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0386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建议书(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镇小城镇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11.2 可研编制依据11.3 编制原则11.4 主要研究内容21.5 项目背景21.6 主要研究结论4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第二章 供需预测与建设规模52.1 供应预测52.2 需求预测62.3 价格现状与预测72.4 建设规模及工期计划8第三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83.1 项目选址83.2 建设条件9第四章 热负荷确定与热媒选择124.1 热指标124.2 采暖热负荷124.3 热媒选择14第五章 热源工程17第六章 管网工程226.1 布置原则226.2 管网走向226.3 管网布置类型23

2、6.4 管网敷设方式选择246.5 管网热平衡和补偿器选择25第七章 换热站工程287.1 布置原则287.2 换热站规模的确定287.3 换热站布置307.4 换热站系统32第八章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与调节33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69.1 投资估算依据369.2 建设投资估算369.3 流动资金估算419.4 投资估算结果419.5 资金筹措41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4310.1 结论4310.2 建议43附件:1、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2、项目地理位置图3、设备明细表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项目名称: *县*镇小城镇集中供热项目主办单位: *县*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

3、: 项目负责人: 项目实施范围:*县*镇*村1.2 可研编制依据1、*县*镇小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2、*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5、城市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CECS 121:2001)6、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7、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8、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建城2005220号9、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26号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1、现行有关规定

4、、规范及政策1.3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的方针,提高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2、以*镇总体规划为指导,提高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3、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现状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推广使用节能材料,提高供热管道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指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建设条件、工艺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1.5 项目背景1.5.1建设单位概况*县*镇位于*市区南郊,东与城区钟家庄乡接壤,西与李寨乡、川底乡为邻,北靠市区和城区西上庄乡,南临大箕、犁川、南岭三个乡镇。境内太焦铁路沿边而过,2

5、07国道穿越南北,晋阳、晋洛高速路横贯东西,是*县城的规划驻地和山西省通往中原大地的重要门户。辖下东常村是*第一个党组织的发源地,冶底村是*第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晋普山“松林积雪”是*四大名景之一。全镇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镇区5平方公里,有3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耕地29834亩,43817口人。*镇矿产资源丰富,铸造历史悠久,乡镇企业云集,以煤炭和铸造为主导产业,素有“煤铁铸造之乡”的美称,是全县最大的铸造业基地。现有煤炭、铸造、建材、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商业、信息和服务等工商企业343家,其中煤炭企业5家,铸造企业6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晨晖管业、金秋铸业、世纪铸造和A

6、DI集团等。改革开放以来,该镇曾先后被国家民政部两度授予“中国乡镇之星”,被科技部确定为“星火技术密集区”,被农业部评为“对社会贡献大的乡镇”等十余项国家级光荣称号,2004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之一。新时期新阶段,*县*镇扎实推进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得农业明显进步、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得到实惠。去年,全镇实现总产值218193万元,民营企业增加值完成65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3元。目前*镇全面加强农村道路、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生活方便、交通便利的农民新村。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

7、“致富带头人”等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和谐、平安、文化村建设;通过拓展延伸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以杨洼、牛匠、*等8个村为基点,规划建设农民新城,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对周边村镇的辐射和聚集力,促进散居农民适度集中,形成具备相应城市功能的新兴小城镇。1.5.2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近年来,随着*市“四市”目标的逐步实现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实施,*市在旅游、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总体规划(2008-2020)已将*县的*镇、的行政区范围,“两区四片”功能逐步实现。*镇作为以清

8、洁型工业为主的一类工业片区及配套生活片区,该片区规划供热面积150万m2,目前冬季供热方式仍主要以土暖和小锅炉为主,土暖燃用的大部分是劣质煤,大多数小锅炉无除尘脱硫设施,采暖布置分散、热效率低、污染源多、污染严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当地环境质量的提高。2006年,*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8年成为“国家文明和谐城市”,需要通过多种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根据*市总体规划,*市目前正在分批实行城市集中供热,取缔小锅炉,以提高城市热化率,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造福于全市人民。从*市总体规划来看,*镇已纳入到“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当中,因此*片区集中

9、供热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鉴于以上原因,*县*镇人民政府提出了本建设项目。1.5.3项目概况项目实施坚持以“集中供热、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为原则,利用*村废弃铁厂建设区域锅炉房,通过新建区域锅炉房向*镇区150万M2的建筑进行供热,以整体改变*镇供热的现状。根据该片区热负荷的情况,项目拟采用4台28MW链条锅炉作为热源的供热方式。供热管道在热源厂区内架空,厂外沿道路直埋,整个镇区范围布置10个换热站,每个换热站供热面积15万平方米。1.6 主要研究结论通过调研分析,本报告研究认为:本项目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实施具有节约能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综合效益,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将有利于

10、*镇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该项目属城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944.95万元,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可行,建议尽快投资建设。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一总供热面积万m2150二换热站数量个10三换热站总建筑面积m21300四原料和燃料供应1煤万吨5.12水万吨3.03电万度349.48 五工程总投资万元6944.95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6914.95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0第二章 供需预测与建设规模2.1 供应预测2.1.1供应现状根据*市的能源供应及消耗统计,全市的能源构成中90是煤炭,目前*镇冬季供热以燃煤为

11、主,供热方式以小型分散锅炉房、小煤炉为热源的分散供热方式相结合。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建设,*市的集中供热规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集中供热系统在节约能源、治理环境、减少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市集中供热一期集中供热工程:自1993年开工建设,于1994年竣工投入运行,主热源为*市热电厂,设计供蒸汽104T/h,实际用蒸汽量为90吨/小时,供热面积为90万m2,供热范围为:东西大街以南、凤台街以北、*路以西。*市集中供热二期集中供热工程:东、西两个区域于2000年投入使用,热源为东、西两个区域锅炉房,设计供热面积为160万m2。西区供热范围为中原街以北、红星街以南、*

12、路以西、凤城路以东,规划供热面积80万m2;东区供热范围为南环路以北、*路以东、红星街以南,规划供热面积为东区80万m2。*片区(范围为北至北外环街、西至东外环炉、南至南外环街、东至中原路)已被列入*市2008-2020总体规划范围内,但尚未实施集中供热工程,目前该区域规划供热面积150万m2,冬季采暖热源以区域小锅炉和民用土暖气为主,环境质量较差。 2.2 需求预测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底*市区建筑总面积为717.76万m2,实现供热面积315万m2。其中小型区域集中供热锅炉供热面积110万m2,热力公司供热面积为205万m2(热电联产供热95万m2,区域集中锅炉房供热110万m2),集中

13、供热的热化率为43.9%,其余402.76万m2的面积由分散的小锅炉和土暖气供给。从目前的情况看,热力公司设计供热能力为280万m2,2005冬季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行。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近一步加快,*市的采暖需求量将会同步增加。图2-1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趋势。时间/年面积/万m2图2-1 *市2000-20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图参照*市总体规划进行分析、推算,预测到2010年*市总规划建筑面积1026万m2,按集中供热的普及率的80%计,城市集中供热的面积达820.8万m2,到2020年,*市市区扩大为5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加到56万,城市总规划建筑面积1479.58万m

14、2,集中供热的普及率以80%计,则城市集中供热的面积达1183.66万m2。2.3 价格现状与预测*市集中供热收费分为集中供热并网费、集中供热采暖费两大部分。并网费即通常所说的“暖气初装费”或“暖气入网费”,费用产生于热力公司换热站连接受热建筑的暖气管道原材料及铺装费用,征费标准依据晋市价费字(1995)第179号文件执行,采暖用户按受热面积一次性缴纳入网费27元/m2。集中供热价格指的是由热力公司集中输送的暖气使用价格,即通常所说的“暖气费”或“采暖费”,征费标准依据晋市价工字(1995)第180号文件执行。公建房(含营业用房)按建筑面积计算,每月每平方米4.50元;居民住宅用房按使用面积计算,每月每平方米3.30元。随着市场原煤价格的上涨,考虑到供热成本压力,在与人民生活水平相协调的范围内,供热价格可能向上微调。2.4 建设规模及工期计划根据*镇供热规模和负荷分布情况,供热规模初步定位于*片区150万m2的供热面积。主要建设规模包括一座428MW区域锅炉房一座,配套建设10座换热站和5.1km供热主管网铺设(其中DN500管网2.1km,DN300管网3.0km)。*镇小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工程完成热源厂主厂房及228MW锅炉安装和部分管网铺设,到2010年底完成竣工验收。二期工程完成剩余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