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29802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载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转载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转载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载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主题第五单元课 题雷雨课文简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的全过程:要下雨了,天空乌云密布;在刮过一阵大风后,雷电交加,雨下起来了,而且越下越大,窗外的景物都看不清了;渐渐地,雨停了,天空出现了彩虹,池塘里也传来了阵阵蛙鸣,雨后的景象真美啊!授课教师陈丽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观察日记的写作。教学难点1、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2、 观察日记的写作

2、。课时安排2课时共享备课主体完善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欣赏吧。(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你们在歌曲里都听到了什么?(打雷、下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叫雷雨,书写课题。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感知字、词、句。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记住读准字音。(1)识字游戏,给拼音小帽找朋友:乱、虹、垂、压。(2)开火车读词语,生字回归词语里:乱摆、彩虹、压下来、垂下来,重点指导轻声读法。(3)词语回到句子里: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学生先自读,教师再指导。讲解“压、垂”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意思。练习用“垂”字说话。2再

3、读课文,解析全文。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雷雨的。(板书: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学生到黑板前按照课文描写顺序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片。(1)雷雨前:齐读1至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景色有哪些变化。抓住词语“越来越”把雷雨前的景色变化概括出来。(2)雷雨中雷雨后:齐读4至8自然段,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越来越”怎样了呢?引导学生用“越来越”描述雷雨中的景色变化(雨中:雷声越来越大、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小、窗外景色越来越朦胧)(雨后空气越来越清新、彩虹越来越鲜艳、太阳越来越灿烂、白云、青蛙的叫声、蝉的叫声、蜘蛛的心情越来越怎样)3品读课文,整体感悟:1、完成学习卡:比一

4、比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天空气 蝉蜘蛛池塘青蛙雷雨前黑沉沉闷热不叫 逃走了浅不叫雷雨后太阳出来,彩虹挂天空清新叫了 又坐在网上满了叫了2、下雨时,你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三、回归整体回顾板书,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谁能说说课文通过对什么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课外延伸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18 雷雨 前 中 后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二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雷雨。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本课是

5、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初读课文,在这部分中设计了游戏识字、开火车读词语和语段训练理解重点词语;第二部分研读课文,理解全文。在解析课文过程中重点讲述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教学中抓住词语:越来越,通过训练学生用越来越这个词描述雷雨前景色变化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把课文内容完整地展现了。在这个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部分:情境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小练习,对比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完成学习卡。最后总结全文。在知识拓展中设计问题:为什么下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比较吵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准备挂图和播放器以及其它自制教具识字卡片。学生们对教具比较喜欢,感觉很新鲜,整堂课的注意力都跟着老师走,这不仅仅改善了课堂纪律,也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来感受整篇课文,老师讲授方式和学生理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我的个人课堂经验欠缺,在教学环节过度时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努力弥补以上不足,多尝试好的的教学方式,课文分析的透彻些、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完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