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重要环节,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思想是关键,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速率的概念暂时不介绍,免得干扰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点评本教案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与交流环节

10、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四个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以学生在操场上跑步为例说明速度的矢量性、计算奥运会上刘翔米栏的速度、以汽车长途运输为例引人瞬时速度概念等等,把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本教案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运用平均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用瞬时速度的概念理解运动,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在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进行观察、思考和计算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引入小组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在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两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交流结果、分工合作,智慧被集体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风得到发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