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3749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北差距现状原因区域统筹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北差距现状、原因与区域统筹开展的对策*元明 远容提要:区域统筹开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开展新阶段的新任务提出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开展观、实现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容。省的北长期落后、南北经济社会开展差距大始终是省现代化建立的突出问题。加快北开展,不仅要借鉴南经济社会开展的成功经历,更要吸取南经济开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摄取和对环境破坏的深刻教训。北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开展模式。关键词: 南北差距 区域统筹 北开展模式区域统筹开展就是要使区域开展形成地域分工明显、发挥特色优势、开展比拟均衡、公共效劳比拟均等的格局。因此区域统筹开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开展新阶段的新任

2、务提出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开展观、实现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容。区域统筹开展始终是省经济开展的突出问题。2007年,北五市人口和土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 44.85 %和 52.84%,而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分别只有19.49 %和14.89%。经济开展上的差异必然带来南北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加快北开展步伐,缩小南北差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落实科学开展观、实现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要看到,北相对于南、中资源要丰富,而经济总量小,说明北开展的潜力也大。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特别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率先复的目标,北经济开展的作用不可无视。一、区域

3、差异开展的态势、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努力缩小南北经济开展差距。198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南、加快开展北的开展方针。1994年确立了“没有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思想,明确把“统筹区域开展作为全省经济开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并实施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工程1997、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立工程1998、启动“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工程1999。进入新世纪后,针对新的区域开展态势,省统筹区域开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新方针,以因应形势的变化。但是省南北区域经济开展差距仍然明显。1、区域差异开展的态势在中华人民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经历了一个经济加速增长与产业

4、构造急剧变动的开展阶段,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一个由“相对较小-持续扩大-趋于缩小的演变过程。改革开放前的19491978年,区域差异有所扩大,但并不十分突出。由于地域之间自然、地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南、北的经济差距早就存在。新中国建立时的1949年,南、中、北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4:1.15:1,1952年为1.4:1.3:1,区域差异较小。1953年起,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的形成。制度上的安排使南加快了城市工业化步伐,北地区,由于建国后水利设施的逐步建立和完备,农业开展较快。这段时期,区域差异有所扩大,但并不十分突出。1978年,南、中、北工农业总产值分别

5、增加到257.61亿元、108.98亿元和118.37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7.4倍、4.8倍和5.32倍。1978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南、中、北比为2.95:1.43:1.00。北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导致北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略快于中,而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比中慢的情况。在19491978年的20年中,南人口增长0.55倍,中人口增长0.52倍,而北人口增长0.89倍。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省的区域经济开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区域开展差距加速扩大时期19791994。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乡镇工业在全国率先得到开展。以市场为先导的乡镇企业的开展,又促进了城市

6、企业的改革与开展,南城乡经济进入大开展时期。与此同时,北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开展的路径。南北的区域开展差距大幅度拉大。1979至1994年,南、中、北国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0.31%、18.21%和17.18%。南分别快于中和北4.63、5.62个百分点。1979年至1994年三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9.15%、17.51%和15.71%。南快于中和北,中快于北。区域开展差距趋缓时期19952001年。1990年代中后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南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南经济开展速度放缓,三大区域的开展差距有所缩小。2001年南、中、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1.09

7、%、8.7%、11%,南与北的增长速度相当,中速度慢于南、北。1995200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0.6%、8.48%、10.08%。这一时期,北与南、中的开展差距趋于缩小。区域差距再趋扩大20022005。“十五期间,南、中、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4.6%、12.9%、12.5%。南快于中和北。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时期,北与南、中的开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2006年以来,加大了对北的支持力度,北工业步伐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南和中。2、区域差距现状从2007年三大区域各项指标的比拟,省南北开展差距仍然巨大。实行区域统筹开展的任务十分艰巨。2007年,北

8、地区人口、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44.85%、52.84%、56.45%以上,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不到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比不到15%。南人口、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31.68%、27.30%、20.47%,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超过60%,到达62.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比超过70%。指标全省合计南占%中占%北占%年末户籍人口万人7354.0731.68 23.47 44.85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0287927.30 19.86 52.84 耕地面积千公顷4730.4720.47 23.08 56.45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5532.9162.39 18

9、.12 19.4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007.3870.29 14.82 14.89 从其他的主要指标看,除第一产业一些指标北高于南外,其他的指标南均大大高于北。特别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南北差距仍然较大。南经济的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均高于中和北。2007年,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中、北的2.37倍,南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是北的6.29倍,南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是北的7.14倍。2007年,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北的2.85倍,进出口总额是北的32.5倍,其中出口是北的29.8倍。2007年南、中、北主要经济开展指标比拟指标南/北中/北投资城镇固定资

10、产投资额亿元2.37 0.62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6.29 2.02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7.14 1.21 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85 0.89 出口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2.50 2.16 *出口29.80 2.49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亿元)4.37 1.22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5.33 1.18 *居民储蓄存款3.37 1.2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7 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74 1.25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元4.77 2.30 二、区域开展差距难于缩小的原因与制约因素在长期的开展中,省南北区域经济形成明显的差异,北长期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不

11、仅有历史上战争创伤、水患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有地理区位因素、经济根底因素、区域政策因素、文化观念因素、人口素质因素、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还与一个时期省经济开展指导思想上的重南轻北有关。1、根底设施与跨江通道建立的滞后北及中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80%以上,然而,直至上世纪末,交通、通讯等根底设施仍然十分落后,除和外,北其它地区长期没有铁路,公路交通网也极其稀疏,且除国道、省道外,其它道路的路面等级较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极大。近年来,随着全省交通建立重点向北转移,北地区交通有所改善,但与南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邮电、通信等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交通、通信的长期落后,

12、严重影响了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开展和对外的交往,也影响了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区域差异开展的主要障碍是长江的阻隔。长江把省分隔成江南、江北两大板块。这一江之隔,在农业社会、以水运为主的古代和近代,江南、江北经济开展的差距并不突出。清代以前,江北的、是中国的经济繁华之地。但在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公路、铁路成为主要交通方式,长江便成为阻碍南北经济联系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近代以来市开展成为世界性的工业、金融中心和港口交通枢纽,极带动了江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开展、大变化,与市的经济辐射分不开。而由于长江的阻隔,人口和国土面积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广阔江北地区,没有充分地

13、享受到市和江南地区经济大开展的带动作用。而自1949年中华人民国成立至上世纪末,境只有1968年由国家投资建立了长江大桥。进入新世纪,才有5座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99年10月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2001年3月26日,*长江二桥全线通车,2005年4月30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2005年10月7日,*长江第三大桥正式通车,2021年6月30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显然,跨江通道建立的滞后是南北开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2、人口控制的南北差异从人口负担看,多年来,南、中地区认真贯彻中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国策,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负担率较低,每个劳动

14、力负担的人口较少,而北地区方案外生育现象比拟严重,劳动者负担系数较高。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北的经济总量增长并不慢,特别是与中比拟,许多年份北还高于中,但是,按人均计算,则北与南、中的差距扩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北的人口增长大大快于南和中。2007年,南、中、北的总人口分别为2329.5万人、1726.08万人、3298.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加520.76、151.96、847.31万人,分别增长29%、10%、35%,北30年人口增长分别比南、中高出6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在1990年以来的17年中,中人口只增加25.77万人,增长2%,而北增加了390.61万人,增长13

15、%。北人口的急剧增加抵消了经济总量的增长。据省统计局调查,1999年,省南、中、北三个地区的劳动力负担系数清楚为1.39、1.41和1.51。人口负担率的不同,无疑对地区的贫富差异产生较大的影响,北地区较高的人口负担,是造成这一地区贫困的又一个重要原因。3、北人口素质低,科技水平较低,人才短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方式,教育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北地区没有能够落实好国家的方案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南地区低。今年我们对北地区*村167户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说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低于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水平1967年 *省统计局,生存与开展*农民工现状与出路分析,2007.03.16。农村教育落后,家庭收入较低且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在家庭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父母更倾向于让男孩上学,从而造成男女两性教育水平的差异。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人口比重到达69.75%,是男性的一倍多,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25.21%,是男性的一半。同时,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也低于2000年城镇女性劳动力平均上学年数8.7年 同1。与人口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