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03577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三袋麦子。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由于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

2、。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阅读。我对三袋麦子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干”的用法;2、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我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1、重点: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2、难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材料是:1、教学挂图:它颜色鲜艳,直观形象,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2、三种小动物的头饰:它能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帮助他们体验角色。根据

3、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我设计的教学步骤是:通过“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 在两课时的授课时间内,第一节课以学习生字为主,第二节课以学习课文内容为主。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具体环节如下:开始环节:激趣导入。在黑板上出示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的画像,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问题:你脑海里的它们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后用“的小猪;的小牛;的小猴。”这样的句式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入课文。(多可爱的小家伙呀?它们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土地爷爷给他们各送了一袋麦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这部分时间约三分钟。基本环节:这部分是

4、重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同时感知课文大意,完成教师出示的表格。这样安排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读,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2、 精读训练。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14段,让学生自己再读一读课文,然后完成两个“比”,一是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上怎么想的?二是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要求抓关键词语,并通过朗读读出来。通过比后,教师进行小结,把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同当前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第二部分是59段。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找出土地爷

5、爷看到结果后,对三个小动物的评价,并体会土地爷爷更喜欢谁?这样的安排,易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3、 演演说说。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自己定好角色,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可展开想象。演完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然后,让学生说说在三个小动物中,最喜欢谁?并说出理由。(对学生的回答只要有理由,都应给予肯定,不强求统一)这部分的目的是让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4、 拓展延伸。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思考后自由说说。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给

6、予肯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做到把三个小动物的做法综合起来。安排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体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部分时间约35分钟。结束部分:总结全文。我采用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总结全文的方法。我用一句话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三袋麦子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三种生活方式(消费、节约、投资)。在这里面,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将会遇到比这更纷繁复杂的事情,到那时,你将会明白更多更多。这部分时间约2分钟。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一、教材简说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

7、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

8、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二、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4积累语言。三、教学建议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

9、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

10、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

11、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

12、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三年级语

13、文说课稿 篇3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少年牛顿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了解风力的故事,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有时是需要冒险的。赞扬了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学情分析:课文具体描写了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学生可能对部分内容有疑问。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以理解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表现的句子(第7节)为基础,在这基础之上,抓住语言文字质疑,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罕见、袭击、泛滥、乱蓬蓬”。2、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过质疑、释疑,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教学重点:

14、朗读和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句子中的矛盾指出提出问题,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不停向上跳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牛顿对于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教师从和学生的谈话中引入,简单介绍牛顿,使学生对牛顿有个初步的了解,也使他们对这个生活在360年前的人充满兴趣。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二、整体感知。在出示了课题之后,教师由课题入手。解释暴风雨就是大风大雨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

15、根据板书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三、深入学文。在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文。我采用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学生的疑问来展开教学的方法。让课堂教学不离语言文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抓住“罕见、特大”两个词语,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课文第一小节中的两个词语“罕见、特大”给了我灵感,以这两个词语为切入口,在教学的开始,出示一组图片,配以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声。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场罕见、特大的暴风雨中,同时理解词语“罕见、袭击”。找找哪些词语写了暴风雨是罕见的、特大的。在找到了词语之后再来读这句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一定的语气。2、抓住关键句子,学习七、八小节。课文的7、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之前的情景铺设之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师顺势直奔重点,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