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03513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论文陕西话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为祖国的文化独树一帜. 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其方言也是各具特色.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 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陕西方言,是陕西人云游四海的一块抹不掉、洗不净的“胎记”,也是体现陕西人精神性格的商品标识。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陌生的语言成因及特点,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求寻找到准确的答案,试图寻找其演变规律。但这种至今仍充

2、满活力的方言,总是让人难以捉摸,让人难以亲近。到过陕西的人,首先会被这“怪异”的方言古语所懵懂。这个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语言世界,撩给人们一个个不解之谜,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奇诧异。本文在此,对陕西方言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客观地认识陕西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并提出了陕西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陕西方言大致分为3个地区:关中话、陕南话和陕北话。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陕西话”仅指关中话。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其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前者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

3、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关中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使用陕西话(关中话)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东起河南灵宝,西到甘肃天水一带,北接延安,南伸秦岭北麓,总人口大约五千万余。陕北话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方言,部分地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陕南话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亦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发展历程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

4、言其音。”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关中方言从音韵特征共性看,关中方言地理东至晋西南临汾和运城两地区与关中毗邻的数县及豫西灵宝、卢

5、氏两县,西达宁夏固原东南、甘肃平凉、庆阳和天水地区,南到陕南丹凤、山阳一带,北接陕北甘泉、延长一线,正好与史称的“关中”相吻合。这种方言地理与关中历史行政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西汉到北魏近八个世纪里,关中与晋西南、豫西同属司州,北宋又同为治所在京兆府长安城的永兴路所辖,这三个地区方言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在这两个时期漫长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关中西部与甘肃东南、宁夏固原东南的联系自宋代就开始了,元明两代它们又同属陕西行省。正是由于行政地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趋于一体化,关中方言才沉淀出自己的个性。实际上,在唐代等以关中地区为都城的朝代,关中方言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

6、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当时的标准读音。陕西自古帝王都,历经十三个朝代,大概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由于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国都,陕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都需要以关中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不仅如此,由仓颉造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通用李斯小篆,汉代演变成隶书,唐代演变成了楷书。陕西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音调、语法、语音三个方面来概述下面,我们就音调、语法、语音三个方面来概述陕西方言的特点音调特点陕西关中方言中只有四个声调,但与普通话声调有很明显的对应

7、关系。大部分字读音符合声调对照表。以下以西安话例: 不符合以上对应关系的主要是清声母及 次浊声母 的入声字。普通话把清入字不规则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把次浊入声字入去声,而关中话则将清入、次浊入入阴平。如清入“八、福、笔、各”?次浊入“麦、月”等。1普通话发阴平(一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都念轻声普通话发阳平(二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仍读阳平普通话发上声(三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发去声普通话发去声(四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发阴平1在读以元音或半元音为开头的字时,有“ ”(ng)做为声母。如:爱,读作“i” 安,读作“an”正是因为陕西关中方言中没有上声,发音不需要拐弯,所以讲起来酣畅

8、淋漓,十分痛快。另外陕西关中方言会有拖长音的现象,听起来比较流畅。在关中农村,古老的汉字音还有很多,入声也并未完全消失,颚化程度关中片各不相同语音关中话中只有四个声调,但与普通话声调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字读音符合声调对照表。以下以西安话例:不符合以上对应关系的主要是清声母及 次浊声母 的入声字。普通话把清入字不规则地归入阴、阳平、上、去四声,把次浊入声字入去声,而关中话则将清入、次浊入入阴平。如清入“八、福、笔、各”次浊入“麦、月”等。语法1否定词“不”“没有”放在最后面:例句: (1)你吃咧吗没有? 2.语气助词“哩开”常出现在一句话末尾,补充音节作用,无实际意义,常用在名词或代词的后

9、面。例句:(1)该耸娃是个刺客哩开,瓷的和玉石一样,说不成。3.语气“哩”单个字也常见,一般用在问句中。有时有“已经”的意思。例句:(1)你这一向弄啥哩? 没弄啥,没事将地翻给哈,准备在路边栽几棵桐树。(4.语气助词“呀”“呀吗”一般用在选择问句中。例句:(1)吹鼓手还没来,你喝酒呀还是喝酽茶啊?5.语气助词“撒”,表明强烈的强调意味。例句:(1)你跑快嘎撒,暮曩的很,电影都快开了,去迟了就看不上列。6.后缀词“失道”,表明一种状态例句:(1)坐桌子跟前不知道吃饭,拿个手机庆娃失道做啥哩。7.助词“外”相当普通话“的”,比较常用例句:(1)该车是谁外哩开,停门口挡路着哩,让人出都出不出。8.后

10、缀词“的些”,表明一种状态,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例句:(1)看把你闲的些,作业写起了没有?9.动词“来”用途也很常见。有时是“干的”,有时表示“来去”的意思.例句;(1)谁惹我娃来?是不是你来?不是我,是他来。是不是你来?我没惹,是她来。10.“得”这个词也常用,表示“能”的意思?例句: (1)我明立木哩,你去把你碎爸问一下,问他能来得了? 11.助词”阿”在普通话中”也”的意思.有时是“的”意思。同时陕西人将”家”读成”啊”,比如说将尹家务,读成”尹啊务”, 将”孔家庄”读成“孔啊庄”,石家营“读成”石啊营”.例句:(1)我啊是横水尹啊务人哩开,没想到在火车上能碰到乡党。12.代词“拐”

11、,是“那”。代词“该”是“这”的意思。“屋达”是“那里”的意思,”致达”是这里的意思.例句:(1)你坐致达,我坐屋达,nia你年纪不大,是上辈哩开,该事不能乱。13.还有一种形容词或动词+人的格式:比如说:辣人(辣的很)、恼人.(苦的很),憋人(苦闷很);咬人(痒的很)累人(累的很)聒人(吵的很).烦人(麻烦人很)急人(让人着急很)呛人(呛的很)吵人(吵闹的很)熏人(烟熏的很)愁人(发愁很)、挣人(吃力很)整人(麻烦人).例句:(1)谁啊背辣子着哩,呛人很。14.重叠名词的用途也很广,一般称比较细小的物件.或者指小娃用的东西。比如说:桌桌、铲铲、门门、坑坑、豁豁、凳凳、圈圈、环环、绳绳、碟碟、

12、碗碗、(酒)盅盅、轮轮、(瓶)盖盖、被被、坡坡、瓶瓶、(烟锅)嘴嘴、(玉米)杆杆、袋袋.面面(土)娃娃.女女草草.锤锤刀刀。(铅笔)算算.盒盒匣匣.眼眼例句(1)豁豁牙漏气气,吃他舅啊香屁屁。15. “墙”,方言音同ting。说文解字:“墙,垣蔽也。”砖、土、石、竹、木等材料筑成的垣壁。墙有两个作用:垣,阻挡。如城墙、院墙、围墙等。蔽,则是遮蔽、遮掩、藏身。例句:(1)这娃光知道耍不写字,我把他外玩具给墙下了。16. “卯”方言mao,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眼。榫,木匠凿卯,卯接,卯和,在西府方言中引申为“关系紧密程度,例句: (1)外啊外弟兄们关系比较紧张,相互都不卯。17. “饥”,j

13、方言音j1。说文:“饥,饿也。”许慎将饥释为饿之意。在古代汉语中“饥”和“饿”是同义词,但是二者存在意义轻重上的差别,“饥”表示一般意义的“饿”。“饿”是因长久吃不上饭,饿得很严重,已经是一种病理现象。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晋灵公不君下注释为“饿,因挨饿而病倒”。2 “不食三日矣”可见其饥饿的程度,在此时就不能说“饥”。在今天关中方言里“饥”保留了古代这一意义。人肚子饿了关中人总是说“饥咧”.例句:(1)老师还不下课,把人肚子饥的”18. “毕”,b方言音b。完毕,结束的意思。广雅释话:“毕,竟也”(见卷三)。“毕”训为“完结”,词义也是很古的了。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4、”意为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这里“毕”就解释为完结。例句:(1)饭吃毕了么,吃毕了赶紧背书包念书去。19. “项”,xing方言音hang。“项”意为脖子。说文“项,头后也。”史记张丞相列传“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1“骑周昌项”意为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关中方言表“脖子”之意,多为“脖项(b hang)”同义连用,而不说脖子。这是古语词在关中方言中的保留。例句:(1)赶紧把你外脖项洗嘎去,脏的潮人的。20. “挏”,方言音dng。本意是搅和、拥引。玉篇:“动也。”说文解字:“挏,拥引也。汉有挏马官,作马酒。”拥引,当推拉讲。这里指用马奶做酒,类似用牛奶打酥油,必须使劲推拉拌动。汉书礼乐志:“给大官挏马酒。”颜师古注引李奇曰:“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淮南子俶真训:“掸掞挺挏,世之风俗。”掸、掞、挺、挏都指几种动作。综上所述,“挏”字的解释有推拉、拥抱、搅和、拌动,引申为一个字:搞。例句:(1)人老了不动弹了,整天在炕上胡挏哩,把罪给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