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2797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根据教 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意见 的精神,结合我 省普通高中学校实际,特对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教学实施指导意 见。一、指导思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三个面向”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要求,建设具有鲜明地 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

2、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 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造就一批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开拓 和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队伍,改变普通高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 的倾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和办学行为的规范化。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 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 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 性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获得亲身体验,亲近并探究自然,走进社区和 社会,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服务社会 的意识和能力。第 1 页 共 20 页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 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p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p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

4、 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 取、整理、归纳、识别、判断、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综 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 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 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 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善于质 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习

5、惯。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 调查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及人类的意义与价 值,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 谐发展,同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 度,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但在开发和实 施的具体操作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 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形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意识,掌 握初步的研究方法;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

6、社区的各种公益 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 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关注现实的生活环境,关注全人类科技和社会文明的 发展。第 2 页 共 20 页三、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一 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 理、学校进行课程资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 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一)课程结构及内容说明项目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内

7、容 学习类型:-课题研究类活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项目设计类活动: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类项目设计。研究范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公益活动类:如社区卫生服务活动;认领绿化带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活动;学雷锋活动;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宣传教育类:如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远离毒品宣传活动;防震防灾宣传活动;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各种社会调查活动等。爱心帮扶活动类:如走进社区福利院活动;参加爱心捐助活动;城乡“手拉 手”活动等。 校园实践活动:如值周班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各种节日活动;体 育、艺术节;科技节等。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如郊游;夏令营活动;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爱国 教育基

8、地等。行业体验活动:如军训;劳动体验;技能体验等。组织形第 3 页 共 20 页式 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 范围合作研究。 主要有五种组织形式:学校统一活动;年级统一活动;班级活 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参照社区服务组织形式进行。一般步骤 一般可以分为:1.确定课题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总结研讨5.交流评价6.自我反思一般可以分为:1.确定活动项目2.拟定活动方案3.进行必要培训4.实施服务活动5.开展总结交流 参照社区服务一般步骤进行。学时安排 高一 108 学时 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1 周高二 108 学时 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1 周高

9、三 54 学时 1 周高中学分 1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 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 4 页 共 20 页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 两大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 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 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 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

10、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 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 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它服从于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参与 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3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 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 验)规定设置课程,开足课时。(二)学分配置与学时安排1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三年

11、内学生需要完成 3-5 个研究课题或项目,获得 15 学分。对于有些课 题研究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而必须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校外进行的活 动,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 理、保障工作。2社区服务 3社会实践四、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然方面。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天 文地理、水文气象研究等。第 5 页 共 20 页社会方面。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 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

12、易 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 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 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自我方面。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 研究、学生群体与师生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 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性研究等。2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可行性。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 究课题。好高骛远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 提供足够的

13、自主探索的空间。生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身处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密 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 与社会的融合。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实践 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健康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形成 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个性。综合性。一般情况下,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它可能 是以某学科为主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考察方面,也 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无论是自我问题、自然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在一个课题 的研究中都应对自我、自然、社会作整体关注,通

14、过综合性课题的选择,整合学习 内容与方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的内在价值。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研究”仅仅是方 式,落脚点还是“学习活动”。当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以后,采用什么样的研 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的切入口、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的结果 如何呈现等,应该有较大的弹性。第 6 页 共 20 页3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开发策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 本地本校实际,开发各种教育资,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要注意选择和利用

15、一些 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 的资。逐渐积累,形成研究序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同样存在 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同一学生三年当中研究的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 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种取向的内在平衡;不同年级以及全校所有学生所 研究的问题也要保持一种合理的关系,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避免简单 的重复,避免层次安排上的混乱。适应学校和地区差异,形成自身特色。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 容,一方面要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一方面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优 势,构建有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内容体系,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校文化 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不同地区、不同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