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3232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天线与现代移动通信的论文作者:冯显杰向卫东胡健栋张明德孙小菡论文关键词:智能天线码分多址自适应阵列移动通信系统容量论文摘要:近年发展起来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相对于fdma、tdma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但由于多径干扰、多址干扰的存在,其容量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在基站上 采用智能天线可以降低这些干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通过对智能天线的认识、优势的阐述,从而引发智能天线在现代移动通信中的重要性。1引言我们知道,天线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线天线”、面天线”及 阵列天线”。阵 列天线最初用于雷达、声纳以及军事通信中,完成空间滤波和参数估计两大任务。当阵列天线应用到移

2、动通信领域时,通信工程师喜欢用智能天线”来称谓之。智能天线根据方向图形成(或称为波束形成)的方式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采用固定形状方向图的智能天线,且不需要参考信号;第二类,采用自适应算法形成方向图的智能天线,需要参考信号。本文在以下提到的智能天线都是指第二类,即(自适应)智能天线,这也是目前智能天线研究的主流。2智能天线的技术现状在分析研究智能天线技术理论的同时,国内外一些大学、公司和研究所分别建立了试验平台,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研究的成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美国在智能天线技术方面,美国较其它国家要成熟的多,并已开始投入实用。美国arraycomm公司将智能天线技术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wl

3、l)系统。arraycomm方案采用可变阵元配置,有12阵元、8阵元环形自适应阵列可供不同环境选用,现场实验表明在 phs基站采用该技术可以使系统容量提高 4倍。(2) 在欧洲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 race(research into advancedcommunication in europe)计划中实施 了第一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称为 tsun ami(the tech no logy in smarta ntennas for uni ver-saladvaneed mobile infrastructure),由德国、英国、丹麦和西班牙合作完成。该项目是在dect基站上构造智

4、能天线试验模型,于1995年初开始现场试验,天线阵列由8个阵元组成,射频工作频率为ghz,阵元间距可调,阵元分布有直线型、圆环型和平面型三种形式。试验模型用数字 波束成形的方法实现智能天线采用era技术有限公司的专用asic芯片bdf1108完成波束形成,使用tms320c40芯片作为中央控制。(3) 在日本atr光电通信研究所研制了基于波束空间处理方式的多波束智能天线。天线阵元布局为 间距半波长的16阵元平面方阵,射频工作频率是ghz。阵元组件接收信号在模数变换后,进行快速付氏变换(fft)处理,形成正交波束后,分别采用恒模(cma)算法或最大比值合并分集算法,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由10片fpg

5、a完成,整块电路板大小为cmx cm。atr研究人员提出了智能天线的软件天线的概念。我国目前有部分单位也正进行相关的研究。信威公司将智能天线应用于tdd(时分双工)方式的wll系统中,信威公司智能天线采用 8阵元环形自适应阵列,射频工作于17851 805 mhz,采用tdd双工方式,收发间隔10 ms,接收机灵敏度最大可提高 9 db。3智能天线的优势智能天线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空域信号处理技术,归纳起来,智能天线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 具有测向和自适应调零功能,能把主波束对准入射信号并适应实时跟踪信号,同时还能把零响点对准干扰信号。提高输入信号的信干噪比。显然,采用多天线阵列

6、将截获更多的空间信号,也即是获得阵列增益。(3)能识别不同入射方向的直射波和反射波,具有较强的抗多径衰落和同信道干扰的能力。能减小普通均衡技术很难处理的快衰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增强系统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因为天线阵列本质上具有空间分集的能力。可以利用智能天线,实时监测电磁环境和用户情况来提高网络的管理能力。(6)智能天线自适应调节天线增益,从而较好地解决远近效应问题。为移动台的进一步简化提供了条件。越区切换是根据基站接收的移动台功率的电平来判断的。由于阴影效应和多径衰落的影响常常导致错误的越区转接,从而增加了网络管理的负荷和用户的呼损率。在相邻小区应用的智能天线技术 ,可以实时地测量和记录

7、移动台的位置和速度,为越区切换提供更可靠的依据。4智能天线与若干空域处理技术的比较为了进一步理解智能天线的概念,我们把智能天线和相关的传统空域处理技术加以比较。(1) 智能天线与自适应天线的比较智能天线与自适应天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由于应用场合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自适应天线主要应用于雷达系统的干扰抵消,一般地,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具有很强的功率电平,并且干扰源数目比天线阵列单元数少或相当。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播效应到达天线阵列的干扰数目远大于天线阵列单元数,入射角呈现随机分布,功率电平也有很大的动态变化范围,此时的天线叫智能天线。对自适应天线而言,只需对入射干扰信号进行抵消以

8、获得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interferenee plus noise ratio)的最大化。对智能天线而言,由于到达阵列的多径信号的入射角和 功率电平均数是随机变化的,所以获得的是统计意义上的信干噪比(sinr)的最大化。(2) 智能天线与空间分集技术的比较空间分集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抗多径衰落方案。m单元智能天线也可等效为由m个空间耦合器按优化合并准则构成的空间分集阵列。因此可以认为智能天线是传统分集接收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智能天线与空间分集技术却是有显著的差别的。首先空间分集利用了阵列天线中不同阵元耦合得到的空间信号的弱相关性也即是不同路径的多径信号的弱相关性。而智能天

9、线则是对所有阵元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来形成空间滤波。一个根本性的区别:智能天线阵列结构的间距小于一个波长(一般取入/2)而空间分集阵列的间距可以为数个波长。(3) 智能天线与小区扇区化的比较小区的扇区化可以认为是一种简化的、固定的预分配智能天线系统。智能天线则是动态地、自适应优化的扇区化技术。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根据is-95建议,当采用120扇区时系统容量将增加3倍。由此是否可以得到结论,扇区化波束越窄系统容量提高越大?考虑到实际的电磁环境,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窄波束接收到的信号往往是由许多相关性较强的多径信号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各径信号的时延扩展小于

10、一个chip周期。这时信号波形易于产生畸变从而降低信号的质量达不到增加系统容量的目 的。同时如果采用过窄的波束接收信号,一旦该径信号受到严重的衰落,则将直接导致通信的中断。另外,过窄的接收波束在工程上是难以实现的,并将成倍地增加设备的复杂度。5智能天线的未来展望(1)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通信理论能够较全面地将智能天线的所有课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故需要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智能天线理论;另一方面,高效、快速的智能算法也将是智能天线走向实用的关键。(2) 采用高速dsp技术,将原先的射频信号转移到基带进行处理。基带处理过程是数字算 法的硬件实现过程。(3) 由于圆形布阵和二维任意布阵比等间隔线阵优越,同时

11、阵列天线的数字合成算法能够用于任意形式阵列天线而形成任意图案的方向图,因而可考虑在 cdma基站中采用二维任意布阵的智能天线。(4) 在移动台中(如手机)采用智能天线技术。(5) 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来改善移动通信信道中上下链路不能使用同一套权值的问题,以改善上下链路的性能。(6) 目前,智能天线技术的研究已不是单一地研究智能天线本身,应与cdma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接收技术、功率控制等)结合在一起研究。6结束语智能天线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到天线技术、无线电传播技术、信号检测与 处理等多学科。智能天线已从单一的军事应用步入民用通信领域。由于cdma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相对于fdma、tdma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且由于智能天线可以降低多径干扰、 多址干扰 等因素,这使得智能天线技术成为当前移动通信的研究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