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3469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体系规划一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城镇体系规划一 基础知识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合理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1. 城镇体系的类型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 由不同智能分工、 不同等级规模、 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 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其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 层次性和动态性。城镇体系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以中心城市数量的多寡组合方式分类:包括单中心城镇体系、多中心城镇体系2)按区域的经济类型分类:包括矿区类型、农业类型、流域类型、铁路公路沿线型体系等

2、3)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分类:包括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以及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演讲、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等。2.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包括:1)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2)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3)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4)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5)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8)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3. 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或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包括直辖市、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 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

3、规划、 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域)城镇体系规划 4 个基本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定。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另外,还有一种跨行政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虽然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定的,但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 ,可编制跨行政区的城镇体系规划。 (类似都市圈规划)4.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 由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4、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 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人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行审批。跨行政区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上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5.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 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2. 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3. 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6. 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发展战略主要是区域

5、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包括规划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向、 战略目标。区域发展战略是城镇发展的指导, 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依据。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包括以下内容:1)城镇发展战略方针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2)城镇发展战略目标与高层次的城镇发展战略相协调,指标不宜过多,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包括:规划期达到的城镇化水平,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标; 城镇经济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整个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变动目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城镇环境质量的目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标。3)城镇发展战略阶段一般以近、中、远规划

6、期作为战略阶段划分,提出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省域, 也需要提出不同的战略方针和目标以及战略重点。7. 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化水平的预测除了关于现状、 成因、发展动力和主要政策的系统分析外, 还要增加定量分析方法。1)增长速度法推算nY=(1+M) ,式中, Y 为城镇化水平; M为年均增长率; n 为规划周期。2)按回归方程计算通过分析城市人均 GDP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回归方程关系,确定: Y=alogX-b, 式中, Y 为城镇化水平; M为人均 GDP;a,b 为系数。3)按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法计算8.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等级规模结构:包括预测人口规

7、模;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分布的特点;确定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结合城镇的人口现状, 发展条件评价和职能的变化, 制定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规划。职能结构规划: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镇为了生存, 必须把它创造的商品或服务处收到其他地域边界意外的地区的活动, 这种就是基本职能。 非基本活动则是为了满足本城镇居民的消费需要, 还需要将部分产品或者服务留在城内的活动, 这种只能就是非基本只能。从城镇成长的观点来看,一个城镇的基本职能越强,就可以赚得越多的收入,就越有实力进一步投资发展经济,使得城镇迅速成长。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是大多数城市共有的,如为居民服务的商业、服务

8、业等;特殊只能是少数城镇才具有的,如加工业、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等。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区域自然环境、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在空间上的一种噢乖投影, 反映了一系列的规模不等、只能各异的城镇在空间的组合形式(低水平均衡阶段、集合发展阶段、集聚扩散阶段、高水平网络化发展阶段) 。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布局的具体工作就是把不同职能和不同规模的城镇落实到空间, 综合考虑城镇与城镇之间、 城镇与交通网之间、 城镇与区域之间合理结合。规划的主要内包括: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区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找出地域结构的地理基础;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 高级的轴线穿越区域城

9、镇发展条件最好的部分, 链接尽可能多的城镇;综合各城镇在职能,规模和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 将他们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归类,为未来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 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 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二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1.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程序1)规划工作准备阶段包括:组织规划队伍,规划内容分工负责;收集基础资料,查阅规划区域的背景资料,选择与规划区域相适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准备调查提纲和表格, 准备区域的工作底图,供实地调查和方案构思用。2)分析预测分析是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的基础上,对城镇体系历

10、史、现状、区域发展条件、城镇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 分析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总结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发展的优势条件等,并进行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预测的内容包括人口劳动力预测、区域城镇化预测、区域发展方向预测、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预测、资源利用需求预测、交通运输预测以及城镇体系远景发展预测等。其中,前两项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条件。3)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先确定城镇体系的规划目标、 规划原则、规划指导思想, 然后再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即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规划布局, 包括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结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结构。4)评估跟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 编写规划

11、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 在多种方案汇报和系列图件绘制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评审。5)成果通过专家评估后,城镇体系规划就可以进行成果编制及制作。2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发展和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分析区域内各个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 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 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和变迁。区域基础: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涉及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结构、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经济基础: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进一

12、步发展的条件分析、方案比较,指出各城镇主要部门发展方向。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 适当考虑与集镇关系。 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市人口资料。3)确定本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起得作用,承担的责任。通过收集区域内各个城镇经济结构的统计资料和定量、 定性相结合的分析, 明确各城镇之间只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实现城镇的职能分类。对城镇现状职能加以分析,制定出有分工、有

13、合作,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各区位优势的专业化与有机结合的新只能结构。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其规划性质,使重点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有多依据。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包括:分析各城镇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和行对地位的变化,预测今后的动态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分布的特点分析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 包括某些农村集镇的普升和因基本建设可能新建的城镇结合城镇的人口现状、 发展条件评价和职能的变化, 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 制定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规划,形成新的、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包括:分析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

14、发展轴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 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促进城乡经济结合, 带动全区域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综合评价区域城镇的发展条件综合各城镇在职能和规模的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的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3 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目标、 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的要求的文件。 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2)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图纸包括: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区域社会及工程基础设施配置图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全国用 1:250 万;省域用 1: 100 万-50 万;市域、县域用1:50 万-10 万;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 万-1 万。4 城镇体系规划的资质1)甲级设计院编制设计任务不受限制2)乙级设计院可编制 20 万人口以下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含修订调整),编制详细规划,大型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拟定。3)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