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3211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南江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四川南江元顶子生态茶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草稿一、工程规划区域工程规划区域以元顶山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涉及一场元顶子茶牧场全部、二镇元潭镇的石寨子村、九泉村、五梁村,下两镇的东垭社区、碓盘村、七岭村、一乡黑潭乡南鹰村、元顶村,面积到达平方公里。二、工程规划区现状(待补充)1、具备一定的产业根基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3、人文景观三、园区规划原那么以现代生态农业理念指导,深度挖掘资源潜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成一个“茶业主导,全产业链协同开展;多业融合,林、茶、牧三业循环;多元旅游,自然人文有机融合;产村相融,农业农村同步开展的具浓郁川东北风情、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综合性园区。四、园区规划目标

2、一总体目标经过35年开展,建成一个“技术先进、生态优美、产村相融、避暑养生的综合性现代生态茶业科技园,引领秦巴山区茶产业开展。二具体目标1、茶业主导1全产业链协同开展:南江大叶茶树品种选育与扩繁、生态茶园、现代加工、产品销售、茶文化休闲体验等全产业链协同开展;2茶叶产品合理搭配:“元顶子品牌名茶为引领,优质茶为主体,深加工产品为补充。2、多业融合1林、茶、牧三业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山地森林、草业资源丰富特点,大力开展林下养殖、林茶间作,三业循环;2第一、二产业与休闲观光、文化体验、避暑养生等多元旅游产业融合,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互动促进,协同开展。3、多元旅游1充分利用区域自然景观资源的独

3、特性、稀缺性,打造元顶山景区,开展原生态观光旅游;2充分发挥茶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优势,开展茶文化展示、体验和休闲旅游;3融合自然生态资源、茶园景观、地方民俗和人文景观,开展茶乡风情休闲旅游。4、产村相融按“产业支撑,村落美丽,茶文化休闲要求对规划区的七个行政村的道路、村落进展改造,打造休闲宜居的风情茶村,实现茶产业富民,茶文化强村。五、园区规划布局一总体布局园区规划涉及满园较大,区域内沟谷纵横,地形地貌变化明显,资源分布和产业根基差异较明显,因此在考虑园区功能完整性的根基上,综合园区定位、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产业现状和交通根基等条件,对规划区按“一极二核三区进展总体布局图1。二分区功

4、能1一极“一极范围包括元顶子茶牧场及周边海拔1100m以上接壤区域,简称为元顶山。功能定位为“生态茶园+循环农业+茶文化休闲+自然观光+避暑养生综合体。2二核“二核分别为元顶子现代茶叶加工园和石寨子现代茶叶加工园,其中元顶子现代茶叶加工园区位于现元顶子茶场场部,依托现有茶叶加工厂和场部进展改扩建;石寨子现代茶叶加工园依托元潭镇石寨村小学石寨村二社原址新建。功能定位:元顶子现代茶叶加工园重点开展名优绿茶的初、精制和深加工产品开发,为南江县茶产业开展提供技术支撑。石寨子现代茶叶加工园重点开展名优绿茶与工夫红茶的初、精制,休闲旅游服务。3三区1南部片区由元潭乡石寨子村一、二、三社,九泉村四、六社、五

5、梁村三、四社组成,该区为新建茶区,按现代生态茶叶科技园标准建设。功能定位为名优绿茶、工夫红茶优质原料生产与乡村茶文化休闲体验。2北部片区由元顶子茶牧场的坳盘窝、下两镇东垭社区童家寨茶场、碓盘村碓盘村茶场和七岭村组成。功能定位为南江大叶茶原生种保护提升、新品种示范与繁育和名优绿茶初、精制。3西部片区由元顶子茶牧场的白鹤嘴茶分场和黑潭乡的南鹰村、元顶村组成。功能定位于南江大叶茶原生种保护提升、乡村茶文化休闲旅游和名优绿茶初、精制。六、分区建设方案一一极元顶山建设内容与方案一极(元顶山)按功能由生态茶园、茶文化休闲、循环农业、自然景观和避暑养生等五个功能组团构成。1、生态茶园范围及现状:包括元顶子茶

6、场除坳盘窝、白鹤嘴两个分场外的其余6个分场和东垭社区的童家寨茶场。这局部茶园均为二十世纪70、80年代开荒种植的种子播种的茶园,建园时采用等高条植,未开梯,茶行布置较标准,但普遍存在失管现象,茶园杂草丛生,荒芜严重。重点建设工程:1茶园恢复工程:通过除草、施肥和修剪等技术措施,使茶园面貌逐步恢复并投入正式生产。2完善茶园根基设施:按现代茶园管理要求对园区的支道、操作道、游步道、排蓄水设施进展整修。2、茶文化休闲茶文化休闲由科普、体验、品鉴、休闲等功能区组成。1山茶植物科普园:对局部老包茶园30亩进展改造,收集保存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茶树资源及其它山茶植物和南江大叶茶资源,供游客参观了解山茶植物的多

7、样性。2茶叶加工体验:依托元顶子现代茶叶加工园开展茶叶加工厂观光,使游客了解现代茶叶生产工艺及流程;依托茶文化展示中心开展游客采茶、手工小设备制茶体验。3茶文化展示与旅游服务中心:新建。其中文化展示采用实物、图片、光电等形式对华茶文化、南江茶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内容进展展示。旅游服务主要由游客接待、产品展示销售等。4茶叶品鉴中心:新建。主要是提供茶艺展示、游客品茶活动,3、循环农业在区域内建设“林下放养南江黄羊、肉牛+养殖场元顶子黄羊养殖场+茶园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草、羊牛、茶循环,获得高品质的茶和肉类产品。4、自然景观区域内自然景观丰富,其中老包、南天门、花岩壳等具有极高的观光价值。自然景观开

8、发不在本规划内。5、避暑养生利用园海拔较高、森林覆盖率高、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远离城市等优点,开展夏季避暑养将具有较好前景。二两核1、元顶子现代茶叶加工园1茶叶产品定位该园区海拔较高,适宜生产高品质绿茶。依托现有产业根基,本园区的产品定位为:“元顶子牌高端名茶+高品质优质绿茶+超微绿茶粉为代表的深加工茶产品。2加工厂建设对元顶子茶厂按现代化、清洁化、连续化的食品加工厂标准进展改扩建,建设重点包括按产品分区加工、厂房及加工设施提质、加工能力扩容3个方面。扩建后厂区将实现名优绿茶初制、精制车间、深加茶原料初制和成品生产车间、仓储库房、检测检验中心等功能区别离;生产设施由目前单机组线到智能化、自动化

9、、连续化;生产能力提升到年生产120吨毛茶、150吨精制茶、50吨深加茶的加工能力。3产业技术支撑建设南江大叶茶品质提升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南江大叶种老茶园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生态茶园优质高效栽培、茶叶质量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培训推广等。2、石寨子现代茶叶加工园1茶叶产品定位该加工园位于南部片区,该区域内为新开发区,海拔相对较低。适宜生产名优绿茶和工夫红茶。2厂区建设在石寨子村小学原址按现代化、清洁化、连续化的食品加工厂标准新建加工厂,分区建设名优绿茶初制车间、红茶初制厂间和精制车间。新建厂的加工能力设计为年生产40吨名优绿茶和20吨工夫红茶。3休闲旅游服务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为进入南

10、部片区的游客或经由南部片区进入元顶山的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三南部片区1、交通主干线:建设元潭乡字坪村石寨子九泉五梁灵山、九泉至土地垭的主干线,按现有路线进展改扩建,道路标准宽6.5m。支道:按规划图分区建设,支道与主道相接,并连接聚居区如到石寨子三社、九泉到六社;宽度5.5m。操作道游步道:由沿山水平道路和纵向道路构成路网。水平道路宽2.5m,适宜小型农用车区内农资及茶园机具运行,纵向道路宽2m,主要是园区人员及茶园机具运行。2、水利水源建设:分为主水源和次水源。主水源按每100亩建30005000m3左右的蓄水池作为主水源,主水源选择地势较高、水源较充足的地点建设,主要功能上水源保蓄。次水源按

11、每50亩建1000m3左右的蓄水池作为次水源,用于日常管理用水。排灌渠:分为纵渠和横水渠组成,水渠与水源相通,与道路并行,与茶园内排水沟相连,实现能灌能排。沟渠深度要在80cm 以上以利于梯级水稻田改茶园的排水。3、茶园建设1原那么:“总体维持梯田面貌不变,适度调整地形。2技术要求:水稻田:必须倒田埂,深开排水沟(包括背沟和顺沟,其中沟深60cm),采用挖机对园地进展40cm左右的深翻打破犁底层,加强园地的排水。对冷水田和常年易积水沟边田不适宜种茶,可建设荷田但不能继续种水稻。田埂保护以生物保护为主,工程建设为辅,以利于茶园排水。旱地:按梯地现状调整,直接按标准开沟、施肥、种植。种植标准:原那

12、么上采用双行单株标准种植。大行距离1.51.6m沟心对沟心,每个种植沟种2行小行距离0.30.4m,株距18cm左右。3茶苗定植前的控制性要求水稻田必须排水彻底,不能有积水或土壤粘湿;水稻田必须深翻破底;开种植沟施基肥施肥量为300kg/亩菜饼或10001500kg/亩农家肥或市售有机肥,每亩配施30kg/亩磷肥+15 kg/亩钾肥。4、乡村茶文化休闲体验1依托现有农村居住特色打造乡村茶文化休闲体验区:民居改造:建筑方面“两提升两不变,一不改变村落居住现状、二不改变传统民居外貌风格;内部装修现代化舒适化提升和庭院环境;特色庭院建设:乡村客栈、风情小院公共配套:公用停车们建设结合分户建设,村落内

13、部便道建设,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软件建设:村民茶文化茶艺茶道普及,卫生质量安全,乡土餐饮开发。2生态观光带建设九泉至五梁:花果结合,果以冬桃为主;花以三角梅九泉至土地垭:路边三色紫薇+茶树;靠山种藤蔓性开花植物。四北部片区1、交通主干线:按已有道路走向建设由下两镇落山村-东垭村-元顶子黄羊养殖场-李子坪-落山村的环形公路,道宽标准宽4.5m。建成后实行单向环形通行。支道:按规划图分区建设,支道与主道相接,并连接聚居区,重点建设东垭社区到碓盘村、坳盘窝到碓盘村2条支道,道路宽度4.5m。操作道游步道:由于该区域内主要为老茶园,操作道游步道只能根据茶园情况进展调整和修整。

14、2、水利水源建设:该区域内沟谷较多,可在适宜汇水区建设小型水库或塘保蓄水,同时在局部地区建设小型蓄水池以保证茶园日常管理用水。排灌渠:分为纵渠和横水渠组成,水渠与水源相通,与道路并行,与茶园内排水沟相连,实现能灌能排。3、茶园建设该区域多为老茶园或已定植3年以上的茶园。老茶园建设的重点是老茶园恢复管理和幼龄茶园的快速成园。4、南江大叶良种示范繁育基地示范繁育基地由良种示范园兼母本园、繁育基地、配套用房。良种示范园:采老茶园改种换植方式在坳盘窝进展建设。先用挖机去除园内所有茶园,并按等高梯田或缓坡对园区的土形进展调整,使同一梯面或坡面 基本一致。然后按新建园标准进展建园,技术方案见附件。繁育基地

15、:建设在蓄水池附近,以便于苗圃浇水。苗圃建设技术方案见附件。管理与配套用房:对原坳盘窝分场管理房进展改建,建筑面积200m2.五西部片区1、交通主干线:按已有道路走向建设由黑潭镇南鹰村-元顶村-元顶子茶场-白鹤嘴-南鹰村的环形公路,道宽标准宽4.5m。建成后实行单向环形通行。支道:按规划图分区建设,支道与主道相接,并连接聚居区,道路宽度4.5m。操作道游步道:由于该区域内主要为老茶园,操作道游步道只能根据茶园情况进展调整和修整。2、水利水源建设:该区域内可在元顶村和白鹤嘴分别建设1个小型水库或水塘。其余位置均为缓坡或陡坡地,水源较差,需建设小型蓄水池用于茶园管理用水。排灌渠:分为纵渠和横水渠组成,水渠与水源相通,与道路并行,与茶园内排水沟相连,实现能灌能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