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报告-休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337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能实验报告-休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能实验报告-休克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5年6月17日带教教师:小组成员:专业班级:预防医学一大班批 阅 人成绩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治疗(多巴胺组)一、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III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hi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及机制二、实验原理Illl=J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 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 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 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

2、 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 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 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 生休克。IIIIII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 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 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 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 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 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 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 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 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 不同发展阶

3、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 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三、实验仪器设备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大动物手术 器械,输血输液装置,呼吸血压描记装置,气管 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换能器,注射器(5ml,10ml,50ml),多巴胺,间羟胺,生理盐水,肝素钠注射液溶液呼吸换能器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称重:家兔称重后自耳缘静脉缓慢 注射25%乌拉坦溶液麻醉(4ml/kg)o(2) 气管插管:沿颈部正中线作一长57厘米的皮肤切口,用止血钳由颈部正hi中线将肌肉结缔组织分离,暴露出气 管。在气管下方用镊子穿一线,在甲 状软骨下1-2厘米处的气管上作一倒T形切口,将气管插管朝心脏方向插

4、入气管,用线结扎,并将多余的线系 在气管插管的分叉处固定,以免滑脱。(3) 颈总动脉插管:颈总动脉插管的目的在于监测血压。先将已分离的颈总动 脉远心段用线结扎,再用动脉夹夹住 近心端。于两者之间另穿一线备用。 在两线之间靠近心端上1/3处,用眼IBIII科剪在动脉上作一斜形切口,向心脏 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备用线将插管 尖端固定于动脉管内,并结扎固定以 防插管脱落。注意插管与血管方向一 致,防止扭转或插管尖端刺破动脉管 壁。HU(4)颈静脉插管:方法与颈总动脉插管类 似,先用动脉夹阻断近心端,再结扎 远心端,在靠近远心端剪一个“ V ” 形缺口。目的在于后面抢救时需从颈 静脉给药。i=j(5)

5、耳缘静脉注射肝素:剂量1出甘,目 的是为了抗凝。IDIII(6)股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的目的在于 放血、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右侧股 三角区剪毛,在触及股动脉搏动处沿 动脉走向做长约3cm的切口;游离股 动脉,经动脉插入导管(插管前管内 充满肝素钠溶液),将血管导管连接到 三通管上以备作取血用。(7)观察动物复制休克模型前动物的各项 生理指标:包括一般情况,皮肤黏膜Ill颜色、血压、心率和呼吸。liiJliiJIIIIIIIIIIIIIIIIII(8)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于复制动物模 型前先确认拟给药的静脉通路是否畅 通。打开股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连的 侧管,使血液从股动脉流入注射器内, 一直放血

6、到平均动脉压为45mmHg 时,调节注射器内放出的血量及速度, 是血压稳定在低水平(MAP为 45mmHg)o停止放血,如果血压回升, 就再放血;血压到达45mmHg时开始 计时,使血压恒定维持在45mmHg左 右 15min。(9)观察休克时机体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血压恒定维持在45mmHg左右15min 后,观察失血期间动物各项生理指标 以及动物的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IIIIII(10)抢救:血压维持的时间到15min后, 停止放血。首先将与失血量相等量的 生理盐水倒入输液瓶中,快速经静脉 回输,再输入含有多巴胺(0.2mg/kg) 的生理盐水15ml,滴速:90-120滴 /min。于所

7、有抢救用生理盐水和药物输入完毕后,即刻、15min和30min 分别记录各项指标。30min后复查动 物一般情况以及各项生理指标是否恢 复正常。五、实验结果(电子版实验结果粘贴)家兔失血性休克对机体的影响组别靛肇骂霹膜嚣分)度)休克前9820254休克46.11252治疗组(即刻)A组9939.22181.17D组44.542.3205.01660.49粉红色700.18 苍白75.76、0.25青紫63.31、0.65青紫治疗组(15min)9638180A 组 76.827.63211.01D组治疗组(30min)6744180A 组 87.128.11211.2867、0.25 青紫发绀

8、69.77、0.99 青紫发绀75.11 0.3356.22 、0.86粉红色六、分析与讨论1、家兔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变化的机制?答:家兔失血性休克时主要涉及到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1) 循环系统的变化:平均动脉压的变化(98mmHg f 46mmHg):从正常情况转变到休克状态,平均动脉压降低。机制如下: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回心血量减l=J少,心排出量减少,每搏输出量降低,导致l=Jl=Jw平均动脉压降低;脉压差下降(20mmHgf11mmHg ):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每搏输i=j出量降低,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变化不

9、明显, 而脉压差二收缩压-舒张压,进而导致脉压差下降;心率加快(254次/分f 252次/ 分):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心脏尚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回心血量增加的 基础上,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的增多可hihi=1=i使心率加快;由于心率变化为先快后慢,实 验中测得心率为252次/分。(2)呼吸系统的变化:机体从正常状态转 变为休克状态,呼吸频率加快(66次/分f 70次/分),呼吸深度变浅(0.49mV f 0.18mV)。机制如下:休克早期,由于失血,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肺部 肌收缩比微静脉强度更大,使肺毛细血管处 于“少灌多流”状态,使得血液与肺泡氧交微循环微动脉、后微动

10、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hi换不充分,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旧,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呼 吸深度变浅。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 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 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 变浅。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 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偿性 通气减弱。综合考虑:大量失血时,神经一 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 用,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3)皮肤、黏膜颜色变化:皮肤黏膜由 粉红色变为苍白色。原因如下:由于交 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 作用于汗腺,汗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肤 灌流减少,

11、皮肤变为苍白色。IllIIIIIIIIIl=JIII=1IIIIIIIII2、抢救后家兔机体各器官系统变化的机制?(1)循环系统的变化: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46mmHg f 87.1mmHg):平均动脉压升 高。机制如下:抢救后,交感肾上腺髓质 系统兴奋性下降,回心血量增多,心排出 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导致平均动脉=i=1Ill压升高;脉压差增高(11mmHg f 28.11mmHg):抢救后,回心血量增加,心 排出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 高,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而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进而导致脉压差升高;心率 减慢(252次/分f 211.28次/分):抢救 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

12、统兴奋性下降,儿 茶酚胺的分泌减少,可使心率减慢;(2)呼吸系统的变化:抢救后,呼吸频率减慢(70次/分f56.22次/分),呼吸深度变深(0.18mVf0.86mV)。机制如下: 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肺部微 循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收缩比微静脉强度小,使得血液与肺泡 氧交换频繁,血氧分压升高,刺激外周化 学感受器减弱,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 度变深。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气体交换减慢,血氧III分压升高,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降低, 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变深。(3)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抢救后,皮肤黏 膜由苍白色变为青紫色、发绀。原因如下:Il

13、lIII抢救后,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性降低,外 周血管扩张,外周循环血液流速缓慢,流 经毛细血管时间延长,淤滞,使毛细血管 内血液与组织气体交换减慢,血液含氧降 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变为青紫色, 甚至会出现发绀的现象。治疗30分钟后, 皮肤粘膜渐渐开始恢复为正常,粉红色。3、比较多巴胺与阿拉明的抢救效果,并分析其 原因?IIIIII答:多巴胺和阿拉明对失血性休克都有不 错的抢救效果,根据心电图的分析可以看出阿 拉明在抢救后,血压快速升高后迅速降低,多 巴胺在抢救时,虽然血压升高不如阿拉明抢救 明显,但是药效后血压下降将较慢,所以多巴 胺的抢救效果更加明显,两种药物均属于神经 递质类药物,根

14、据两种药物作用的受体类型、 受体作用部位和受体分布的不同导致效果不 同,具体分析如下:(1) 多巴胺作用于D1-R、B1R、aR 受体,主要作用于D1-R受体,该受体主 要分布于肾血管上,使得尿量增加,作用 于冠状动脉,使得冠状动脉扩张,增加血流量;作用于B1R受体,该受体主要分 布器官是心,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 加快,作用于a R受体,该受体分布于 血管平滑肌上,使得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 升高。(2) 阿拉明作用于B1R、aR受体,主 要作用于aR受体,使得血管收缩、外 周阻力升高,使得血压升高,作用于B1 R受体,使得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收缩 血管升高血压,但是其作用一般较弱。IllIII=1IIIIIIIIIIII=1综上所述,多巴胺的抢救效果更加明显。七、结论III1. 家兔快速(15min )大量失血超过机体总血量 的25%30%后,可造成失血性休克,但通过代 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适当回升。2. 休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理过程,对机体循环 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系统有严重影响,易导致 机体死亡。3. 阿拉明和多巴胺都可治疗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